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充满生活韵味

2009-07-30 09:09陈玉兵
甘肃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再创造实际困惑

陈玉兵

关键词生活化;实际;困惑;再创造;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B)—0029—02

在我国的校园中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I 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I do,I understand,”(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体验更深。)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要让学生用耳听,还要让他们用眼看,用嘴讲,用心想……尤其是像思想品德这种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为背景,与社会、学生实际有着广泛联系的课程,更应如此。教师只有努力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才会有学生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进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要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立足学生实际。解决学生困惑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其不仅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分离,而且与学生自身的发展相去甚远。当代的中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他们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如腐败、分配不公等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在社会上他们往往能听到一些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由此会产生许多困惑。对于这些困惑,学生非常希望教师能够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教师讲大话、空话、套话。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解决学生中存在着的这些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立足现实生活,从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人手予以解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本课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则可以多例举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以便让学生进行分析,或适当地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就某些问题在课前展开调查,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表达出来,以在解决学生困惑的过程中落实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课时,我事先了解了学生存在的一些困惑,当讲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我便让他们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困惑。有学生就提出:“老实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吃亏。”针对这一问题,我列举了一些实例,如“带走一部手机,丢掉祖国尊严”等,并让学生结合这些实例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虽然表面上老实人有时吃亏,但从长远来看,老实人并不一定吃亏,反而由于具备诚信品质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而诚信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此,我们都应该做诚信的人。

二、借助课堂生活,再创教育资源

《思想品德》新教材虽然图文并茂,设置了很多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还精心构筑了生活化、开放性的活动平台,有利于学生走进生活,获取富有个性化的体验,但这同时还需要教师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把教材相关内容变为课堂生活,以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直接感知、体验。

如在《理解老师》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把学生带人课本预设的情境中去,我说:“同学们能否设想一下主人公在受到老师批评或者表扬时的表现吗?”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争相畅谈了自己的种种设想。接着,我又说:“我知道张俊杰同学特别懂事,很能理解、尊重老师。我们请他谈谈自己理解、尊重老师的感受,好吗?”学生们都以赞许的目光注视着张俊杰,认真地听他讲述。其实我的日的是抛砖引玉,让其他学生也一起来说说自己理解、尊重老师的感受。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都能积极地从脑海中搜索自己平时是如何对待老师的,并从中感受到原来平时自己不理解、不尊重老师是多么的不好,而尊重老师、爱戴老师应是一个学生具备的优良品质。这堂课也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一个人拥有良好品质的快乐。

三、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体验

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真正达到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目的。为此,教师应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到生活中去用心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拉近课堂教学与学生间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一搭桥引路。如在《有话好好说》一课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家庭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即儿子晚归,从而引起母子冲突。我让学生们自己来表演,并模拟真实生活中的对话场景。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不仅表演的学生很卖力,其他学生也能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们表演的结果则是母子俩关系恶化。我问学生:“这种结局是你们想要的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接着我又问:“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我们该如何改进呢?”学生们都积极地出谋划策,寻求改进方法,并表示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会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

四、知识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和科学性。学生的一些认识和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学生能否从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实践转变的关键。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很多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仅局限于书本,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这使得学生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围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未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影响他们的心灵。思想品德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样的评价,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为此,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品德课上的认知,以落实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虽然有时候学生的一些认知在现实生活中会遭受挫折,如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表现为在乘坐公共汽车时要排队、要给老弱病残让座等。可在现实社会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戏视而不见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力度。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社会现实,要引导学生树立起自己的是非观念,并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实践,再看人们对你有何评价。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和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猜你喜欢
再创造实际困惑
广告翻译探微
关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