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霖 施春梅 常 青 周 凯
摘要根据农业生态学原理,结合扬中市林地立体生态种养的实践,分析了林地生态养鸡的主要优点,总结了其种植及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促进林地立体生态养鸡模式的推广。
关键词林地养鸡;立体生态;优点;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7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209-01
林地养鸡是利用经济林、用材林、果树林等地实施放养与舍饲相结合的立体生态种养新技术,是扬中市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一种高效技术模式,现将其介绍如下。
1林地养鸡的主要优点
1.1节省喂养成本
鸡有采食青草和草籽的习性,林地养鸡,对杂草有一定的抑制和消除作用。根据试验观察,每1hm2林地放养300只鸡,杂草比不放养的减少60%以上;随着放养鸡的数量增加,杂草清除率可达到90%左右。另一方面,鸡在林地觅食的过程中,可以灭食地面和草丛中的绝大部分害虫。因此,天然优质饲料满足了鸡本身的需要,节省饲料,促进了鸡的生长和肉质的改善。
1.2增强鸡群体质
林地养鸡以放养为主,鸡活动范围大,采食面广,生长环境较为粗放,利于鸡群互相奔跑觅食,提高放养鸡自身体质。林地空气新鲜,水源清洁,可避免和减少其他鸡群病原的互相传染,减少疾病发生率,降低鸡的死亡率。
1.3增加土壤肥力,减少肥料投入
鸡粪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营养成分。一般1只成年鸡1年可排粪25kg,按1hm2放养2 250只鸡计算,全年可增加有机粪肥5 625kg,相当于碳铵3 750kg,过磷酸钙3 900kg,氯化钾750kg。林地施用鸡粪作为有机肥投入,既解决了粪便污染,又减少了化学肥料的施用量,更有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发育。
1.4养育优质草鸡,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林地养鸡品种一般以地方品种的草鸡为主,颇受消费者的喜爱,放养鸡风味独特,肉质鲜美,无药残,品质优、价格高、效益好,既是传统养鸡方式,又突破笼养鸡的缺陷,是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的典范。
2林地立体生态养鸡技术
2.1选好适宜林地
林地选择对于生态养鸡具有重要作用,以林冠稀疏、冠层较多,树林郁闭度在70%左右,透光通气性能好,林地杂草、昆虫丰富的成林较为理想。树木枝叶过于茂密,遮荫大的林地透光效果差,不利于鸡的生长;桃、梨等鲜果林在挂果期有部分落果腐烂,鸡食用后易引起中毒。
2.2合理确定林木株行距
立体生态养鸡用的林地,应根据树种的特性,合理确定株行距,如利用银杏林立体放养,应选择生长良好、较粗直的树苗,嫁接高度要在1.5m以上,株行距分别为12m和8m,密度以100~110株/hm2为宜。银杏移栽后一般8~9年开始挂果,期间可在银杏树中间插栽其他观赏性苗木,可栽120~150株/hm2,在银杏树挂果前增加一定经济效益。
2.3鸡品种选择
选择放养鸡品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可根据鸡的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林地养鸡是以放养为主,投料添饲为辅,一般选择适应性广、抗病性强、勤于觅食的地方土鸡种。目前重0.5~1.0kg的鸡较受市场欢迎,如选用三黄鸡、麻黄鸡、芦花鸡及江苏省畜禽研究所培育的绿壳蛋鸡等体型较小的品种较为适合。
2.4重视饲养管理
一是建好鸡舍,要求建在林地内避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排污条件好的地方。二是注意放养密度,按宜稀宜密的原则,一般1hm2林地放养2 250~3 000只,放养规模以每群1 500~2 000只为宜。有条件的林地可根据鸡的不同大小,进行分区轮放,既使天然食物充足,又可有效保护林地内资源,使林地得到可持续利用。三是做好疾病和鼠害防控。林地养鸡环境是开放性的,易受染疫、野禽等侵害,要注意做好科学免疫、驱虫、消毒和鼠害防控工作。同时注意天气变化,在恶劣天气时不放牧或要早收鸡。
2.5适当补充精饲料
林地养鸡,鸡群除了自由采食林区内杂草、昆虫等天然饲料外,还应补充精饲料。一般地方土鸡品种对饲料营养水平要求较低,但也不能只喂单一饲料,以免造成营养缺乏,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品质。可以选用玉米、南瓜、甘薯等杂粮代替部分混合料或优质全价饲料。
2.6种植优良牧草
青饲料中的各种维生素是鸡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由于鸡群的生长量不断加大,应当适当种植牧草予以补充。牧草品种有黑牧草、菊苣和黄花苜蓿,既可净化环境,又可补充饲料。牧草一般选择秋播,林木落叶后会增加光温,翌年气温升高后牧草生长迅速,又可控制杂草生长。
2.7分区轮流放牧
在林地立体生态养鸡过程中,宜采用分区轮牧的形式,一般可用丝网隔离分为3个区域,每次只用1个饲养区,轮放周期为1个月左右。如此往复形成生态食物链,达到林鸡共生,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