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冉
炉糕,又名折糕,是用小米面在一个特制的炉糕锅里摊制而成的,有纯米饼和夹馅饼两种。这种农家小吃极具地方特色,主要流行于河北深州、武强、饶阳、安平一带。
炉糕锅是用生铁铸造的,非常独特。三条扁腿支着一个带裙边的鏊子,中间凸出,又圆又亮;四周兜起,一来可以防止面糊外溢,二来炉糕会自然形成一圈厚边,不仅好看,折叠过来又不易露馅。另配一个盆状的锅盖,上面铸有漂亮的图案,中间一个铁鼻子栓着铁环或红绳(用以提锅盖不会烫手),扣在裙边上,严丝合缝。
摊炉糕时先用小米面加清水和成稠粥状,搁上酵子发面。和面时也可加入少量的白面,使炉糕更香甜有劲。面发好后,用碱面水调好酸碱度,顺时针搅拌均匀,备用。
接着是重头戏——摊炉糕。在院子里支上三块砖头搭成临时炉灶。火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燃料以玉米核、芝麻秸、千穗谷杆为佳,有柔火有炭火,既能保持炉温还不容易煳锅。玉米核是首选燃料。有首儿歌这样唱道:“大娘大娘就地坐,小米和面摊炉糕。玉米核烧柴火,一掀锅盖熟一个。”一切准备就绪,就该点火了。待锅热,用高粱苗蘸花生油在锅里抹上一圈(稍微有点油不易粘锅),舀一勺面糊倒进锅里,刺啦一声响,那面糊顺着凸顶四散开来,以锅满为宜。随着炉温慢慢升高,面糊内外出现很多小气泡,像蛋糕一样形成蜂窝状,熟后暄软好吃。盖上锅盖,看火候,待底面烙至金黄色(炉糕都是烙一面),趁热折过来,呈半圆型,炉糕就做好了。
要是做带馅的炉糕,需提前准备好馅料。馅料随个人口味可用胡萝卜、白菜、豆芽、韭菜鸡蛋、韭黄熏肉等。不容易熟的馅料需提前做至八九成熟,韭菜、韭黄等馅直接搁进炉糕里面就行了。最传统的是胡萝卜韭菜馅,做法是:把胡萝卜用床儿擦成细丝,剁两刀,开水焯熟,晾凉,加些许韭菜提味,再加姜末儿、香油、五香粉等搅拌均匀。待炉糕烙至六七成熟,在饼面的半边放馅,呈半圆状,另一半不放馅,折过来轻轻一合,相当于把馅夹在中间,像半圆的馅饼。盖上锅盖,慢火炙,热气,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出锅了。胡萝卜炉糕摊好后,金黄色的皮,橘红色的馅夹杂着星星点点的韭菜绿,真正是色鲜味美。吃带馅的炉糕,要先从半圆的边缘咬起,半圈半圈地吃,这样不容易掉馅。
三十年多前,炉糕是农家院里最好吃的食品,一般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舍得摊制。锅也不是家家都有,谁家想摊炉糕了,可以去有锅的家里借来用用。孩子们更是喜欢吃炉糕,而且还要边吃边嚷:“小米炉糕黄又黄,拿到街上尝一尝。里面香,外面焦,尥着蹶子满街跑。”这些陈年旧话,至今说起来依然趣味无穷。
家庭炉糕
用料:小米面、玉米面、小麦面、酵母。
做法:1.将小米面用温水和好,将酵母调好一同搅拌在一起,静置1小时〜2小时发酵。
2.面糊发好后,再加温水,顺时针搅拌,成稀粥状。
3.可在小米面里掺入一些玉米面,可使炉糕有淡淡的甜味。也可掺一些小麦面,可使炉糕筋道。
4.蘸少许的麻油,抹在微热的锅上,用长柄勺舀一勺面糊,倒在锅中,摊平。小火片刻,炉糕摊熟,对折为半圆形,即可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