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江华 范树花 杨小燕
摘要:公共教育学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为各专业学科教学论的教学搭建了平台。实践证明,从师资队伍组建与培养、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入手。可达到全方位提升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教育学基础》课程建设
公共教育学是研究、探索教育现象与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理论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的一门公共课和必修课,为学生提供教育理论与技能发展的基础,为各专业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搭建平台,为学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奠定学科基础。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日渐开放,公共教育学课程也成为综合性大学中所有师范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目前,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体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艺术学院、高职学院、科技学院等9个学院的多个师范专业开设了此课程。
《教育学基础》课程影响面广,在培养新疆及兵团师资中起到重要作用,加上课程组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2003年,被评为校级“一类课程”,2005年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被确定为兵团级(省级)精品课程。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组以全方位提升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构想为指导思想,积极应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挑战,提出课程建设目标,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在师资、教学内容方面、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等多方面锐意改革,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举措如下:
一、重视师资队伍的组建与年轻教师的培养。打造富有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
(一)优化团队结构。
《教育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是一支年轻而又富有活力的教学队伍。近几年,学校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本学科教学团队的整体成长与提高,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2008以来,团队在成员人数、学历层次、职称、学缘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从年龄结构来看,50-60岁的教师1人,占6.3%;40-50岁的教师6人,占37.5%;30-40岁的教师4人,占25%:30N岁以下的教师7人,占43.75%。
在学缘结构上,陕西师范大学4人,北京大学3人,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湖北大学、新疆大学、河南大学各1人。
课程教学团队近几年来不断引进具有较高学位的新生力量,为本团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2008年9月本课程团队引进教育经济学专业教师一人,学历为博士,职称为教授。2008年课程教学团队的学历、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课程教学队伍高级职称教师(教授、副教授)8人,占50%;中级职称教师8人,占50%。博士、硕士比例14人,占87.5%,其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者2人,占12.5%。
(二)大力培养中青年教师。
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学科团队专门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并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指定了职称为教授、副教授的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指导,从教育理念到具体的备课、教案、板书等细节等多方面进行指导。此外,本团队还以所任课程为中心定期开展说课、讲课评比活动,学生评教成绩均在中上水平。“传帮带”活动使得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效果明显。
举办学术讲座提高成员专业素养是课程建设的另一重要举措。2008年6月,师范学院“数字化教育”实验室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混合式E-learning”培训活动,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我校师范学院挂职副院长赵国栋博士做了名为“信息时代的大学教学:E-learning的理论与实践”的讲座,团队的全体教师都参加了培训。这大大提高了教师队伍开展网络教学的能力。
2008年10月,在课程建设负责人蔡文伯院长的邀请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访问团一行9人在我院围绕教育问题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系列学术讲座,为全校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盛宴。包括喻岳青、陈向明、陈洪捷、刘云杉等9位国内外著名的教授。在三天时间里,教授们就自己所擅长的研究领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极大地活跃了团队的学术研究氛围,拓展了教师们的眼界和研究思路,对团队的教学科研产生了深远影响。
派送成员参加学术会议掌握学科前沿使课程建设为重要途径之一。为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提升教师专业素质,2008年,团队选送赵建斌、孙琳琳等7位教师参加国内高级别学术会议及培训。这些活动使得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处理理论与实际、继承与创新、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等方面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学术氛围日渐浓厚,学术力量的逐步增强。
(三)引导教师结合教学,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课程队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问题,深入研究。2008年学科教学团队的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认可,在论文发表的质量与数量。以及课题立项的层次与数量上都有一个突破性进展。2007年发表科研论文17篇,教学研究论文l篇;2008年发表科研论文21篇,教学研究论文6篇。2008年本学科团队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认可,共有14项科研项目获准立项。其中国家23项,省级8项,校级3项。参与编写教材一部,获得2008—2009年度石河子大学教材立项一项。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本教学队伍共主持或主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20项,其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5项,校级13项。2008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西部地方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石河子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8年,课程教学队伍获2项大学优秀教师奖励,3人获学院“优秀班主任”称号。
本课程团队成员还积极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到目前为止,指导的教育系教育学专业已成功申报8项校级SRP项目,2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2008年课程教学团队所在的教育系有学生参与申报SRP项目达17项。
二、改善教学条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从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直至20世纪初,教育学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上。虽然教育学研究问题范围的逐步扩大,但教学作为教育学学科的核心问题的地位是一贯的。
本课程编写有规范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及试卷,选用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注重实践教学。教育学基础学科教学团队现有专门用于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微格教学实验室和师范生基本技能实训中心,设施配套齐全,这为师范生基本技能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目前教育学专业有35个校外教育实习基地,15个教育见习基地,这些基地普遍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与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帮助作用。
在网络教学方面,目前团队成员在各自授课领域都积极准备网络课程资源,按照课程建设计划,《教育学基础》网络资源基本全部上网。教学日历、教学大纲、教案、补充阅读材料、习题等资料都已传至相关网站。
课程任课教师全部制作了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明显效果。部分教师以石河子大学数字化教育实验室为平台将课件、习题、教师授课录像等上传至网上(石河子大学数字化教育实验室网址:http-,//202,201,168,250/),也有部分教师通过QQ群、电子邮件、网络硬盘等方式和学生进行课外互动,师生互动教学执行较好。
三、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教育理论与鲜活的教育实践相联系。针对以往教育理论空洞、重复内容过多、缺乏可操作性、师范性不强等缺点。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期刊等方式追踪学科前沿,及时拓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中增加讨论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我学习;倡导师生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2008年课程队伍尝试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中,团队成员都不同程度地在自己所授课堂应用,学生参与讨论、分析,使原来呆板、沉寂的课题产生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备课、讲课尝试。培养学生联系教育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成员教学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力争上好每一堂课,教学效果良好。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一直贯彻教书育人相结合的意识,注意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与能力。很多任课教师与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师生,课堂下的朋友,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2008年蔡文伯教授荣获石河子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张睿锟被评为石河子大学“优秀学生工作者”、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优秀班主任”;范树花被评为师范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及“优秀班主任”;董江华被评为师范学院(兵团教育学院)“优秀班主任”。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下两个突出特色:
1秉承“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的宗旨,课程组教师结合基础教育实际开展了多项教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科研成果。课程组教师还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向学生推荐了丰富的资料及参考文献,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调查。了解基础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突出教育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我们重视教育基本理论的时代性,强调理论与教育实际的关系,选的教科书都是国内名家的新作,并注意吸收近年来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将教育学的教学向教师技能训练(如微格教学、说课指导、课件设计指导等)、学生教育实践活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教育研究(教育调查、学生教育问题科研立项研究)等实践环节伸展,既展开了教育的根系。又丰富了教育学的营养。
从目前得到的来自学生、学院及大学督导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浓厚;根据学校教务处各期组织学生评教结果看,本课程组教师的分数均为优良以上。课程得到了兵团教育局领导的肯定。兵团教育局领导来我院视察时肯定了《教育学基础》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效。他们说:“《教育学基础》课程组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梯队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教师勤业、敬业。”“教师讲课内容丰富,有深度,对学科发展前沿把握准确,能够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际。”
据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资调查,50%以上的师团教育界领导和教师源于我院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已经成为兵团基础教育界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近年来,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校师范类毕业生综合素质好,求职竞争力强,受到了我省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本文为兵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育学基础》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