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锦
《汉语拼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颁布至今已逾半个世纪。《方案》在文化教育、新闻出版、信息处理、对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与应用中,《方案》仍旧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我们在本科中文专业的拼音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发现的问题
(一)关于字母表读音
为了便于在汉语中称说,《方案》为字母表规定了一套名称音,此外每个字母有它们所代表音素的本音,韵母还有方便教学的呼读音。三套音读法并不一致,再加上还有一套极强势的英语名称音,字母表的读音就很容易混淆。这个问题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很明显。我们曾走访过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和英语教师,他们都指出小学生在学习字母表的时候常常把英语中的读法和汉语中的读法混淆(事实上,小学教育中还不涉及字母本音,并且目前小学语文教师所教的字母表的读法实际是呼读音)。小学之后的拼音教育基本是空缺,英语名称音很快成为主导。等到了本科阶段再告诉学生名称音、呼读音、本音等概念时,问题就出来了:首先是呼读音和本音分辨不清,其次对于名称音更是如同初见,甚至还有“积习难改”地用英语读音拼读汉语音节的情况。
(二)关于注音字母
《方案》在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中都标有注音字母。这样做在拼音字母推行初期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助于《方案》的学习和推广。不过到了今天,注音字母至少在大陆地区已经不再使用了,加之本身也存在诸如记音不精确、不便于语音分析等问题,它的价值和作用已经无法体现,放在《方案》中基本形同虚设。
(三)关于韵母表未收入的-i [ι ]、-i [τ ]、ê、er
首先有一个定量的问题。这四个韵母没有收入,只在附注当中提及,就多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不明就里的人往往误以为汉语普通话的韵母只有35个而非39个。
用i兼代舌尖前元音[ι]和舌尖后元音[τ],是《方案》的一个创举。“它可以省去最吃力不讨好的创造新字母的麻烦,可以避免双字母增加音节拼写长度 、加符字母书写不便等缺点,同时还有音位互补归并、节省字母用量、兼顾历史音韵等优点。”但不把它们放在韵母表的恰当位置,绝大多数学生会把它们当i一样看作齐齿呼韵母,至于这些个优点,在学生们看来也和它们所处的位置一样不起眼。
ê在普通话中极少单用,除了用于叹词“诶”。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诶”后标明又读音ei,而在计算机输入时只能用ei音;ê在复韵母当中出现在i和ü后表[ε]音,但这两个韵母的实际拼写形式是ie和üe。也就是说,ê除了在韵母表附注中出现,别的地方我们是看不到它的。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定要求学生在分析音节时在ie和üe中分析一个ê出来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er作为单韵母往往被漠视。由于er用作韵尾时被r所代替,学生在对er进行音节分析时总把它当作复韵母。
(四)关于字母转写
这实际涉及到字母与音素的对应问题。《方案》设计的字母与音素的对应关系是明确的。但出于拼写方便、阅读醒目、易于区分手写体等方面的考虑,[au]、[iau]、[ou]、[uη]、[yη]分别用ao、iao、ou、ong、iong表示。即在这五个韵母中, ao/iao和ong中的字母o表示[u],而ou中字母o表示[o],io表示[y]。这显然与字母和音素的对应关系有矛盾。当然我们不能够把作为注音识字用的字母系统和普通话音位系统完全等同,但我们有必要在这种字母转写的利与弊当中作出权衡。这种转写至少造成了以下两种问题:第一,影响到音节分析和韵母归类。这五个韵母的韵头或韵尾分析错误的频率极高,iong往往被分解为i/o/ng这样三部分;如不特别说明,学生不会理解为什么ong是合口呼韵母、iong是撮口呼韵母,即使理解了,习惯使然,在分析的时候也容易犯错。第二,直接影响发音,造成误读。拼音的制定是为了记录和表示语音,同时它也能够指导和影响实际语音,学了拼音的人会有意识地照着拼音来发音。ao/iao的归音不到位、ong读成[oη]的现象已经具有普遍性;另外,ou读成[ou],由于动程太短,听感上容易和uo[uo]相混。
(五)关于拼写规则
1.iou、uei、uen的省写。这条省写规则带来的问题同样存在于音节分析和发音两个方面。“从音系学的角度说 ,全拼式可以显示汉语韵母内在的系统性”,但出于对字母拼写设计和汉语拼音运动传统的考虑,《方案》制定了省略韵腹的拼写规则,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全拼的写法根本不会出现。这自然影响到学生对这三个韵母的分析也往往丢掉应有的主要元音。至于发音方面,则是韵母读得偏窄、偏紧(留学生当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2.ü上两点的省略。如果说对于小学生来说,困难在于为什么要省、记住什么时候该省,那么对于本科生而言就是在音节分析的时候要克服习惯反其道为之加上两点。
