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2009-07-30 07:37李奇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对折玩具图形

李奇业

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能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下愉快地、自信地交流。思维就会活跃,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它可促使学生精力集中,理解力、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数学课堂应该引导儿童在情境中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并且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学生是课堂中的主角,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毫无乐趣可言的,是没有感动、没有激情的。课堂教学就应该设计成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活动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会,理解。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索、交流过程,并从数学活动中激发起对学习的极大兴趣。

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结合教材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今天我们先来玩玩具好不好?”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拿出玩具玩起来,接着我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玩具怎么玩,并根据玩具的运动情况分一分类,体会平移和旋转是物体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就这样,由学生熟悉的活动引入新课的学习。唤起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气氛高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数学学习。感到既轻松有趣,又特别难忘。

二、创设操作情境。体会学习乐趣

只是听就会忘得快,只是看记得也不多,动起手来才会记忆深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操作可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使动作促进数学思考,把具体的感知上升为抽象的思维。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对分数的概念理解是较抽象的,但和具体的材料操作过程结合在一起时。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节“认识几分之一”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的2个桃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教学时让学生用学具分一分,从而得出每份是4个桃的二分之一。在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拿一拿,借助实际操作,激活学生相关的经验,把新知识与已解决过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抽象出算法。再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以下的图形: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外形和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平行四边形,上课时引导学生说:“你们可以任意选取图片在小组内操作实验一下,看你们能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操作、讨论后,派代表汇报结果。学生1:我们选了第一组图片对折,发现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一样。学生2:我们组把第二组图片对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五角星的两边完全重合了,而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边不重合。由此明白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三、创造实践情境。发展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单元后,安排了实践活动“生日快乐”,通过了解班级里同学的生日,统计后并在条形图中表示出来,并思考与这些生日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了“年、月、日”的知识。

总之,要使课堂气氛焕发生机,就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手,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孩子们觉得数学学习是一项多么有趣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猜你喜欢
对折玩具图形
对折十次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分图形
找图形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