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掌握数的基本运算,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运算……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探究数学问题。”这和传统的教学目标有了很大的变动,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把握好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计算教学呢?我借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估算,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估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估算能力是计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计算力的强弱,甚至影响到他的数学能力。如在教学“克与千克”时,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地估出一些常见的动物的质量。以至于闹出3克的鹅,计算52×3=36,发芽率超过100%……的笑话。这些笑话与其说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或者说学生计算粗枝大叶,还不如说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估算能力薄弱更为确切。学生出现诸如此类的错误。在于平时教学中并没有把估算放到应有的地位加以重视。所以。在计算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实际,有意识地进行估算教学,精心设计估算练习,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其次,估算对学生提高计算正确率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计算之前,通过估算,能推断出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在计算之后,可以把估算作为检验的手段,对结果进行估算。)只有重视和利用了估算,才能使学生对计算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二、经常口算。让学生乐于计算
口算又叫心算,是指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它具有快、准、便的特点。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熟练地口算,特别是基本口算,对笔算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口算的简单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略我认为,口算要作为一项基本的练习,经常、甚至天天出现在数学课堂中。而在进行口算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视算、听算等方法,借助口算卡片、口算转盘等工具,运用竞赛和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计算”。
三、重视思维。让学生掌握更优算法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它改变了传统计算教学中算法单一的局面,是现今计算教学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如果在计算教学中过分地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算法虽然多了。却没有适时优化。在计算时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掌握好计算方法。而研究出的一些方法多数学生根本不用。课堂上由于过分的追求了计算方法。而减少了必要的练习,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如以前娴熟。我认为算法多样化固然重要,但更应注意算法的更优化,教学时要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教师要适时帮助学生分析比较。让学生逐步领悟,自我体验,自我选择,掌握最优的算法,并对此进行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形成计算的能力。
四、多种练习,让学生熟练计算
数学计算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情况,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的过程。
传统的计算教学只追求量而不考虑变式,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熟练了计算技能。而在课改中由于害怕背上“题海战”的帽子,不少教师重探究轻练习,这样势必造成学生计算的不扎实。我认为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练习。但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不同而设计形式丰富的练习。授课之后,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比较,从中发现错误,教师再及时加以指导,矫正补缺,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五、培养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这里的好习惯是指认真抄题、仔细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做后验算的习惯。其中审题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它是指审数字和符号,观察他们之间有什么特点和联系,审清运算顺序,弄明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次要审清计算方法,找到合理而又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进行计算。最后的验算是学生正确计算的保证。对于计算中的错误教师不要用“粗心”一带而过。要时刻提醒帮助学生养成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不提困难的精神。只有让学生养成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