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尧
摘要:温庭筠作为“花问鼻祖”,其在词曲创作方面对五代及宋文学有着重要影响,而其作为晚唐重要诗人,在律诗绝句上的成就往往因其词曲和乐府诗的艳丽而被人忽视。通过对温庭筠的七律和七绝分析,阐述其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苦闷、悲怆的意境和对晚唐诗坛的影响。
关键词:温庭筠律诗绝句晚唐诗风
温庭筠作为晚唐重要的诗人之一,尽管有“温李”之名,尽管《全唐诗》收录的温诗有三百余首,而《花间集》中仅有其六十余首词作,但提及温庭筠时多提到的是他的词,而他的诗歌往往被人忽略。
这首先和温庭筠本人的命运有关,由于屡试不中,加之得罪于令狐掏,使得他长期游离于政治生活之外,交际圈中有不少青楼歌妓甚至市井无赖,因此其词曲和乐府诗中不乏艳俗之气,而后人在论及作品时习惯于联系作者的境遇,因为其放浪不羁的品性导致后人对其诗作评价产生偏颇。例如欧阳修在修《新唐书·文艺传》时没有列入温庭筠。明人顾磷极贬温诗:“句法刻俗,无一可法。”
其次他在词曲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唐代以至后世都有重要影响,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而词的通俗性更易于流传,而其诗偏偏多典故,相对佶屈聱牙不便于在百姓中流传。因此他作为晚唐诗人却以词曲著名,诗名则多被同时代的李商隐所隐。
但其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下面将主要通过对《商山早行》《过陈琳墓》和《瑶瑟怨》的分析,一窥其诗作的深沉意境和对晚唐诗风的影响。
一、忧郁的羁旅之思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积花明驿墙。
团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描写旅人生活的诗作和当时很多描绘旅人生活的诗作一样很容易引发共鸣。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也是为后世流传的名句。在韩愈的《六一诗话》中,“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肯定了这句诗对羁旅生活艰辛的描写到位。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则就该句的艺术构思方面分析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
薛雪《一瓢诗话》中记载:“李东阳谓‘作诗不用闲言助字,自然意象其足,此为最难。要知五言尚多,七言颇不易,一落村学究对法,便不成诗。陈声伯举‘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为深秋景物,宛然在目,初不假语助而得。叉引自作‘野航秋水岸,林屋夕阳山、‘酒盆崖树影,茶鼎润松声,为此,则觉笔力芜弱,且有稚气。”通过对比也认为该句用词巧妙,如梅尧臣所言:“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明代朱承爵《存余堂诗话》:“温庭筠《商山早行》诗,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欧阳公甚嘉其语,故自作‘鸟声茅店雨,歼色板桥春以拟之,终觉其在范围之内。”
胡应麟则认为:“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运气,非人力。”认为尽管这两句是写景的佳句,但时代背景所致,始终带有纤细衰飒。
综上可见,先人对这首诗作尤其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给予了很高的赞誉。温庭筠一生不得志,始终处在漂泊羁旅生活中,而全诗中时刻贯穿着“早行”的意象和“早行”的悲伤。颔联中的月和霜字以及颈联的因深秋天未明时而分外显眼的白色枳花,都是早行的体现,而正如首联所言,“客行悲故乡”,也与“思杜陵”相呼应,思乡之愁可见一斑。而颔联的十个名词十个景物,孤单寂寥之感在这十个普通的字中得到传神的体现。诗中全然没有词曲中艳丽浮躁之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将一个不得志的旅人心中的哀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这首诗中虽有名句,但作为晚唐时期的诗作,社会大背景下难有盛唐时期的同为羁旅诗的豪情。虽不浮艳,但是大量的用典和生僻的字词,也使得那份哀愁淡化了许多。
二、独特的女性关怀
尽管温庭流连于烟花巷柳,也为歌妓写过不少艳俗之词,但同时也有表现女子闺怨的出色的七绝。
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此诗虽为闺怨诗,是全诗却无一怨字。蘅塘退士评日:“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全诗仅仅是通过景物的描写,体现主人公在寒秋深夜的寂寞难眠来侧面体现女子的闺怨。
首句中,冰和银都透着一种凄冷,以致冷得难以入眠。第二句却不再写人物的感受而转为写景,夜晚空旷的天空凄冷无趣,也体现着女子寂寞孤独。第三局“雁声远过”写出了雁声自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渐渐消失在长空之中的过程,也从侧面暗示出女主人公凝神屏息、倾听雁声南去而若有所思的情状。而结尾的“月自明”,则体现出女子的哀愁化在一片月光中,将本是浓得化不开的哀愁借淡淡的月光来描绘,更有一番别韵。
