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的追求与机遇

2009-07-27 07:31
西部大开发 2009年6期
关键词:天水市天水经济区

天水是甘肃省的“东大门”,位于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东段,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现辖两区(秦州、麦积)五县(清水、秦安、甘谷、武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121354.76万人,分别占关中-天水经济区的21%和14%。天水区位条件相对优越,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自然生态良好,劳动力资源充裕。

改革开放30年来,天水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无论是在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上,还是在人均水平上,天水市的差距还很大,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任务十分艰巨。

国家提出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在充分考虑两地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联系的基础上,从行政规划导向上进一步促进这一重点经济区域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通过突破行政区划来带动和辐射西北地区的开放开发。

这对天水来说,机遇非常难得,意义更加重要。对于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升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实力、做大做强以深厚历史文化为基础的旅游文化产业、推动以特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改善以交通能源为一重点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项目引擎天水跨越发展

据来自《天水晚报》的报道称,在迎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期内,天水市共组织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十大类、158个,总投资约3182.25亿元。

报道显示了天水的发展目标:计划经过12年的发展,天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极大改善。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55亿元,年均增长19.2%;第一产业297亿元,年均增长18.4%;第二产业779亿元,年均增长20.2%;工业639亿元,年均增长21.5%;第三产业779亿元,年均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8亿元,年均增长19.9%,财政收入263亿元,年均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亿元,年均增长17.0%;固定资产投资1691亿元,年均增长23.4%。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5072元。年均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9610元,年均增长13.2%。

对于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天水工业企业来说,新的蓝图设计为业已蓬勃发展的工业企业确定了更高更大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一系列重点项目的设定和确立,也让天水在实现工业集群崛起的发展道路上,有了更大的支撑和基础。

领跑装备制造义不容辞

工业一直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动脉,而装备制造业则是工业企业中的主力军,它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

在智力资源密集、工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关中地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与天水近几年谋求装备制造业崛起的构想不谋而合。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设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两地的产业互补和对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配套。

面对历史性发展机遇,天水装备制造企业已做好了充分准备。有理由相信,“天水制造”必将在这个历史机遇面前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再铸支柱产业的价值。

装备制造平台更高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设立,对于天水市的工业经济而言,无疑将起到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对工业经济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来说,意义和作用将更为深远。天水海林轴承厂财务总监师幸勤说,融入经济区,天水装备制造业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说起甘肃省的装备制造业,人们会马上想到在装备制造业里久负盛名的“天水制造”,天水市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由此可见一斑。在原国务院西开办出台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天水市被列为振兴装备制造业基地。

在经历了多年的外界冲击之后,现有的装备制造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天水市装备制造业正处在一个蓬勃上升的发展时期。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在天水市工业经济中已真正占有了“半壁江山”的分量和地位。2007年,天水市工业经济在低速徘徊了十多年后,首次实现了大幅增长,这其中,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就达到了23%,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水支柱产业。

目前,天水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为主体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并拥有了一批研发能力、装备水平、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骨干企业,培植发展了“长城”电器、“星火”机床、“风动”工具、“海林”轴承等一批名牌产品。

支柱产业互补共兴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设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两地装备制造业之间的互补和对资源的优化组合配套。同时,关中、天水两地企业之间还可根据产业发展的战略需要,进行重组及并购。

合作才能互补,合作才能双赢。天水海林轴承厂财务总监师幸勤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说,现在海林厂与关中地区的3家企业有合作关系,其中一家已合作了十多年。和关中企业多年的合作促进了天水海林轴承厂的长足发展,在海林厂发展的同时,关中地区的几家合作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可以这样说,海林厂与关中3家企业互助互利,取得了双赢。在此基础上,目前天水海林轴承厂正在寻求与其他一些企业进行合作,从而更好地带动兰州、白银等城市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其实,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已成为目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计划经济时代,国企是装备制造业的主体,上世纪90年代,私企、国企、外企三分天下。到了今天,这种体制已经被完全打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了发展之道,成了发展共识。所以说,合作捆绑式的发展思路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在一个地方或地区有机聚集在一起,并通过不断的互补、合作赢得竞争优势,这是装备制造业走向集群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模式对于天水乃至关中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可以选择的发展方向。

市场无界限,无论是天水的装备制造企业,还是关中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都应该打破区域观念,加强联合,互补共兴。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天水市装备制造业在甘肃省的地位和优势已经凸显。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设立,实现天水装备制造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指日可待,天水装备制造业必将大显身手、大有作为。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企业要做大做强,最主要的还得靠自身努力。

