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在上帝的手套里永生

2009-07-24 08:51王性初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王鼎钧上帝散文

王鼎钧散文研究专辑

王鼎钧先生是生于祖国大陆,后到台湾,又到美国定居的著名华文作家。他创作过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而尤以散文创作的丰富成果获得盛名,重要的有成名作“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还有《长短调》、《世事与棋》、《碎琉璃》、《情人眼》等。他先后经历七个国家,看五种文化、三种制度,在人生的颠簸历练中,

不忘家国,深具悲悯仁爱的宗教情怀。他的散文,题材丰富,涵蕴多彩。从怀念故乡到描写战争,从绘画山川到广涉人情世故,从祖国的历史文化到异邦的风土民情,浮生种种境界,内心种种情感,无不见于他的笔端。他的散文世界广泛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风云,又深涵中华文化的厚实底蕴。他能用浅近的语言表达深远的寄托,写法灵巧,形式活泼,激情洋溢,每含哲理。他并且常常破除散文与小说、评论、诗歌的界线,将抒情、叙事、评论和传说、神话糅为一体,浪漫里有写实,豪放间见风骨,温柔里含悲怆,平朴中显奇崛。在台湾,他就被誉为散文大家。在世界华文文学的星空中,他属于人们喜爱的闪耀夺目光辉的一颗星辰。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炯

“王鼎钧”这个名字,在台湾如雷贯耳,随便问一位计程车的司机,他恐怕也会回答说,上学时读过王鼎钧的作文三书。在海外的华文文坛,在纽约的华人文化圈,“鼎公”的名字,代表着睿智、慈祥、高贵,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优雅,深刻和圆融。

王鼎钧在中国文学史上怎样定位?我个人的看法是:王鼎钧的散文,标志着“五四”以后中国散文的最高成就。王鼎钧先生是继鲁迅、沈从文、张爱玲之后的文学巨匠。这一说法我们且继续争鸣,我坚信我们的后辈所写的20世纪和21世纪初叶的中国文学史,将会客观地准确地为王鼎钧确立位置。

——美国华人文艺界协会会长刘荒田

著名作家王鼎钧先生曾说过令人豁然开朗的一句话:“音乐是上帝的手指,美术是上帝的手巾,文学是上帝的手套。”请让我引用鼎公的话,作为我发言稿的标题。手套总是要接触尘垢的,然而,手套也温暖着心灵。

最近一直在看著名作家王鼎钧的书。人们尊称他“鼎公”,确实名副其实。与鼎公初次见面,是几年前在纽约的一次新书发布会上。会上鼎公只是静静地倾听大家的发言。后来,我对荒田说:见到鼎公,他就像一位“圣人”。这确实是我当时内心的感受与印象。自那以后,读鼎公的著作多了些。在台湾被誉为十大散文家的王鼎钧,自十四岁开始发表作品,至今仍孜孜不倦,笔耕不辍。读鼎公那丰硕的著作,字里行间,总是充溢着浓浓的爱心。

爱的信念

鼎公说所有的“作家都是有神论”,此言诤矣。作家是有信仰的,不管你信什么。鼎公坦言自己是基督教徒,他在一篇题为《唯爱为大》的文中写道:“我是一个作家,我爱文学,也爱读者,我总是尽心、尽力、尽意地把文章写好……我的文章登在报纸上,人人可以看见;朋友看了,就是我爱朋友。敌人看见了,就是我爱上了仇敌。”他还真诚地表示:“有大爱,有小爱,最大的爱就是爱仇敌。人若能爱仇敌,他就能爱一切人。”

读鼎公的作品,处处流露着爱。他爱一切人,爱世间万物。他爱一草一木,他爱一砖一瓦;他爱猫爱狗,他爱江爱山,他爱树爱花,他爱国爱乡。他情义初开情人眼,他柔肠寸断碎琉璃。因为有爱,于是,他本着一位基督徒的爱的信念,感谢生命,感谢世间万物。他说:“一个写文章的人,他感谢读者,感谢媒体,感谢出版家,感谢书店。他还感谢芸芸众生,感谢他遇见、他看到的人,有人得意忘形给他看,有人老谋深算给他看,有人悬崖勒马给他看,有人赴汤蹈火给他看,有人爱给他看,有人死给他看。”在此,世间所有的人,几乎都被鼎公感谢尽了。

可以说:“谢”与“爱”是鼎公作品树上两颗绚丽的果子。“唯爱为大”成了鼎公为人、为文终身的信念。他迄今已出书近40多种,在“散文、评论、剧本、诗、小说”等领域都有过建树,然而让后人难以超越的是他的散文。他将每一部作品都当成是他“爱的信念”的实践,处处散发出作为一位基督徒作家灵性的光辉。他不是牧师,他是爱的使者,他的作品之所以得到老中青读者的喜爱,就因为书中的爱感染了大众,书中爱的信念让心灵在上帝的手套里永生。

