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变通性思维训练

2009-07-17 03:49郑宗升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碎玻璃变通角度

作文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认识,认识形成的过程需要思维的参与,认识外化为语言文字的过程同样离不开思维的参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起草修改是作文的显性过程,思维则是作文的隐性过程,是贯穿于文章生成全过程的核心因素。尤其是变通性思维,在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挖掘主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变通性思维的训练。下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变通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但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否成为写作素材,关键是看能否领悟到其中蕴涵的思想,能否挖掘出新颖而深刻的主题。而认识水平直接取决于其思维水平。变通性思维就是着眼于同一问题的不同层面,变换思维角度或思维路径,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而取得不同的认识,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开阔视角,多角度提炼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变通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训练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注重变通性思维训练,而且作文训练也是变通性思维训练的载体,因此必须将作文训练与变通性思维训练加以整合。

(一)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训练变通性思维

1.训练学生运用变通性思维方式认识周围的事物

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需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那么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当班级、学校乃至于社会上发生了引人关注的焦点事件,笔者就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鼓励他们作为写作素材积累起来。通过引导,学生们逐步养成了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并形成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也写出了很多立意新颖、主题鲜明的小文章。例如,有一次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发生了一次交通事故,一名中年男子骑自行车过马路被呼啸而来的汽车撞死。笔者到教室上课的时候发现同学们正在谈论这件事情,笔者就调整了教学内容,以“车祸带给我们的思考”为题,组织学生议论。一开始大家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在对骑车人表示惋惜的同时,指责他不遵守交通规则,从而提炼出“违规酿恶果”的主题;二是谴责汽车司机超速行驶、应急处置不当,从中提炼出“放纵自己就会危及他人”的主题。笔者告诉学生,除了肇事双方以外,还可以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之后,同学们提出了交叉路口没有设置减速慢行的提示,也没有安装红绿灯,导致交通秩序混乱,从中提炼出“道路基础设施是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的主题;也有的同学提出:交通管理部门疏于管理是导致交通秩序混乱的因素之一,从中挖掘出“行政不作为就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主题。

2.训练学生运用变通性思维方式分析作文材料

看图作文和给材料作文是中学生作文常见的训练形式,这类作文呈现给学生的材料是统一的,但要求学生能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中挖掘出不同的主题来,这种形式的作文更适宜于变通性思维的训练。笔者在一次作文训练中,给学生出示了下面一段材料,让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续写作文。

春雨潇潇,路灯朦胧。我独自站在候车亭下避雨。

“哐啷”一声,一个穿运动鞋的小青年,把丢弃在路旁的一个大玻璃罐当作足球带着,这一脚使大了劲,玻璃罐滚到候车亭前,裂成了好几瓣,流出了一摊黑糊糊的东西。

“玩也不看地方,玩出这损人的事。”我心里暗暗责备他。他大概也没想到这样的后果,吃惊地看看自己的“杰作”,低着头走了。

雨大了,一辆自行车急驰而来,后轮轧上碎玻璃,“扑哧”,全瘪了。从车上跳下了一位穿红雨衣的姑娘,嘴里嘟囔着“大家都沾点光吧”,顺脚朝玻璃罐底一踢,玻璃更碎更散了。“红雨衣”抬头发现我在摇头,可能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妥,赶紧用鞋把大块的玻璃片归拢到一旁,然后才推着自行车匆匆离开。

雨小了。一对撑伞的男女走过来,高跟鞋偏偏踩到拢到一旁的碎玻璃上,脚一滑,漂亮的鞋子沾上了黑糊糊的东西:“唉,真缺德,中国人的公德心呀!”

“当心牢骚太多长白头发。”那男的一边为她擦鞋子一边笑着说。

伞下的一对低声说着话渐渐远去,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在谈论着刚才的话题。

但是,“高跟鞋”的那句话却仿佛刺了我一下。君子动口不如动手……

同学们基本上都是承接着原文续写的,有的写“我”冒着雨把碎玻璃拣起来扔到路边的垃圾厢,有的写雨停后“我”回家取来工具把碎玻璃和那一摊黑糊糊的东西清扫得干干净净,其主题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笔者启发学生再从其他几个人的角度想一想,结果同学们的思路大开,有的写在“我”冒雨清理碎玻璃的时候,过路的人也一起帮忙;有的写“我”回家拿来工具时发现“低着头走了”的“穿运动鞋的小青年”正在清扫;有的写“我”返回来的时候发现“可能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妥” 的“红雨衣”已经把垃圾清理干净……其主题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没有丢”。

(二)在引导学生欣赏范文佳作的过程中训练变通性思维

佳作欣赏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包括欣赏课本中的范文、教师的下水文和学生的优秀作文。欣赏佳作的目的是学习作者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的方法技巧,而不是让学生模仿作文,所以,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的同时,还启发学生运用变通性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主题。例如,在一次佳作欣赏课上,笔者让一名学生朗读了他的作文《经不起风雨的一棵大柳树》,写的是自己村子里有一棵古老的大柳树,貌似枝叶繁茂,心却空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日里被刮折了,该文以物喻人,从中挖掘出了“人的内心必须充实,如果内心空虚了,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了”的主题,可谓立意深刻,不失为一篇佳作。在欣赏这篇作文的同时,笔者又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从其它角度来思考。这个时候,同学们的思维都十分活跃,有的人着眼于自然环境这个角度,认为是恶劣的环境摧残了这棵古树,从而挖掘出“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保护生命”的主题;有的学生着眼于文物保护的角度,认为这棵古树属于文物,应该加以保护,而村子里没有对其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这种不珍惜文物的意识和行为是导致古树被吹折的主要原因,并由此联想到那些文物贩子为了牟取暴利,肆意盗窃、贩卖文物,致使大量文物被破坏和流失的现象,从中提炼出“珍惜文物就是珍惜历史”的主题。

(三)在引导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训练变通性思维

评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讲评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修改,修改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的过程。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笔者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变通性思维,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作文的主题。在一次讲评课上,笔者用投影出示了一篇学生作文,题目是《勤劳俭朴的父亲》,写的是他的父亲为了让自己能到县城中学读书,常年辛勤耕作,生活十分俭朴,表现了传统农民的优良品质,也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恩之意。这篇作文属于班里中等水平的作文,主题鲜明,内容贴切,语言流畅,在学生大加赞赏之后,笔者启发学生从其它角度进行思考。一开始同学们只是窃窃议论,不好意思说出来,后来笔者说:“我们只是针对这个素材挖掘作文的主题,并不是评论人。”然后笔者首先鼓励写这篇作文的同学发言。他欣然地站起来说:“如果换个角度思考,我认为我的父亲是一个保守的农民,固守着那一片贫瘠的土地,辛勤劳作,却始终摆脱不了贫困。我从中得到的启示就是:农民也应该走出大山,走出农村,融入到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改变贫困的面貌。”他说出了同学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大家都会心的笑了。课后,这位同学又主动交给笔者一篇新的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是进行变通性思维训练的有效载体,将二者整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郑宗升 河北省涿鹿县教师进修学校075600)

猜你喜欢
碎玻璃变通角度
神奇的角度
透析经典模型 灵活拓展变通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危险的碎玻璃
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理藩院则例》对《大清律例》刑罚规定之变通
碎玻璃在浮法玻璃生产中的应用
浅谈碎玻璃在浮法玻璃生产中的应用
英汉翻译中的意象转换与变通
拥抱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