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花
[摘要]数学探究能力是中学生应该具有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我们中学数学教师日常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阐述了我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几种做法。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探究;能力;学习;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结构等都有了新的变化。一改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积极地探索。把所学知识内容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了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把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大家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下面是我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精心设计。营造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氛围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努力呵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其次,教师要放下架子,打消唯我独尊的思想。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欲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课下多下工夫,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不急于传授知识,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当学生总是把-52与(-5)2混淆时,我把它们总结成口诀“括号是扇门,负号是个人,此人进了门,成了一家人,指数管着一家人”。-52中的“-”号没有进门,所以指数不管“-”号,即-52=-25。而(-52)中的“-”号与5都是一家人,由平方管着,即(-52)=25。用这种形象教学法,学生听着有趣,便于理解。我经常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如讲“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时,我首先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位聪明的大臣发明了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非常高必。为了对这位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大臣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个格子放1粒米。第2个格子放2粒米。第3个格子放4粒米,第4个格子放8粒米……后一个格子的米粒数是前一个格子米粒数的2倍,一直放到第64个格子”。国王一听哈哈大笑,马上叫大臣去办。结果把国库里的米都拿来也不能满足这个大臣的要求。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了本节课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后你就知道了。这样让学生的思维由抑制状态迅速进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布置预习,让学生尝到探究式学习的甜头
教师上新课前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认真自学教科书,逐字逐句阅读,看懂例题,分析例题,改编例题,写好读书笔记。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造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独立的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通过自学,一方面可带着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带着成功的喜悦,尝试探究式学习成功的甜头。另一方面也带着难以弄懂的问题来到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探究交流把问题弄懂。
四、大胆猜想。给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度或推翻猜想”。观察是数学思考的起点,大胆猜想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数学学习中大量的问题源于对事务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然后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数学实验往往是检验这些猜想正确性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教学“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时,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相等。那么它所对的弧、弦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通过自己画图、度量,小组讨论、猜想,并验证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从猜想到验证的成功。同时也教给了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五、实践操作,给学生提供探究式学习的途径
《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具体的操作情境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亲身体验中建立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实践操作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平面图形的镶嵌”的概念时,教师在上课前先让学生自己剪出几个全等的正六边形、正五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上课时带领学生观看铺好的地板砖。然后把剪好的全等多边形铺在面上,得出平面镶嵌的概念。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各种动手操作实践的条件,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才能保证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