鼎公的爱,是超越国家、族群、党派、地域的。他应该是海外作家得到台湾的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他在大陆甚至有个独特的网站,叫“王鼎钧吧”。在“吧上”,这位慈祥的文坛巨匠,与众多的“鼎粉”,谈文学,聊人生,吐真情,解疑惑。他是文学的引路人,他是读者的真朋友。鼎公曾经说过:爱,不但减免别人的痛苦,也减免自己的痛苦。“爱”得不到的,“恨”更得不到啊!他进一步问道:爱是什么?爱是希望你好,尽我的力量帮助你更好,你比我好,我不嫉妒,帮助你,我不后悔。他还举例说:父母看见子女俊美,会嫉妒吗?医生看见病人痊愈,会后悔吗?教师看见学生进步,会痛苦吗?当然不会!他们心中有爱!

爱上帝 爱人类

既然是基督徒,那么基督的宗旨便是爱。鼎公作品中,很多都涉及到上帝的爱,甚至被邀请到教堂去向教友作见证。他的《心灵与宗教信仰》一书中,更袒露了他对信仰上帝的执著。当然,鼎公不是牧师,不是传道人,他只是以基督徒的本分,尽心尽性,怀着救人救世,怀着爱人如己的情怀,设法在教会外和教会内部,本着人性的关怀,宣扬上帝的爱。他对上帝的爱用三句话来概括:没有神迹,仍然有上帝;没有教会,仍然有上帝;没有《圣经》,仍然有上帝。上帝在他的心里。上帝在他的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来。

除了像《心灵与宗教信仰》这样较为单纯的宣讲信仰的专著外,鼎公出版了很多关于文论的作品,例如:《文路》、《讲理》、《短篇小说透视》、《文艺批评》、《文学种籽》、《作文七巧》等。这虽然与鼎公从事的工作有关,但基点仍然是对人类的爱,对文学青年的爱。他将自己创作的经验与心路历程与读者分享,成为他爱人的一种方式。

作家的生,是因为有他愿意奉献的对象。他之所以长期创作如此丰硕的文论,就是爱。爱读者成了他创作的动力。他把爱投射在作品上,爱是以具体的作品来呈现。也因此,鼎公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大陆的“王鼎钧吧”网站就是爱的最好的明证。王鼎钧就曾说:“我的写作秉持一个信念:‘要给读者娱乐,给读者知识,给读者教训。”也就是希望读者读到他的作品之后,“能多了解些人情世故,读完以后,多了一些智慧”。这就是对读者的爱。

爱人生 爱生活

1975年,鼎公出版了《开放的人生》,引起极大的反响。后续又有《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合称人生三书。在这些作品中,王鼎钧仿佛化身为人生的向导,向万万千千的读者,不仅娓娓指出人生路途中的风波险恶,也道出他对人生的热爱,对生活的真诚。他一直强调对人生要有进取之心:“人生好比戏剧,社会好比舞台,今宵由我演出,要使掌声如雷!”也许鼎公是经历过人生大灾大难,又体验过人生的大悲大喜,他在这类主题的作品中,表现了海澄天青的壮阔,终于风定人静的圆融通达。他对人生,对生活,有执著坚持,也有谅解与超脱,境界更高更远,更值得令人玩味。这些作品延续了鼎公一向健康昂扬的人生观。

鼎公对待人性、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他的作品既有人性向光明的指引,也具有人性背光面的挖掘,这两个面向殊途同归地完成了鼎公的人生侦察。写了大半辈子,王鼎钧最念念不忘的是他一直要写的回忆录,这部回忆录已经出版了三册,第一册《昨天的云》,出版于1992年,写他的故乡、家庭和抗战初期的遭遇。第二册《怒目少年》,出版于1995年,写抗战后期到大后方做流亡学生的情形。第三册《关山夺路》,出版于2005年,写国共内战时期跋涉六千七百里路的坎坷。最后一册,王鼎钧要写他在台湾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和付出了什么。王鼎钧要用这四本书显示那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这样宏大的写作心愿,完全显示出王鼎钧先生的豪迈与气魄,也袒露了他那颗拳拳的爱心。

