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地用好选文

2009-07-16 09:33贺清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6期
关键词:玛蒂尔例文项链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主要是文选型的教材,教材编者将选文分为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两类。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应地也分为精讲型与略讲型,这实际上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建立在学生学即“用”选文的基础之上。这种选文的处理方式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是为学选文而学选文,并且将诸多选文孤立地隔离开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将文选型教材的选文类型分为四种: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参见《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47页)。理清选文的类型,对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用”选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选文的四种类型

1.定篇型:即教材的基本篇目,选文要求是经典,经典具有时空的跨越性、内涵的丰富性、可读的无限性。定篇的功能是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文本,它不俯就任何学生,不管他的生活处境如何,也不管他的阅读情趣如何,每个学生都应该按同样的要求去学习它,掌握它。

2.例文型:是相对外在于选文的关于诗文和读写诗文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例文大致相当于理科教学中的直观教具,它为“共通的法则”和“共同的样式”提供例子,它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某个特定的侧面、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例文的功能和功能发挥有以下特点:选文主要起知识的例证作用;为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需要集中使用相当数量的例文。

3.样本型:样本的含义是指从学生现在在读或将来要读的现实情境中的真实取样,其目的是凭借样本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读写方法,即获得知识。随着知识的增加,教师需要教的知识与学生需要学的知识就会逐渐减少,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选文的要求是典型。

4.用件型:这类选文,在教学时关注的是它的内容方面,也就是文章“说了什么”,而对于“怎样说”,则只关注其逻辑的合理与否,即对不对、通不通。学生其实不是去学选文,而是用选文里的东西,或者是借该选文学习文章里讲的东西,或是由文章里讲的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学习活动。

由此可见,定篇、例文、样本,都属于“学件”。

二.“用”选文的四种方式

传统语文教学习惯于把所有的选文都作为定篇来处理,这就使得选文是以一元而不是多元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根据选文的四种类型来处理,那么,同一篇选文,由于教学的视角不同,就会呈现丰富的内涵与价值。

下面以《项链》(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为例,进行教材选文的处理方式分析。

方式之一:作为定篇的处理方式。

事实上,中学语文教材至少从1986年以来就给了《项链》定篇的地位。作为定篇教学,其相应的教学要求可表述如下:

[陈述性知识目标]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想极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

[程序性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2.理解课文精巧的构思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德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具体地说,作为定篇教学,就要求学生掌握:

1.小说的情节: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2.小说中的技法——巧妙的铺垫,领会情节偶然性中的必然性

暗示(1):佛莱思节夫人很轻易地借出项链。

暗示(2):珠宝商说自己只卖出了钻石项链的盒子。

暗示(3):佛莱思节夫人收回项链时,根本就未打开盒子查看。

3.小说塑造玛蒂尔德这个典型人物时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

4.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爱慕虚荣、诚实守信、吃苦耐劳

方式之二:作为例文的处理方式

从例文的角度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其一),可以表述为:理解小说情节中的铺垫,并能依据作品评价其在小说结构、人物性格塑造中的作用。

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围绕“情节铺垫”这一“知识”组织诸多教学材料,即“例文”。列举如下:

例文之一:《项链》的情节铺垫

尽管小说在结尾时才揭示出项链是假的,但这一情节的突转并不单单是使人感到出乎意料,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面的情节已经为这一结尾作了足够的铺垫,例如:佛莱思节夫人很轻易地借出项链;珠宝商说自己只卖出了钻石项链的盒子;佛莱思节夫人收回项链时,根本就未打开盒子查看。

例文之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铺垫

小说中风雪的描写处处都是情节上的铺垫。如果不是风雪天寒,林冲就不会去市井沽酒取暖;如果不是雪越来越大,草料场就不会被压倒,林冲就不会到古庙住宿;如果不是风大雪紧,林冲就不会用大石头将庙门抵住,就不能无意中听到陆虞候等人的谈话,也就不会有杀贼上梁山等等。

当然,教师还可再举一些例文进行例释与证明。通过诸多例文的呈现,让学生明白情节铺垫既可使结构显得精巧严密,同时又可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方式之三:作为样本的处理方式

作为样本的教材处理方式强调生成性,即关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问题解决的过程思维。如果我们把《项链》作为样本,教学目标(并不是唯一的)则可表述为:

1.阅读小说,把握“情节—人物—主题”的分析方法。

2.理解并能运用小说主题的因果分析法。

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认识这篇小说的主题:

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①小说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②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③小说对女主人公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 对其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判。

同意一种,就必然排斥其他。这是典型的二元论思维的应用。

教师也可来个主题的大杂烩,如:《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了一条假项链而几乎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判;同时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揭露。

教师在主题理解的结论上应多元化,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理解主题的过程即因果分析过程上,让学生作个性化的解读。

方式之四:作为用件的处理方式

把《项链》作为用件处理,选文在这里就成了议题文,教师可以这样提出议题:

①玛蒂尔德该不该有梦想?该如何看待她的梦想?该如何评价这个人物?

(提示:从人性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符合人性中爱美、想过得好一些的心理。她那狂乱的虚荣心,是她的缺点,也是人性的弱点。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偿还债务,表现了她在命运面前的坚强、勇敢、果断。她的美丽可爱表现在她的诚实守信、勤劳坚忍。玛蒂尔德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典型人物。)

②有人说:对现状不满,渴求改变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使人类不断前进。因此,玛蒂尔德对梦想的追求无可厚非。有人说:爱慕虚荣是套在玛蒂尔德脖子上的一挂项链,其实,它又何尝不是拴在我们人类精神上的一根锁链呢?你的看法怎样?

③如何评价《项链》所反映的男权心理下女性的人生价值问题?

(提示:女性只有凭着美貌与风姿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女性的意识与价值只有在男人目光的观照下才得到承认。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只是作为男性的玩物而存在于当时的社会之中,遗憾的是,玛蒂尔德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玩物式的生活。所以,以貌取人、金钱万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及上流社会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毒害了玛蒂尔德,是造成她悲剧的客观原因,是制约玛蒂尔德们人生理想的一副精神枷锁。)

贺清贞,语文教师,现居湖北蕲春。本文编校:左晓光

猜你喜欢
玛蒂尔例文项链
项 链
Blowwom
读《项链》有感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可爱的冰项链
真项链,假项链
真项链,假项链
如果佛来思节退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