在对天水市一些装备制造企业进行采访的过程中,部分企业的一些工作人员只是一味地等待国家在设立经济区

时所制定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国家对于装备制造企业的税收能否下调。国家能否给企业低价划拨土地,国家银行能否在贷款方面给予装备制造企业更多的优惠,能否给予一些购买装备制造企业产品的中小企业一些优惠政策等等。对于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应该借助国家有限的政策扶持,寻求自身无限的发展,而不应守株待兔地坐等国家是否有哪些新的优惠政策出台。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一种国家行为。这几年,国家在“语言”和“行为”上都有所体现。除了积极的引导外,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形成和组建了一套全方位、多层面的装备制造业网络体系,为装备制造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甘肃,装备制造业也是当地优势产业之一,但是优势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装备制造的龙头企业,更重要的是在重点发展中要兼顾和考虑到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壮大上。

也毫无疑问,培植和壮大装备制造工业集群,就成了天水面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时,提速自己装备制造领跑速度的理想道路。

而事实上,从天水市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而全力应做好的工作重点中,集群思路已是十分明确,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在其中所承担和担当的责任更是艰巨。

所以,在有着“西部经济发动机”之誉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即将发动之前,站在这样的高度和思路上,去丈量和权衡隶属于各个不同行业的装备制造之路,才会力往一处使。步调一致。融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我们才会有的放矢,收获更多。

装备制造业的三大支撑是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与此相符,我们保持优势,强势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集群发展思路,就应该集精力、谋略于这三大工业集群的培植壮大上。

等待、渴望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工业应当谋略于此。

现代农业铺就农民小康路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借助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一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现代农业,是天水市加快农业发展,农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

天水市在实施农业稳市战略的同时,将着力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有大的突破。

天水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天水市委党校教师李克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任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按照现代农业的这种要求,天水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主要应以“一特四化”为抓手,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走产业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的发展路子,通过加强农产品的优良品种推广,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进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化经营,达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高效农业目标,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天水农业高新示范园区的杨文元说,借助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园区将以现有示范区开发规模为基础,以建设省内最大、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集聚示范性、展示性、效益性、规模性、循环性、生态性于一体,发挥示范作用。同时,以县区现有的园区为基础,建立辐射区,带动发展五个产业带,即渭河川区精细蔬菜产业带、南部山区花牛菜果产业带和特种蔬菜产业带、北部冷凉山区畜禽养殖产业带、北部浅山区特色果品产业带。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和组织方式的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和集约化,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示范作用。

“发展基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真正让农民尝到了甜头。”麦积区中滩乡一位李姓农民说,过去田里是“一色青”的农作物种植。收了小麦种玉米。收了玉米种小麦。效益很低。这些年来。在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我们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在粮食生产中提高小麦良种繁育的比重。收入在原来种小麦的基础上增加了二三成。

“目前园区已在全国25个省区累计推广航天蔬菜68万亩,实现农业增值3亿多元。同时,‘基地航天育种产品不但进入了产业化,而且实现了研发的良性循环,每年都有新品种推出,航天蔬菜真正成了农民的致富菜。”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胡小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相信,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会给天水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推天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特色旅游缔造富市大产业

新框架下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天水市“一核、二轴、五走廊”的战略空间布局新构想,为天水市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8000年的文明史,2694年的建城史。天水地处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宜人气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天水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国家、省、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45处。现存古石窟有麦积山、大象山、水帘洞等6处,其中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古建筑有伏羲庙、兴国寺、玉泉观、南郭寺等50处。已探明和发掘的原始社会、周、秦、汉古遗址86处。有李广墓、赵充国墓及文化品位极高的宋墓群等古墓葬20多处。有街亭、天水关、诸葛军垒等三国古战场多处。这些璀璨的自然和人文遗址,构成了天水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旅游胜景。

天水市委党校肖爱生讲师说,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六市一区有发展上的差距,但又水系地域相通,文化一脉相承,经济交流密切,尤其是在旅游产业上有许多共性特征。关中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中华民族摇篮”之称。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咸阳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的都城和13个朝代的京畿重地,素有“中国第一帝都”之美誉。而宝鸡、渭南、铜川和杨凌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都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在旅游产业发展上突飞猛进,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旅游产业这一链条上,天水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饶的旅游资源。天水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举世闻名的“羲皇故里”。天水有以伏羲、女娲、大地湾遗址为代表的远古文化,有以麦积山、水帘洞、仙人崖、大象山等石窟艺术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有以三国古战场和牧马滩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和秦文化。这些都充分印证了天水与经济区是一脉相通的文化圈、经济圈,有着合作开发的广阔前景。

旅游业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等特征于一体,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服务业。

