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不但要晓之以理,还需动之以情。对学生适时、适情、适境地情感熏陶,是语文科教学的突出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只有恰如其分地创造和把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能使一堂课既生动活泼,又充满乐趣,并且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情绪饱满、以情感人是前提
中学生最富有激情,思维敏捷活跃,教师如果能引导他们正确把握情感的方向盘,深入思考和面对人生的问题,将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不但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必需具有饱满的热情,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快慢舒缓,以此来感染学生。上课时,有时需委婉清丽,使人仿佛进入甜美轻柔、如梦如幻的意境;有时需热情奔放,如江河奔流,一泻千里;有时还需低沉哀婉,一咏三叹,催人泪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与作者共同感受心情,体味人生。著名作家鲁彦先生的《听潮》是一篇激情澎湃、动人心魄的抒情散文。在讲授过程中,笔者特别注意了情感运用、表情变化及教学效果,刚开始,笔者便以春风得意、满腔热情的无声语言——-面部表情打动了学生,同时又神彩飞扬地发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美丽的,涨潮之前平静如镜,涨潮时汹涌澎湃,波涛涌起。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篇著名作家鲁彦先生描写大海的优美散文——《听潮》。按一般人的思维,人们往往从视觉来领略大海,为什么本文题目是《听潮》而不是《观潮》呢?”这样,老师热情洋溢的面部表情与以情激趣的有声语言结合在一起,从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纷纷举手,描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紧接着,在一段优美的大海音乐伴奏朗读中,笔者随着作者的感情流淌,语调时而轻柔,时而欢快,时而激昂,学生沉醉在大海的壮美之中。在笔者的启发下,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了文章,并很准确地理清了文章思路。这样,老师把作者的心灵感受传递给了学生,使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懂得了如大海般潮起潮落的人生乐章。
二、传情达意、设疑启迪是基础
文章不是无情物,中学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自己先进入“角色”,教给学生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实情感,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先用传情达意的语言来感染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步步深入,巧设疑问来启发引导,给他们开辟由情入境的绿色通道。如讲朱自清的优秀之作《荷塘月色》第4-6自然段时,在学生反复朗读之后,教师有感情地示范朗读,把学生带入月下荷塘的优美境界之中,去感受作者所描写的那恬淡、幽雅、朦胧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顺势设疑:“作者的景语描写和他的心情有关吗?”于是同学们从读中把握了情感,众说纷纭,进入了有声有色地讨论之中,这样的设疑恰如其分,学生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荷塘月色的朦胧美是和作者当时处于被黑暗压抑的心情息息相关的,正因为作者对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和对人生淡淡的哀愁是融为一体的,才渲染出一幅朦胧的优美荷塘月色图,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学生便铭记在心了,比教师颇费口舌的句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好了许多。当学生做完精辟入里的分析讨论之后,教师再让学生默读这三段,重温这一幅朦胧图。然后问:“假如你置身于此时此地,你笔下的荷塘月色又是怎样一幅佳景?”这样的话语,再次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学生各抒己见、众生齐鸣,进入了激情表达之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与作者的心情形成对比,浓化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形象演示、以趣激人是关键
“形象”是教学中最丰富、最活跃的因素,它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投入情感,唤起他们的情境联想,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采用比较直观形象的教具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但符合学生的认识思维特点,同时可以协调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情绪,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如在讲授李健吾的名篇《雨中登泰山》时,先组织学生看一些有关描写泰山奇景的记录片,上课时再拿出自己积累的泰山风光卡片,让学生边欣赏边学习课文,这样,借助有关看过的记录图像和小插图,把泰山风景的直观形象和对课文的理性分析结合起来,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讲授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时,先组织学生看《范进中举》教学片,学生很快从直观形象的画面中,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八股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这时,教师再趁热打铁地带动学生学习课文,于是先前的剧场画面又重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轻而易举地洞晓了作者的艺术境界与创作思想感情的统一,更加深了情感认识,产生了一个大的飞跃。此外,运用多媒体、挂图、录音、画面、表演课本剧、小品等多种多样的演示,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寓夸于评、以夸励人是机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位学生都希望给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形象,得到好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以赞许的评价,多激励少批评,可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因此,在评价学生时,要抓住有利时机,用激励的语言去燃起学生的希望之光,使其成为学生成长的推动力。例如,一位优秀教师在讲《荔枝蜜》一文的过程中,总是热情洋溢,审时度势地评价学生的发言。当学生看完课文并一连串地提出问题时,他不时地笑脸回答:“问得又多又好。”当学生回答完老师提出的疑问时他又说:“你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当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完对此文最后一段的见解后,这位老师又风趣地说道:“你们的见解很有借鉴意义,我本人也认为值得探讨,杨朔此文的结尾确实有过于修饰之处……”这些真挚而又有启发性的话语,像涓涓细流,滋润了这些敢于大胆怀疑、勇于探索的学生的心田,激励了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的热情。
当然,教无定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手段,都必须合理地调动学生的这种情感心理因素。情感,作为人类最丰富最多变最美妙的心理体验,一定会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注重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代化教育之中。
(陈东华 山东省宁阳职教中心27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