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对话衍生精彩

2009-07-17 03:49蓝翠英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藤野鲁迅师生

“将语文教到学生的心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而这种深刻的心灵沟通和精神联系,在现实世界里,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它强调教师、学生、文本都是教学过程中独立的主体,应注重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双向沟通、交流与互动。使新旧经验之间冲突、作用,引发观念的转变和知识建构重组,从而生成新的意义,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独语状态转变为主动建构的对话状态。对话教学就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独白式”“问答式”教学而言,对话教学体现了时代精神,教师积极地引导每个学生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双方的地位没有了高下之分,平等的心灵对话就会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探讨,就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原创思维火花自成燎原之势,课堂自然会焕发生机与活力,衍生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生生对话,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自我结论

生生对话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生生互动的课堂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诚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借助对话,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学生之间围绕文本的对话可充实弥补完善优化自我结论,活跃课堂气氛,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动态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学生一开始有畏难情绪,总觉得鲁迅的文章太深奥,很难理解。笔者在教学时没有按常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理解,而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讨论“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从哪些事件及细节中可以看出?”课堂里学生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交流对话,最后形成书面的理解,从学生的课堂活动及课后收获中可以看出,尽管没有老师的分析引导,但是学生之间通过对话探讨,他们都能依据文本解读出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关心学生的人,可见学生的对话促进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对话,他们的课堂学习是细致的、活跃的、有效的。

二、师生对话,深入理解文本,拓宽知识范围

师生对话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教师的介入程度及介入方式几乎就决定了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避免刻板地理解文本,怎样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解读。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课堂里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师生的对话能拓宽课堂的知识范围,最终达成阅读能力的相互提高。

同样以教学《藤野先生》为例,如果学生对藤野先生的理解仅停留在学生自主对话的理解上,那肯定是浅层次的。这时,教师就需要与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引领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藤野先生的形象。于是笔者以这样一个问题为切入点展开了与学生的对话:“如果藤野先生只是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关心学生的人,那么这是许多老师所共有的良好品质,应该不会让鲁迅如此感激,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哪位同学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帮老师解开疑惑?”学生们觉得老师的疑惑有道理,值得进行思考探究,很快大家就将目光关注到文末鲁迅说的话:“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都是伟大的。因为他热心地教我学医,小而言之为中国,大而言之为学术。”可见,他完全没有个人情感偏向,没有民族偏见,热心地帮助来自弱国的鲁迅学习技术,这正是藤野先生让鲁迅深情记忆,无限感激的原因所在。在这一轮的课堂平等对话中,学生因为帮助老师解决了疑惑而深感高兴,同时也使他们对藤野先生这一形象的理解更为深入和全面了。可见,在课堂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不能把自己当作权威,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以平等对话的形式,给学生自主权,让他们自觉地深入理解形象。学生通过对话认识到自己原先看问题的局限性,知识的宽度也得到了拓展。

三、时空对话,追源溯因,增添课堂活力

时空对话即阅读主体与文本、文本作者的相互交流。笛卡尔说:“阅读所有好书好比同历代最出色的人交谈。”文本传达的信息,文本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思想、趣味和意境,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读者与作者的时空差异,导致了代代读书人对原著有各自不同的阐释。于是,趣味和魅力也就产生了,读者凭着自我生存环境和所处时代的社会特征,审美趣味,直觉经验,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寻找契合点,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这一对话过程,能使师生在课堂里享受无穷的乐趣,增添课堂活力。

以《藤野先生》为例,长时间以来,各类教学参考资料上都将本文定位为鲁迅对自己留学日本时遇见的一位恩师的回忆。事实上仅这样理解是很不全面的,如果仅是回忆老师,他没有必要对东京留学生作那么细致的描绘,特别细写他们的“辫子”。因此,对清代关于“辫子”的知识的了解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鲁迅当时的心情和维新态度。再如,对文中的看电影事件,现在的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很难和作者达到共鸣。老师通过历史资料让学生还原现实,让学生观看当时日本在中国的兽行记录片,许多学生的爱国情感被唤醒,自然就理解了鲁迅当时的心情,也就明白了鲁迅为何要“弃医从文”。同时还明白了鲁迅写作此文,内在的含义是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变化,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感。由此可见,“时空对话”让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享受到探究的乐趣。这正是课堂创设和谐的活力因素,也是课堂衍生精彩的途径。

一篇本来让学生感到有畏难情绪的文章,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生生对话中实现了初步感知的精彩,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中实现了深入理解的精彩,在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实现了情感共振的精彩。这让笔者更坚定了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快乐、喜悦、沉醉的信心。知识本身是无所谓情感和魅力的,但是有情的人能把无情的知识教得、学得充满感情,更何况文学作品都是有情的文字,我们更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形成一种活跃的气氛,衍生出许多学生受用的精彩来,这样的语文课才有魅力。而对话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课堂里师生能共同面对“话题”平等交流、真诚沟通,“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起”,从而形成思维的碰撞、视界的融合,各自生成新的意义、创造出新的思想。师生双方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和道德的升华。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结合教材和学情巧妙地开展“对话”教学,能使语文课堂衍生出更多的精彩。

(蓝翠英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324000)

猜你喜欢
藤野鲁迅师生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鲁迅《自嘲》句
麻辣师生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从《藤野先生》的阅读教学所想到的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