全篇除“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写。整首诗就像是几个组接得很巧妙的写景镜头。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清丽而含有寂寥哀伤情调的画图。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地统一在轻柔朦胧的月色之中。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一种与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
韩僵曾写过《闻雨》:“香侵蔽膝夜寒轻,闻雨伤春梦不成。罗帐回垂红烛背,玉钗敲着枕函声。”韩诗创作自觉学习温诗的笔法,“夜寒轻”却没有“夜云轻”的意境,反倒带着晚唐诗风里的一份香艳之气。可见,温庭筠的诗作佳品中不仅无艳丽之感,反倒是平淡的景物描写带出了浓郁的哀愁,“梦不成”三字更是值得品味,也是后人创作的模仿对象。
三、怀才不遇的感伤
温庭筠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然而在当时,温庭筠在文坛上的名气远超过李商隐,也颇为当时文坛名士以及朝臣的赏识,裴庭裕曾佩服他“词赋诗篇冠绝一时”,甚至连宣宗皇帝也在诏书中称赞他“夙著雄名”。
尽管如此,由于得罪权贵,最终不能在政坛上一展才华。《过陈琳墓》就是对怀才不遇的讥讽和哀叹。
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帐。欲将书剑学从军。
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中:“诗意之明显者,无可论著,惟意之隐僻者,词必纡回婉曲,必须发明。温飞卿《过陈琳墓》,意有望于君相也。飞卿于邂逅无聊中,言语开罪于宣
宗,又为令狐绚所妒,遂被远贬。陈琳为袁绍作檄,辱及曹操之祖先,可谓酷毒矣。操能赦而用之,视宣宗何如哉?又不可将曹操比宣宗,故托之陈琳,以便于措辞,亦未必真过其墓也。起日‘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言神交,叙题面,以引起下文也。‘词客有灵应识我刺令狐绚之无目也。‘霸才无主独怜君,‘怜字诗中多作‘羡字解,因今日无霸才之君,大度容人之过如孟德者,是以深羡于君。“石麟埋没藏春草”,赋实境也。‘霸才无主独怜君,忆孟德也。此句是一诗之主意。‘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盲将受辟于藩府,永为朝廷所弃绝,无复可望也,怨而不怒,深得风人之意。”
《瀛奎律髓汇评》中记录:见遗文不独诧孔璋之才,正深服魏武之深度也。不惟罪状一身,而且辱及先世,乃曹公但知爱才,一不介于胸。今我于斯世,岂有此嫌,乃使我流落于此尔?纪昀:“词客”指陈,“霸才”自谓。此一联有异代同心之感,实则彼此互文。“应”字极兀傲,“始”字极沉痛,通首以此二语为骨,纯是自感,非吊陈琳也。
薛雪《一飘诗话》中则评价《过陈琳墓》一起,汉唐之远,知心之迩,千古同怀,何曾少隔。三四神魂互接,尔我无间,乃胡马向风而立,越燕对日尔嬉,惺惺相惜,无语可告。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中:“言袁绍非霸才,不堪为主也。有伤其生不逢时意。魏武亦难保其荒台,对活。”
该诗首句以一种崇敬的语调开头,首先以“青史见遗文”指出陈琳是以文章著名于世,而今天诗人终于可以亲眼目睹敬仰的陈琳的墓地了。颔联紧承首联。温庭筠曾因问得罪与令狐掏,终不得志,而陈琳曾经为袁绍写檄文而得罪了曹操,但是却能得明主赏识。其以陈琳自比,希望得明主而一展才华,但也表现出对当今无曹操一样的霸主可以大度容人。颈联中写墓碑已经被荒草掩埋,只有铜雀孤单的在荒野中伫立,也意指当今无人可以赏识人才,以至于陈琳的墓地荒凉,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尾联指出既然没有人赏识文人,那么不如投笔从戎,但是生逢乱世,从军就会是好的出路么?所以只能空有慨叹。
从温庭筠的这几首作品中很难看出晚唐的诗风,由于政治上的腐败使诗人认识到抱负无望,因而压抑情怀。将写作的重点从关心政治转移到怀古伤今、爱情闺阁或者描写自然风光和平常生活中去。因而晚唐时期的诗风也是凌乱的,难以统一的。杜牧以悲凉抑郁的怀古诗见长,贾岛等苦吟诗人则选择与僧人隐士交往,诗句多脱离生活,陆龟蒙、皮日休所突出的是表现淡泊和避世的心态,而对于温庭筠来说,他的大多数诗作和词作一样,诗中带有词的韵味,同时带着艳丽之气。因而对后人来说温的诗句影响不大,但与之齐名的李商隐则研究广且深。认为他朦胧的充满隐喻的诗歌意象和他凄艳的风格都足以堪称一代大家。
尽管如此,但就温庭筠以上的几篇内容题材不同的律诗绝句来看,温庭筠的律诗沉郁劲健虽不如义山,但没有义山浓而不化的毛病;用典精工,而不像义山那样生僻。可以说他的诗和他的词有相通之处。便是通俗,但通俗的律诗却不似乐府和词曲一般带着艳丽之感,反而透着简单清秀之气。
同时,在晚唐时期,虽然政治地位上温庭筠不及李商隐,但他的名气远大于李商隐,这在裴庭裕的《东观奏记》及《旧唐书》中均有明确记载,甚至在《李商隐传》中有“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词清丽,庭筠过之”,在李商隐的传记中赞赏温庭筠,可见当时温的名气,而他的诗风词调也为当时文人所效仿。这既是因为其诗通俗易懂,也因其诗善于模仿诗经的创作风格。
因此,尽管温诗的艺术成就在今天看来不及他在词上的创作,更不及同代齐名的李商隐,但是作为一个诗人,他的《过陈琳墓》、《过五丈原》及《寒塞行》、《商山早行》仍是有千古佳句传世的名篇。了解这些诗作,也有助于全面认识温庭筠的创作风格,他不仅是一个只关注女性写艳丽辞藻的浪荡的词人,也是同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诗人一样,关注劳苦大众,关注女性闺怨,也会因自己的境遇而写下怀古伤今的抑郁之作。
正如范文澜先生所言,温庭筠是新兴俗文学的开拓者。尽管他不羁的性格与时代格格不入也多为后人所诟病,但这不妨碍他在晚唐五代这个过渡时代对文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