新框架已向我们展现,新的发展机遇正向我们走来。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这是我们的产业重点,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此外,天水境内名泉四布,马跑泉、甘泉、北流泉久负盛名,地热温泉存量丰富,是人们休闲、度假和疗养的理想之地。这些资源无疑会给天水市的旅游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旅游商品是旅游产业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对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知名度的提升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其他途径不可替代的。天水市旅游商品最早是以传统的雕漆和丝毯为代表的,曾畅销世界37个国家和地区。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旅游商品的质量、工艺、特色的要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近年来,天水坚持以旅游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名胜景点和历史文化素材为背景,坚持高质量、高品质、多层次、多品种的原则,开发出的新一代旅游商品以汉唐陶艺、丝毯、仿青铜器工艺、小型雕漆制品、庞公玉、鸳鸯玉、草编、辣椒、花卉等为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都将在经济区中为天水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极。

建市20年来,天水市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事业型”向“产业型”的重大转变,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8年1月至10月,共接待游客352.9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17.4%。依照规划方案的要求,我市旅游产业在2020年接待人数将达到1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达到100亿元。

面对新形势,从经济区来看,天水的经济是以西安为中心的,旅游者一次旅游会选择一个集散地作为出行中心,以集散地为中心的旅游圈一般不会跨省界。天水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无疑从行政区划等方面打破了多年禁锢的樊篱。依托经济区,天水旅游产业应以“旅游富市”战略为主,确立“华夏文明之源”的旅游总体形象,主打“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中国·天水”品牌,精心推出羲皇故里游、百里石窟艺术走廊游、陇上江南游、名城古韵游、温泉康体游等五大特色品牌,对接西安、宝鸡、咸阳等这些文化大市,特别是对接西安这座文化古城,结合天水特色鲜明的文化积淀,在经济区中集聚形成一个集旅游、体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文化圈,打出天水响亮的品牌,实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带动天水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阻力同在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设立,对于之前各自思考的两个区域而言,将因为相同的目标而伸出合作的双手。

但是多年各自发展的惯性恩考下所形成的固有壁垒与障碍,不可能在瞬间消除。利益诉求下的发展摩擦、产业机遇下的商业竞争、贸易交往中的地域保护,以及大平台下开放观念的激烈碰撞,都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阻力与挑战。如何坦然面对并从容处之,我们应该郑重对待。

行政区划之困

《天水晚报》相关系列报道分析说,其实,从关中-天水经济区设想提出之初,就有包括专家学者及政策研究方面人士认为,国家提出建设一块引擎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动机,是站在战略全局高度的宏观思考。但是,就目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区而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无法逃脱因为各自不同的区域经济体之间,在协调统筹生产力布局上所发生的板块碰撞问题。而这一实质性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到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一区域成员中,唯一陕西行政区划之外的天水市,原本隶属于两个不同行政区划的经济体成员,多年所形成的、以各自为中心的发展考虑,就是我们首当其冲必须要跨越的第一道门槛。

关中-天水经济区中除了陕西五市一区外,只有一个天水是行政区划之外的成员城市,这在政策的实施上将会带来很大的行政障碍困扰。有这样的质疑声音是很正常的,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本来在执行上就有疑问。其他的暂且不提,就以多年所形成的地区保护行为而言,不同的区域经济个体,在国家产业政策的争取、商业利益上的竞争等方面,必然会让代表各自利益的行政区域政府部门插手其中,为“自家利益”代言、说活。这样,本属同一经济平台上的竞争合作关系就打了折扣。

为此,作为经济总量占比本就不高的天水市,在这7个成员中就明显显得很“孤单”了。实力是拥有区域话语权的根本,而天水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尚不及宝鸡一市的三分之一,优劣悬殊所造成的“孤单感”在所难免。融入这一经济区如果仅仅是顶空洞的华盖,天水压力不轻。

最近几年,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确实有目共睹,发展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区域内日益健全的市场经济要素,开始明显地吸引和辐射周边区域来天水市寻找发展商机。一个依靠市场经济本身规律所产生的资本要素合理流动,利益博弈区域格局日益形成。但是,当面对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一巨大的机遇平台时,城市发展受困于GDP政绩思考的漩涡,可能仍然无法回避。行政区划不同所造成的观念藩篱,仍然是借势关中-天水经济区提速发展自己的挡路虎。

观念差异之坎

如果说行政区划之痛,是天水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第一道门槛,那么,因为陈旧观念造成的发展桎梏,毫无疑问就是必须要跨越的第二道门槛。

