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从头越

2009-07-24 01:47顾海凇
当代贵州 2009年11期
关键词:师范学院校区贵州

顾海凇 晏 青 杨 骏

由每年只招收几百名成高脱产学生到今年的普通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7000人,由占地20余亩只有一栋教学楼到623亩的全新生态现代化大学校区,由生源萎缩、资金困难、队伍难稳到激情豪迈、众志成城、宏图再展——贵州教育学院以一个华丽的转身,书就贵州教育史上鼓舞人心的奇笔。

而这一切的发生只用了两年时间。话要从2007年说起。

“谋”——破釜沉舟趟新路

迎评改制齐发力

2007年夏天,霍健康调任贵州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长期在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他熟知摆在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局面。

贵州教育学院是1978年成立的成人本科高等学校,30年来培养培训了10万余名基础教育教师和管理干部,全省中小学1/3左右的教师是她的毕业生。然而,由于中国高等教育持续30年的还债,成人学历补偿教育任务趋于终结。我省成高生源自2005年陡降60%以来,呈逐年萎缩状况,全省甚至一度出现了成高招生计划数多于报名数的现象。可以说,贵州教育学院作为—所成人本科高校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新的生存与发展犹如待破的蚕茧。

困局如何破解,脚下路在何方?立足于学院多年来丰富教育教学实践,依托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西部人才培养计划,着眼于贵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人才需求,贵州教育学院党委清楚认识到,贵州教育学院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并必须跟贵州发展和人民素质提升的新要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新的生机。

顺时势而涅槃,趟新路又重生。审时度势、民主决策,学院党委果断决定:坚持服务贵州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实现由成人本科高校改制为普通本科高校。

想法明确,目标清楚,剩下就是拾级而上,变想法为办法。但是这第一步却迈得并不容易——另建新校,整体搬迁——一个20余亩的小校园不可能获得普通高校的通行证。

“最大的障碍是资金。”霍健康坦言,“完成新校区建设最少需要6个亿,能否筹到这笔钱,是改制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积极争取,学院的新校建设、改制迎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主要负责同志的亲切关怀。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学院求发展的决心第一时间给予了充分肯定,多种渠道帮助教育学院筹集资金,并将新校区建设列为“贵州省重点建设项目”。

2008年1月30日,在贵州全省上下抗击雪凝灾害最艰难的日子,刘鸿庥、刘晓凯、孔令中三位省领导参加了学院新校区的奠基典礼。

8个月之后,省政府致函国家教育部:贵州教育学院达到设置本科学校应具备的办学条件,申请改制为贵州师范学院。

“抢”——错过这个关键年

少说还得等三年

5月10日,星期天下午5点。本刊

记者如约在学院新校区与霍健康等几位院领导见面——从中午2:00开始,他们和基建办同志一起不停地在校园里现场办公走了4个多小时——原定的采访临时调整为晚饭一起接待来自青岛大学的几位客人,客人是送一位系主任到贵州师范学院对口帮扶一年。

来之前已经听说了8个多月建成一座生态化校园。但亲临其境“休息日”的采访,让记者更加真实感受到“时间”这两个字对于这所学院的特殊意义。

在2007年的夏天,学院党委达成共识:抢抓2008年教育部三年一轮的高校设置评估西部年的机遇,实现迎评改制的所有目标。

袁惠民院长说:“错过这个关键年,少说还得等三年。”对于生源枯竭、教师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教育学院而言,不马上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可能就意味着生存的断途。

时间就是生命!在学院的生存与发展上,这个“是”字并非比喻,而是—个“等于号”。

也许,我们从一个个的急促的时间节点,感受得到种种的付出与努力、成就与欣慰。

——2007#7月6日,学院召开迎评改制启动大会。

——2007年10月省政府就将学院列入2008年全国院校设置评议计划致函教育部。

——2008年1月30日,新校区奠基。

——2008年3月26日,学院党委书记霍健康,院长袁惠民就解决建校资金困难联名向省长林树森致请示信。

——2008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将贵州教育学院利用2500万美元科威特政府贷款项目列入计划。

——2008年4月11日,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新校区建设资金筹集。

——2008年9月省政府就学院改制再次致函教育部。

——2008年10月新校区一期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2009年1月15日,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议上,48名专家全票通过学院改制。

——2009年3月26日,教育部致函省政府同意贵州教育学院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学院。

这10个特殊的日子,见证了一所普通高校的拔节成长。

其实重要的时刻还有很多。学院成功的背后,更有着太多别样意义的时间节点。它们关于个体,关于付出,关于青春——2008年8月初,学院副院长万一平教授因长期疲劳过度病倒在建设工地;2008年9月的一天,基建办主任富源峰因胃溃疡摔倒在工地;2008年,基建办的韩宝银老师不误工期误婚期;全院教职工三个假期没放假;学院的“基建办”不断膨胀,最多时达到60多人;廉政建校,节俭建校,经营学院……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日子与学院建设史上的重要时刻具有同等意义。

“用8个月建成一所新校,这样的精神让人感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的48名专家用迄今为止唯一的全票通过,向这样一所“抢”建出来的高校致以了足够的尊敬。

“立”——内聚外联求发展

三十而立从头越

大学在大师而非大楼。学院党委明白,软实力更是一所现代化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在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的紧张关头,学院对整体软实力的打造同样没有片刻懈怠。正是在校区建设中,磨练出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不甘落后奋勇争先,锲而不舍不折不挠,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教育学院精神。霍健康表示,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教育学院走过了从弱小到强大,从自卑到自豪的历程。

办好一所有特色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实现后来居上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被旗帜鲜明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9年3月初,一条贵州师范学院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人才的公告出现在媒体版面。值得注意的是,与博士和教授一起面向社会招聘的,还有4个系主任和一个外事处处长,共5个正处级职位也出现在公告中。

“拿出全校教学单位四分之一的正处级岗位来招聘,就是希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办学管理水平,实现新发展。”霍健康说。

筑就事业林,引得凤凰来。成功改制后的师范学院以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了省内外高层次人才的青睐。“目前,已经有几十个博士生和教授表达了意向性态度,其中已有近10人与学院签了约。”师范学院人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扎扎实实练好内功的同时,学院也在开辟短期内软实力提升的捷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杨乐应邀在新校区作题为《为人、治学、成才》学术讲座;学院特聘教授、皇家澳大利亚化学会院士卫钢作学术讲座;云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田里、省发改委主任刘远坤、省委讲师团团长龚晓宽、团省委书记陈昌旭……高层次、高密度的学术讲座安排,不稍让于省内的老牌大学。

与青岛大学达成协议,互派教师挂职锻炼,每年定期作学术交流。

与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达成意向性协议,双方联合开展“2+2办学”,学生在师范学院和美国大学各学习两年。

软硬俱施,软硬并举,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学院由此开始新的驱动、新的飞腾。

即将到来的2009年5月30日,是贵州教育学院30周年院庆暨贵州师范学院揭牌庆典的日子,也是贵州教育事业的喜庆之日。

三十而立,一场仪式,一幕献礼;一次收获后的喜悦,一回成就后的清零;一个挺立的姿态,一路崭新的征程。

猜你喜欢
师范学院校区贵州
AnalysisoftheDifferencesbetweenwrittenandspokenEnglish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 Analysis on a Piece of BBC News through the Reference of Cohesion
TheStudyofGenre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nselling Service Availablefor University Students
我行我秀
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生作品选登
贵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