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绿茶、红茶等6大茶类,20个产茶省,8000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也日益为全球消费者所熟悉和接受,中国茶“走出去”有着广阔的前景,茶叶出口屡创新高。但中国茶产业仍存在一些“硬伤”,一是茶叶生产的标准体系和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滞后;二是茶类丰富,产量大,品牌少:三是在中东等地区市场上的影响力、知名度还不够:四是茶叶出口经营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五是欧盟、日本等市场对食品安全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茶叶出口环境不容乐观。
中国茶叶学会副会长兼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在谈到2009年茶市动向的时候,提醒业界关注茶市趋势。他认为,从总体上看,红茶、武夷岩茶市场趋热,铁观音、白茶、绿茶平稳发展,因为花茶的价位较低,更适合金融危机下的购买力而探底回升,普洱茶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高档茶不好卖了。茶叶消费多样化,“红茶”备受青睐
世界上90%的茶消费者都喝红茶。在2008广州茶博会上汇聚了世界与中国各地红茶,和乌龙茶一样,红茶也大受欢迎,掀起了一场经典的“红茶风暴”。2008年中国的红茶出口呈上升趋势,红茶出口2.68万吨,出口金额4084万美元,平均单价1521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26.6%、40.14%和10.7%。国际国内红茶消费都在升温。
茶叶消费的多样化还表现在:从消费人群看,茶叶消费者呈年轻化倾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喝茶;从口味上看,有一部分消费者口味正由传统口味向新口味转变。如四川的藏茶,加入了花茶元素,口味新鲜,称为“爽茶”,许多国外朋友大加赞赏。茶食品、保健类的茶品,也将会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质量安全门槛越来越高
近年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茶叶检测标准。2008年8月1日起欧盟已将对残留在茶叶中的农药硫丹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把检测标准提高了3000倍。而在9月1日,对出口到欧盟的茶叶检验将由原来的100多项增加到200多项。日本有关方面也表示,从2009年5月起,将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对茶叶农残限制有明显变化,将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约144种。
2008年10月,我国实施第一个针对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制订的《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国家标准。国家还成立了茶叶质量标准委员会,各地都相应的加大了监管力度。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日益红火
台湾茶业界很重视中国内地市场的开发。2007年,台湾单销大陆的茶叶出口额就达116万美元,足足比5年前增长8倍。两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上台湾展位个个爆满,上海等其他茶博会暨海峡两岸茶业交流会也是人气旺盛。
“在我们看来,大陆最具诱惑力的,一是广阔的茶叶种植基地;二是庞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大陆13亿人口啊,这么大的市场摆在这里,我们怎么可能不来?”陈重嘉先生道出了台湾茶人的共同心声。普洱茶要“触底反弹”尚需努力培育市场
2007年,普洱茶市场泡沫被击破。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接踵而来。许多茶商都有“不抱多大希望”的心理准备。由于普洱茶产品良莠不齐,曾经被炒到癫狂的普洱茶市场近期又上演了高台跳水,市场正在向其价值回归,消费者也有一个理性接受过程。目前普洱茶市场正在向良性方向转变。2009年,普洱茶经过多年的起起落落之后将进入相对平稳期,但要重振雄风还有待努力。
市场倾向名优茶
近几年,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有一定能力的消费者对于茶叶的消费越来越看重品质和品牌。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更加注重茶叶的品牌和包装,买茶叶奔品牌的现象已日渐普及。散装的、无牌无名的茶叶市场份额将逐步缩小。
2009年中国茶叶学会将推动茶界重点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引导各主要品牌企业加快扩张步伐,抢占终端市场。品牌建设将是今后中国茶企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各大产茶区,各大茶类都将逐步形成一批知名品牌。这也标志着茶叶品牌化经营时代真正到来。
营销制胜将突出特色茶文化
茶文化活动营销能避开国内媒体广告近年来收费居高不下的状况,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宣传成本,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创造强大的影响力,为茶界人士所推崇。2009年,茶文化活动营销仍然是主要营销手段。茶界人士都在积极筹备举行第三届海峡两岸和成都等茶博会。
科技创新,产业化生产,提高茶叶附加值
2008年,各地实施茶叶产业化生产,实行茶叶再加工,生产茶饮料,年产值递增30%。安溪县引进生产“茶氨基酸”5条生产线年产值将达10亿元,第一条生产线已经落地投产。另外,各地通过茶新品种培育、制茶工艺技术创新与引进、茶农技术培训等科技创新,带来茶业突破性发展,如安溪铁观音新工艺,金观音成功培育,武夷岩茶新品“金骏眉”红茶1公斤售价达1.6万到2万元。
茶叶价格整体趋向平稳
茶叶的健康、和谐理念越来越为更多人所接受,茶企标价的理性回归,各类茶的标准相继实施,也有利于价格管理和控制。目前,中国茶叶产量在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中国茶叶70%是内销,产量与内销市场基本上呈正比增长。这样的宏观供求关系决定了今年茶叶价格不可能大起大落,将趋向平稳和理性。
2007年国内茶叶产量达116万吨,排名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茶叶出口8.9万吨,同比持平略微上升,出口金额6.08亿美元。2007年,我国的茶叶产量和产值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与此同时,2007年也是我国茶叶价格波动最大的一年。
2008年对于中国茶叶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雪灾,地震,美国信贷危机等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茶叶行业正常发展。从总的情况看,2008年茶叶总产量将在115万吨左右。2008年1~8月中国精制茶叶加工行业产值为217亿元,同比增长29.97%。
目前我国茶叶出口主要以原料茶为主,自主品牌少,而且茶叶企业实力不强,为了扩大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培育更广泛的茶叶市场,国家应改建立茶叶推广基金,在全球市场上推广中国茶,为茶叶企业开拓市场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并且鼓励茶叶企业开拓市场,培育自主的茶叶品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十一五”期间,要按照国际市场茶叶交易主要方式,建立茶叶拍卖市场,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支持茶叶拍卖市场的运作,为国内外茶叶企业搭建国际性的茶叶交易平台。茶叶作为21世纪朝阳产业,具有十分广泛的发展前景,中商情报网分析师预计到2010年中国精制茶叶加工行业的产值将会达到430亿元的规模。作为世界茶叶原产地的中国,茶叶既是我国传统、优势的农产品,也是广大茶农脱贫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支柱。我国要实现由世界茶叶大国向世界茶叶强国的转变,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要加快茶产业的发展,关键是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各种品牌茶、有机茶、名优茶将成为2009年茶叶销售的热点。从茶类看,内销市场乌龙茶、名优绿茶依然是生产销售的重点,其他类茶市场变化不大。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口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高度重视,要进一步加强产品监管力度,加强有机产品质量认证和出口基地备案。对以夏秋季中低档鲜叶为原料生产出口中低档眉茶的企业,建议将部分原料加工成适应国内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化解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大力支持开发乌龙茶、绿碎茶、袋泡茶、茶饮料、茶叶提取物等产品,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内需,提高夏秋茶原料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