在经济区规划的协同发展当中,最令人担忧的,是一个常常被疏忽了的根本问题:观念决定一切。关中-天水经济区本来就是从来没有实践过的一个大平台,创新思维、超前思考、大胆创新,在这个平台里则显得很平常。如果仅仅将思考的出路和眼光放在原有的范围内考虑,就已经制约了天水的发展出路。相比之下,天水无论是区域面积,还是经济实力,都与经济体其他成员存有巨大差异,这难免会给天水带来发展上的自卑心理。同时,天水在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上依然与其他区域有着较大的距离。

“这些观念上的差异,无形之中在发展上设置了太多的障碍。与行政区划所造成的硬伤相比,观念上的差异就成了束缚我们发展的一块软肋。”《天水晚报》的报道如是说。

“咱们跟人家陕西有什么可比性?纳入这个经济区当中,还不是个陪衬吗?”这是听闻关中-天水经济区出台之后,一位市民脱口而出的话。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抱有类似想法的人亦不在少数。诚然,差距确实存在,但并不能因为有差距,就放弃了努力发展,放弃追赶先行者的目标和希望。而且,天水虽然只是一个小城市,但也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资源,具备腾飞发展的基本要素。能够将两地纳入同一规划,天水必然就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落后并不可怕,丧失了最起码的上进心,才是一个城市最为可怕的事。从这一点上来说,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不是造成天水自卑的理由。相反,要迎头赶上,化自卑为动力,从而让它成为促进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

天水与关中五市一区虽然地理位置相近,但关中的经济发展速度却远在天水之上,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是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关中的观念要更加开放,发展意识更加强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和反差的是,天水的发展理念和观念还是有些滞后了。在新的经济区规划实施后,关中、天水两地就要携手并进,观念上的差异将会暴露得更加清楚。面对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难道还要抱着陈旧的观念去迎接挑战吗?

机遇要靠主动进攻来创造

对于天水这座经济发展滞后、发展源动力不足的城市来说,太需要一股强劲的力量,来助推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了。

在经济区姗姗而来的基础上,这话说得还真有些道理。就如接受我们采访的所有人所言,经济区对天水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天水一直在期盼,并在期盼中等待。经济区到来的机遇。是天水各项经济指标将得以快速提高的大前提。可就在等着它姗姗而来的时候,机遇已经“沉下脸”提出了一个问题:机遇到来的时候,你们在做什么?

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经济区确实就像一个又香又甜的馅饼,在我们期盼着的时候从天而降,可是它落下来的时候,很多饥饿的人却忘记了要张开嘴巴。

机遇因其稍纵即逝的特性才显得弥足珍贵。

“希望以后可以多给我们企业一些项目,多给些优惠政策,多给予一些资金上的扶持……”这是记者采访当中害怕听到的话语,因为这些话语或多或少地代表着一种消极。

智者创造机遇,勇者抓住机遇,愚者丧失机遇。在经济区诞生这件事上,我们没有做智者的权力和实力。剩下的,就是选择做勇者还是做愚者的问题。

国家规划给了天水一个实现腾飞的平台,也给了天水翱翔的广阔天空。没有谁的发展可以一蹴而就,更没有谁的发展可以单靠一个机遇一劳永逸。国家层面里,可以给已经给了,接下来,就是要看天水怎么做了。

西部大开发曾经是让很多人都激动不已的机遇。可不能不承认的是,在推动当地经济实现飞跃发展的问题上,这个机遇几乎是与天水擦肩而过。天水没有能够借助这个机遇,做出实实在在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举措。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等待中自白错过了机遇。

事实的确如此。所以,机遇来了的时候,我们不能在等待中过日子,而要主动出击。提前做好一切充分利用经济区得以发展的准备,包括企业应对经济区新环境的宏观策略,包括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等等。

机遇并不难得,难得是有心的争取和创造。

“加入经济区,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对于天水来说,经济区就是我们借机发展的最好机遇”……从策划开始到现在,每一个受访者都在强调“机遇”这个词。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此的解释是:“境遇;时机,多指有利的机会;难得的机遇。”没错,我们就是需要这样的机遇。然而,那个我们都在眼巴巴盯着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这个机遇其实更像是一个“前提机遇”。它还欠缺着让经济实体能够得以真正腾飞的实在构架。

在良好的大环境中,更需要的是主动出击,自己去创造适宜企业和个体发展的实用机遇。这才是真正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愿望的终极路径。

猜你喜欢
天水市天水经济区
2019—2021年天水市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小小书画廊
天水呱呱,秦州第一美食
张典作品
今晚妈妈不在家
多姿多彩天水湖
CIS战略与天水市旅游形象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