3.y、w的使用。很多学生会把y、w当成声母。实际上小学拼音教学就是把y、w当作声母的。
二、相关的思考
上述问题能否通过教学中的变通来解决?我们认为不能。
尽管在小学语文和对外汉语的拼音教学当中,采取了一些变通的办法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变通始终是权宜之计,教学上能够变通到什么程度也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某些在各种拼音教学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关于拼写规则的问题,拼写规则本是为使用方便而制定的,却影响到了使用),更应该考虑是变通教学还是改进《方案》本身更行之有效。
我们还应该考虑教学目的的因素。汉语拼音对小学生和留学生的作用是能够通过学习它正确拼读、拼写音节,达到读书识字的目的。对于本科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仅仅如此,他们要通过学习《方案》认识汉语拼音本身,还要通过汉语拼音完成对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认识与分析。这种认识怎么能够变通呢?这时我们会发现,小学阶段的变通教学反而成了还原汉语拼音本来面貌的障碍。反过来,当大批中文师范生走上小学语文教育岗位的时候,他们发现用本科所学的汉语拼音知识是无法完成小学拼音教育的。基础拼音教学与专业拼音教学之间形成了很大的断层。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可以进行如下一些思考。
(一)规范字母表的读音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呼读音作为名称音的做法是可取的。一方面,减少一种读法就减少了混淆的可能;另一方面《方案》规定的名称音本身的作用并未发挥(这恐怕也和用做辅助元音的ê的少用难读有关)。此外,在字母表下方可增加附注,说明呼读音和本音的关系。
(二)取消注音字母,代之以国际音标
将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配合起来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明晰普通话语音的一些细微差别,对普通话音位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在诸如字母转写、省写等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国际音标完成对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分析,帮助检查发音的正确与否以及明确对韵母的四呼归类。
(三)将-i[ι]、-i[τ]和er收入韵母表并排在恰当的位置;取消字母ê
将-i[ι]、-i[τ]和er收入韵母表并排在恰当的位置,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这几个韵母及它们的性质、归类情况。
字母ê在复韵母ie、üe中所代表的音素[ε]完全可以作为/e/的一个音位变体,而“诶”在实际使用中的读音已然演变为ei,ê事实上成了一个架空的字母。韵母表中何妨少这样一个成员呢?变39个韵母为38个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四)还原[au]、[iau]、[ou]、[uη]、[yη]与音素相对应的写法:au、iau、eu、ung、üng
这样做既便于音节分析、四呼归类,也能正确指导发音。
(五)调整拼写规则
1.取消iou、uei、uen的省写规则。
2.取消ü上两点的省写规则,或者代之以字母v(不少人建议改ü为v,且计算机输入中已经普遍采用这一方法)。
3.对于y、w我们应该采取比较审慎的态度。y、w半元音的性质是它们作为打头字母的依据,但是不是零声母音节一定需要打头隔音的字母?何以开口呼的零声母音节就不需要这样的打头字母?如果取消y、w,所有零声母音节都不用打头字母,人们在习惯上能否接受?有没有更好的隔音办法?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理嘉.《汉语拼音方案》与世界汉语语音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2005,(2).
[2]王理嘉.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J].汉语学习,2008,(1).
[3]解植永,李开拓.《汉语拼音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叶军.《汉语拼音方案》在对外汉语教学使用中的一些问题[J].语文建设,1997,(8).
(魏锦 重庆 西南大学文学院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