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同或音近的字词便形成了谐音。汉语中存在着数量很多的谐音词,人们常常利用它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对话谐音相传,广西王世则在进士考试中,以其出众才华获得一甲进士。但由于他先天跛足,皇上不悦,想把状元赐给一表人才的江西才子谢文魁,于是出题让王、谢二人当殿比试。皇上命二人各将偏殿水池旁两桶水提上正殿,先提完者胜。谢动作麻利,先将一桶水提上正殿,立即转身下殿;王一颠一跛地将一桶水提上正殿后就向皇上“交卷”。皇上问:“为何只提一桶?”王答道:“天下只有一桶(统)江山,哪来两桶(统)江山?”这里王世则凭着他的机智,利用“谐音”双关,既避开了自己之短,又迎合了皇上的心理,变实为虚,赢得了殿试的胜利,使皇上不得不把状元赐给他。
对联谐音明代才子唐寅,一次和朋友陈伯阳到郊外游玩,唐寅出了上联“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请陈对答。前一分句写眼前景色,后一分句用设问说这是谁家的庄子?含有惊叹之意,而《庄子》又是书名,谐音双关,给属对增添了难度。陈伯阳一时对不出,到了酒店见墙上写的“杜康传技、太白遗风”时,才有所悟,对出下联“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后一分句也用疑问语气问道,这是哪个汉子书写的?也含赞叹之情,而《汉书》也是书名,同样一语双关。本联构思巧妙在于运用谐音,耐人寻味。
诗句谐音诗歌中也有不少是借助双关来委婉地表达感情的,特别是一些爱情诗,更适宜运用此法:“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表面上指天气晴朗的“晴”,实指恋人情爱的“情”,谐音双关,使感情表达得含蓄不俗,给人以清新的美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诗句是表达思恋之情的,“丝”正是“思”的意思,非常巧妙。如今这两句诗已引申为歌颂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了。
歇后语谐音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通常是在其后半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的词语来表达意思。如:“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冠。”冠:鸡冠,公鸡头上红色的肉质突起,谐“官”。指不管职位高低,权力大小,总是个官。“拉着胡子过街——牵须。”牵:拉,谐“谦”。须:胡须,谐“虚”。合指谦虚。
谜语谐音如:日近黄昏(打一城市名),谜底为“洛(落)阳”。六月天盖被子(打一城市名),谜底为“武汉(捂汗)”。
恰当地运用谐音能使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韵味无穷,富有表现力。
【孙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