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009-07-17 03:49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创设教学内容情境

刘 琛

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的。“情境”是作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感悟的“教学刺激”和“学习条件”而存在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掌握知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学情境设计成为语文教学设计中关键的一环,也是考验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指标。

一、语文教学情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指出:“我们在优化情境时应该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将学习与生活相连,突出情感的纽带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知识—社会的完美建构。因为美,因为智,因为情,因为境,使儿童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获得作为人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的情境设计才是适当的、富有实效的呢?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情境设计应努力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与生活世界相通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可以利用一切生活资源,广泛吸收有用的信息。强调语文教学情境设计要与生活世界相通,其实质是情境的设计要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把语文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构。语文教材题材广、生活意识浓,大部分话题都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为此,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

2.与教学内容相连

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明显的误区是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为求新求奇而创设情境,忽视学科特点,弱化教学重点,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多媒体课件展示课等等。这种“情境”创设表面上在创设情境,实际上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脱离了语文课本应有的学习内容,大大削弱了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学情境的设计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相连,设置情境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构教学内容,而不是为了让课堂看上去更“热闹”。

3.体现丰富情感

教学情境要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情感性显得尤为突出。言语作品是有情物,解读言语作品的过程也是在情感作用下的认知和审美过程。充分利用语文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创设情感丰富的情境,把文中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都融入其中。

4.具有美的意境

语文教学情境要具有美感。语文教材中含有无穷无尽的美:绚丽多彩的自然美,千姿百态的社会美,准确生动的语言美,高尚感人的行为美。或者说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精彩传神的细节刻画,真切感人的形象塑造,匠心独运的谋篇布局等等都是能带来美感享受的丰富素材。教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予以描绘和渲染,使学生置身于美妙的情境之中,与作品里的人、物、情相融、心相通,学生便会情趣盎然,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语文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种方法

语文教学情境设计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主动性,进行艺术地构思和创设。熊川武教授指出:情境通常是指由特定要素构成的,有一定意义的氛围或环境,它可以是风气、习俗、事件、物质条件等表现形式。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具体的情境设计的方法。

1.安排活动

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长期的语文教育经验也表明,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只能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表现出来并且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与发展。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安排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活动营造的情境中,增进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这就是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活动方式可依据教学目标、内容精心创设,随机应用。特别是在口语交际课、写作课、综合性学习中,更是要以活动为背景、为依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交流、体验、探究。

2.运用实物

我国教育家荀子早已指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在语文教学情景中要能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有时针对教材的内容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或者可以相互印证的生动材料,这些形象的具体的事物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也能创设出一种令人惬意的教学情境。一位教师在《秋天的雨》中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秋天五彩缤纷的色彩”,出示了银杏树叶子,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扇一扇体会“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在触摸感受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体验领悟。

3.展示图像

文字是抽象的,而它所包含所表达的却又是无限丰富生动的形象。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图像资料,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再现情境,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可以作为图像资料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图画、动画、照片等等。但要注意,语文阅读终究是文本的阅读, 阅读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感悟,学生要通过文字产生再造想象,切不可以用图像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很多课文,特别是经典小说、散文、诗歌等,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只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文本阅读,就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反而达不到教学的目标。

4.播放音乐

音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使人产生情感的波动,勾起情绪的联想,形成一种主观的感觉。因此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音乐播放,让音乐来渲染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使之进入想象的天地。例如一位教师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就充分运用音乐创设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情境:在授课之前先放一段阳山乐作曲的小提琴曲《夏夜》。《夏夜》所传达的那种宁静、安详的自然美正与《荷塘月色》中所描绘营造的那种情调相吻合、相协调。在此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再作配乐朗诵,一下子就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5.锤炼语言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课文中蕴涵的情感、意象、信息,都要依赖教师的语言表达来开发,所以教学语言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也是创设情境教学的基础。广义的教学语言应包括声音语(声调节奏)、文字语(遣词造句)和态势语(肢体语言)。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多花心思、多下功夫。在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的语言叙述下,即使再生动的课文也会让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而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则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情感。特级教师韩军上课的一大特色就是诵读,“每诵,必情感由衷,情动辞发,不只自我投入,也能用自己的声音‘裹挟成千上百听众,与我一同潸然”。

6.扮演角色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透过人物角色的语气、神态等肢体语言,让学生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达到将文中情化为心中情的最高境界。一讲到扮演角色,就会想到在语文课堂中最常用的分角色朗读。但为了更好地发挥“角色”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时还可更进一步,让学生调动所有的肢体语言,进入“角色”中尽情体验。比如一位教师在学习《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安排了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做一回诗人叶绍翁,到前面来边吟诗边表演诗中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诗人,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建构。

参考文献:

[1]王晓辉等.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肖川.名师备课经验(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刘琛 杭州师范大学310036)

猜你喜欢
创设教学内容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