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语文课堂提问的思考

2009-07-17 03:49刘景春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最近读到了一篇作者为傅海洋的文章,名为《“满堂灌”缘何成了“满堂问”?》。在此文中,作者提到在一次随堂听课中,他细心地做了一个统计,一位任课教师在40分钟里竟然向学生提了110个问题!无独有偶,最近在一本教育杂志中,也看到类似的案例:一位教师在短短的5分钟时间里,随口问了学生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做了38次回答!作者傅海洋还就此做了一个统计:“如此算来,在40分钟的课堂里,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回答完毕,平均每一问题只能享有20秒的时间。”读到此处,笔者想到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在新课程下,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提问这一教学常用教法。

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无疑是问号。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也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的主要渠道,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问,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巧问,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显著。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释疑,还要激疑,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使学生能主动探求,积极思考,增长智慧。但是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并非所有的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教师课堂提问的目的来看,一种是无疑而问,另一种是有疑而问。他们各自的作用和目的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无疑而问,即没有疑问或者是疑难度很小的提问,就是教师常常随口提的“是不是”“对不对”“可以吗”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往往是课文中有现成的答案,或者需要自己从课文中稍微总结一下的,或者就是老师已经讲解过的。这样的课堂提问,量不要太多,但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的提问,学生回答并不是很重要,这只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注意的一种方式。一节课40分钟,学生不可能全部的时间都会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总是难免会走神。那么一个简单的提问能让学生引起注意,同时又不至于引起学生的尴尬,给了学生足够的自尊,聪明的学生肯定心里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被叫到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其他不专心听讲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接下来认真听讲。这样的提问也是课堂提问艺术,它不是为了让学生思考而提问,也不是简单的老师问上句,学生接下句,而是教师在课堂关注学生,引起学生注意的一种含蓄方式,也同时明确了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这种课堂提问大多数情况下是会取得预期效果的。

作为真正的课堂教学提问应该是有疑而问。这种提问才会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疑而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必要手段,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拙劣的提问。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注意考虑提什么问题,也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课堂的有疑而问目的有很多,有的是为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有的是为了培养运用知识语言的能力,有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欣赏、鉴别能力而设置的问题。

有疑而问的课堂提问应该首先把握好提问的目的性。有效的课堂应该紧扣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要求而设计内容,在设计问题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依据他们的年龄、心理、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等因素来设计出难易适中、切中要点的课堂提问。其次,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要新颖而又有启发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样的一个问题,总是千篇一律,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变换一个角度,使之耳目一新,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采用比较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切入,使问题富有启发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这样的问题的设计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独立思维,深入学习,尝试成功的喜悦。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注意提问的梯度性和系统性。课堂提问并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的问题,而是彼此之间显示出一定的难易深浅的梯度和内在联系,具有连贯性。对一篇文章的整体把握,注意系统性的提问尤为重要,课与课之间,教学环节之间都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层层深入、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通盘考虑,使课堂提问主次分明、先后有序,提的一些问题前后连贯,相互配合,以利于推进思考问题,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坡度或梯度,这样才能由浅入深。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知识水平,把难的问题分解成有趣而又易理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要注意主客体关系的多样性。我们总是习惯将教师当做提问题的主体,把学生当做被提问的客体,课堂提问表现为一种单向的主客体关系。这种单向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要实现双向性,甚至多向性,即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学生问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科学艺术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把金钥匙,它能打开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两种提问要精心使用和设计,创设一种专注、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刘景春 上海市金山中学201500)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