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培养

2009-07-16 03:05苏天佑
新课程·上旬 2009年5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课外阅读阶段

苏天佑

课外阅读是阅读的主要形式,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对获取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初中语文教学究竟怎样抓好课外阅读呢?

一、培养兴趣,使学生爱读

1.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我多次向学生列举一系列著名文学家、作家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质的事例。同时,我让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谈课外阅读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所起的作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2.按层次分组阅读:由于各人的语文基础不同,课外阅读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我将全班40位学生分成三大组。A组由语文阅读能力强且有较高阅读兴趣的学生组成,通过学生自愿报名,与老师推荐相结合,对这部分学生,阅读的质和量都相对要求高些。阅读能力较好的为B组,其余是C组,对这部分同学的阅读要求相对降低些。按照三组学生的不同阅读能力,我布置了相应的阅读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逐步提高阅读的量。

3.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的安排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竞赛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内容。如:A.说出三篇三毛作品及主要内容。B.说出两篇金庸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涉猎的面要广,如:A.说出三个你所喜欢的俄国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B.分别说出《简•爱》《巴黎圣母院》的作者。

第三,比赛的形式多样化。有个人赛,也有阅读小组为单位的小组赛。有抢答题,有必答题,有选择题……我组织学生对当时热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如:

A.谈家乐福超市遭抵制

B.“雅阁女”事件之我见

C.我也来谈“华南虎”事件

这些活动需要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比较熟悉和了解,迫使学生广泛阅读报刊杂志,留意时事新闻,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读报用报的习惯。

二、指导读法,使学生会读

初一的学生记忆力强,理解能力有限,从其自身来看,课外阅读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在积累性阅读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将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及各种文体的一些佳作推荐给学生,如瞿秋白的《那个城》,朱自清的《绿》、《匆匆》,要求学生把这些文章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初二阶段学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一阶段的课外阅读以理解性阅读为主,这是课外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理解性阅读阶段的显著特征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文章的内容,还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思考这样写有何作用。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阅读与思考中逐步提高其理解能力,对课堂教学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帮助。初三阶段的学生,个人的认知能力业已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以评价性阅读为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各类文章的内容及形式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训练要求:

每日一句: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阅读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阅读面是丰富多彩的,收获也是多彩多姿的。“每日一句”的形式就是在教室黑板上专门辟出一角专栏,让学生按学号的顺序,每天轮流在“每日一句”栏内摘录一句在最近的阅读过程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介绍给全班同学,同时要求全班同学记录在专门的本子上,便于积累。

每日一记:这是学生课外阅读初期的基本工作,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每天将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便于积累知识,突出重点,同时记录“每日一句”的内容。老师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记录本定期检查。

每日一问:提问是打开分析大门的钥匙,是登堂入室的先导,更是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

每周一次:及时反馈信息,对记录详尽认真及方法得当的学生给予表扬。

每周一会:要求学生在自愿结合,分组阅读的基础上,各阅读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每周或两周定期开一次小会,主要的目的是:

第一,交流阅读材料,提供阅读信息,取长补短。

第二,探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寻求组内同学的帮助。通过交流,互相切磋和争辨,多方面接受信息,多角度思考问题。

经过初中三年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初三学期考试与非实验班相比,语文成绩优势明显。

作者单位:贵州织金县金龙中学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课外阅读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