爱家国 爱自然

台湾评论家蔡倩茹说“王鼎钧正是一位为时代收音的录音师”,他经历了中国近代的大动荡,所以将他笔下刻画的时代风貌,加以线性的组合,便宛如一卷又一卷的历史史诗。在长期离国的生涯中,《情人眼》、《碎琉璃》、《海水天涯中国人》、《左心房漩涡》、《风雨阴晴》等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书中可说是:声声泪,字字血,句句情,篇篇爱。作者从大陆,又台湾,又美国,尽管在那个陌生的地方,作者对故国的爱,从未褪色。他说:“我不知道那地方叫什么名字,只记得那是中国。”对故国与故乡,在他心目中的爱,是潜意识里积淀的创伤。鼎公深情地说:我写乡愁比人家晚,如果乡愁是酒,在别人杯中早已一饮而尽,在我瓮中尚是陈年窖藏。他对家国的爱,是陈年窖藏,越久越醇。而对国家的分离,更是痛心疾首。他惊呼:“我们的血管连着血管,神经连着神经,为什么不能合而为一呢?”“他想家。每逢皇历换了一本,他的怀乡病就沉重一分。”他一方面对家国有挥之不去的爱,另一方面又需安顿自己心灵的故乡,而心灵的故乡是一种最高的归属。

鼎公在作品中尽情地抒发他对家国铭心刻骨的爱恋,而在另一些作品中,也表露了他爱大自然,爱一切有生命甚至无生命的万物。有一篇被编入教科书的描写树的散文,可称为鼎公对自然界万物寄托的情感。在《那树》中,作家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树即写人。树的遭遇,就是人类的遭遇,树的不幸,就是人类的不幸,对树的杀戮,就是对人类的杀戮。此时,让人们不禁想起著名诗人艾青的不朽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爱的警句

塞万提斯说,“笔是思想之舌。”奇斯特如·菲尔德说,“文体是思想的外衣。”外衣固然要力求精美、时尚,舌之灵巧更可灿烂生花。然而,文学却应避免无思想的巧舌、衣架上的时装。读鼎公的作品,是一次视觉与心灵的极大享受与升华。他苦心经营,精雕细琢。他的文字“鲜明、生动、新鲜,能见出作家的人格气质性情”。读鼎公的作品,几乎每一篇都有精辟的句子闪现,精彩迭出。让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镌入心扉,永志不忘。这些语言的宝石,无不闪烁着爱的光华。

在《情人眼》中,有一篇《想你》。他这样表现爱:

想你。天晴,想你;天阴,想你;花开,想你;花落,想你;人聚,想你;人散,想你。走近大海,想你;吸到新鲜空气,想你;走过你走过的街道,想你;听到你用过的口头禅,想你;从书本里看见某些字,想你;从地图上看见某些县,想你;吃你所讨厌的通心粉,想你;用你所讥笑的日本伞,想你。//想你沉思的眼。想你霓虹灯下的脸。想你打字机键盘上的手。想你溜冰场上的臂。想你下楼时簌簌作响的裙。想你飞过窗口的头发。想你发怒时的鼻子。想你哭泣时的肩膀。想你在水池中正面的影子。想你在月光下侧面的影子。

这简直就是爱的诗篇,爱的箴言。

在写故乡时,他说:“故乡是什么?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故乡是一个人童年的摇篮,壮年的扑满,晚年的古玩”,“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假洋鬼子只称道长城和故宫”,等等,举不胜举。

读鼎公的作品,字字珠玑,扑闪着智慧之光,让人爱不释手。他一再说明:“文学作品是字句组成的,也是意象组成的。”“不能产生意象的作家,犹如不能怀孕的母亲。”随着时光的推移,鼎公作品的价值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推崇、肯定。他的作品将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明亮的星座。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王性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美国《中外论坛》杂志总编辑、美国《红杉林》杂志副主编、中国冰心研究会副会长。

参考文献:

[1]亮轩:《风雨阴晴王鼎钧》。

[2]蔡倩茹:《王鼎钧论》。

[3]施 玮:《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

[4]施 玮:《灵性之光,文章之采》。

[5]繁 钺:《比较两位基督徒作家:高大鹏,王鼎钧》。

[6]胡小林、杨传珍:《大师是怎样起步的?》。

[7]葛红兵:《灵性文学:谦卑、蒙听与信靠》。

[8]赵秀媛:《论王鼎钧散文的精神品格》。

[9]欧宗智:《揭开事实的矛盾》。

[10]喻大翔:《论20世纪的散文大家》。

[11]向明:《但肯寻诗便有诗》。

[12]杨传珍:《读〈碎琉璃〉》。

[13]俞敬群:《王鼎钧〈心灵分享〉序文》。

[14]詹 悟:《分享王鼎钧的〈心灵分享〉》。

猜你喜欢
王鼎钧上帝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120秒的“上帝”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是否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