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吝情去留”注释商榷

2009-07-15 04:42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柳先生词素大词典

章 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有《五柳先生传》一文。经再三研读后,笔者认为此文对“曾不吝情去留”一句中“吝情”与“去留”的解释值得商榷。

原文:“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文中将“曾不吝情去留”整话释为:“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其中将“吝情”释为“舍不得”,将“去留”释为“去,离开”。

此课文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我们查看此版本,其释“吝情”为“吝,吝惜。吝情犹恋念。”在《汉语大词典》中“吝情”有三个义项:1.顾惜;顾念;2.吝惜的神情,舍不得的表情;3.指鄙俗的感情。第一个义项下所收例句正是《五柳先生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而初中语文教材所释“吝情”为“舍不得”。这究竟是《汉语大词典》与《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的纰漏还是教材注释的错误呢?要弄清孰是孰非,还得结合考释此句另一词语“去留”后来解答。

教材注释将“去留”释为“去,离开”。我们翻阅《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其中将“不吝情去留”释为“不以去留为意”;此处的“去留”意为“去或是留”。“去留”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五个义项:1.离去或留下;2.离去者或留下者;3.取舍;4.犹成败;5.犹生死。在这五个义项中没有发现只是偏指“去,离开”义的。

从造词角度看,“去留”是由正反两个单音节词素组合而成的复音词。正反语素成词的复合词在两者还没有构成新词之前,是各自独立的词。在构词以后所表达的词义与两个词素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新词义等于组成成分的语素义。如:不要以成败论英雄。(成败:指成功或是失败)

2.新词义大于组成成分的语素义。如:他一家大小全指望他养活。(大小:指一家人)

3.新词义偏指某一语素义。组成成分的语素义一部分已脱落,虽然包含两个语素,但实际上一部分语素已没有用了。如:老师的话他全忘记了。(忘记:偏向于忘)

4.新词义由组成成分的语素义引申而来。如:我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深浅:指河水深浅的程度)

下面我们对“去留”一词在实际用例中词义进行考察,看其新词与原词素的关系属于上述哪种情况。

1.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二:“高大成并不关心她们的去留。”

2.《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其宫人有宗室同族若羸老不任使者……咨其去留。”

3.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判官》诗:“今归行在所,王事有去留。”

4.“据新华社电 德国足协主席茨旺齐格昨日表示,现任德国队主教练克林斯曼在世界杯结束后将有充分时间考虑去留问题,但他必须在8月16日前作出决定。”(《楚天金报》2006年7月4日)

5.“至于什么时候会和老板亚历山大探讨自己的去留问题,范甘迪并没有给出时间表。而且,看起来他不愿意和媒体多谈此事。”(http://www.sports.cn/ 2007-05-15)

以上例句“去留”的实际用义均指“离开或是留下”,没有表示偏指于某一语素义的用例。那么“去留”一词显然属于新词义等于组成成分的语素义的复音词。

可见,“去留”是“离开或是留下”之义。那“吝情”显然不会是“舍不得”之义,而是“顾惜、顾念”之义。这说明中学语文教材对“吝情”的解释是有误的。

笔者认为“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的正确解释应是:“曾(zeng),竟;吝情,顾惜、顾念;去留,离开或是留下。”整句话的意思是:“醉了后就离开,竟然不会顾念是要离开还是要留下。”这正好表现出陶渊明率真的性格,喝醉酒后就离开回家,压根就不去考虑是去还是留这个问题。

(章念 重庆 西南大学文献所400715)

猜你喜欢
柳先生词素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词素溶合与溶合词素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成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