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失街亭》的对比烘托

2009-07-15 04:42罗晓艺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街亭马谡赵云

《失街亭》是《三国演义》极为重要的章节,也是小说单元中很重要的一课。它有力地塑造了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三国演义》常用的对比烘托的创作手法特点。在授课中,如能将这种手法细作分析,与学生一块儿探讨,将会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笔者通过授课,与学生交流,认为《失街亭》的对比烘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马谡的急切建功与诸葛亮的小心谨慎作对比

探子来报诸葛亮,说司马懿带兵急行,八天即到新城,孟达被杀,张合也引兵出关,阻挡蜀军,这说明敌人来势汹汹,其大将十分厉害,形势紧急,不可小视。诸葛亮针对这个情况,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反复地说明了街亭的重要性,指出那里是蜀军的咽喉之地,丢了它,等于全军溃败,并且让马谡写下军令状,让他思想上警醒,不要麻痹轻敌,而且还让素来谨慎小心的王平协助马谡,还有就是对安营扎寨之法和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都作了详细安排。这一切,都表现了诸葛亮作战小心,安排周密,用人谨慎的性格特点。而作为对比的另一面马谡呢,却急切地想建功立业,诸葛亮问谁敢带兵去镇守街亭,话音未落,别人都还在沉思默想,马谡就半路杀了出来,大声地说道“某愿往”,可见他为了立功,并没有想到街亭如何难守,魏军大将如何勇猛,通过对比,显出了他莽撞的性格特点。

二、用王平的沉稳冷静来与马谡的自大狂傲作对比

到了街亭这个地方,本应该详细地查看地形,排兵布阵,而马谡却带着王平“看了地势”,仅仅是“地势”,就发表了一番自大轻敌的言论,不把诸葛亮放在眼里,说什么丞相过于小心,小小的街亭,不必兴师动众,劳累安排,并且炫耀自己,说诸葛亮一切重要的军事谋略都要向自己请教,自己谋略超人;又凭着自己的“饱读兵书”,引经据典,卖弄学问,说什么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什么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自己山上安营,一旦魏兵来到,士兵无路可逃,就可以勇猛地冲杀下去,将魏兵杀得个片甲不留。一副秀才迂腐的形象,全身都冒着“死读书”的酸臭气,而且在分派士兵的时候,他还说等自己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王平不能分得功劳,自以为打败魏兵不费吹灰之力,轻敌的模样显得幼稚可笑。而作为对比面的王平呢,却显出冷静沉稳的一面。诸葛亮在他们出发之时,安排他们在当道下寨。到了街亭,查看过地形后,王平便全力坚持这一意见,反复地劝说马谡听从安排,不搞“创新”,万事小心为妥,不得违背丞相之意。在马谡一意孤行的情况下,他还带领五千兵离山十里下寨,以作补救,并且星夜差人去禀告孔明,详细地说明了安营情况,备极小心。

三、用司马懿的小心谨慎与马谡的自大轻敌作对比

司马懿智谋之过人,早就料到诸葛亮可能要先去镇守街亭,本来打的主意是按兵不动,所以当他的次子司马昭回来禀报,说街亭有人驻守后,他便只有感叹赞扬诸葛亮的份了,称道诸葛亮是神人下凡,自己不如诸葛亮。当儿子笑着说街亭易取后,他犹自不敢相信,说“汝安敢出此大言”,指斥儿子不该说大话。听完儿子的一番解释后,他大喜过望,但还认为这是天赐良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去攻街亭,做到万无一失,他亲自带兵去查看地形,先是更换了不容易暴露自己的衣服,然后带一百多骑兵保护身家性命,在查看地形时,他像法医解剖一样,看到清清楚楚,完完整整,先是冒着生命危险“直至山下”,再是不怕浪费时间“周围巡哨了一遍”,最后才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这一切,都说明了司马懿这个人不敢轻敌,做事小心,面对诸葛亮的大军,他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而作为对立面的马谡呢,明知司马懿来到了山下,却不发一枪一弹,任他观察得仔仔细细,明明白白,而且还口出狂言,说司马懿如果想活命,就不会来围山,倒像是让司马懿来围山进攻自己一样。看来,马谡不是在真刀真枪地打仗,而像是在演习一般。如此低估敌人,轻视敌人,失败也就成了注定的命运了。

四、用重奖赵云与严惩马谡作对比

赵云逃了回来,虽然说是打了败仗,但没有一个士兵伤亡,也没有一马死去,而且辎重等东西,毫无遗失,为了鼓励士气,诸葛亮重赏了赵云。诸葛亮先是知道赵云胜利完成任务后大喜过望,亲自带着众位大将出帐相迎,好像接待外国元首一样,接着急忙扶起赵云,“执手而言”。“执手”,就是携着手,一般是很亲密的人才有如此举动,现在,诸葛亮“执”赵云之手,说明他认为赵云确实是自己的左膀右臂,不可缺少。对于赵云的出人之处,诸葛亮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故设关子,问众人原因,让众人知道赵云“独自断后,斩将立功”,实际是树立榜样。对赵云的评价,诸葛亮只有三个字:“真将军也!”将赵云推到称赞的顶点;对赵云不仅有精神的赞扬,还有物质奖励,而且还包括其士兵,文章写诸葛亮取“五十斤”以赠赵云,又取绢“一万匹”赏士兵,这在打了败仗的情况下是很少见的待遇。而对马谡呢,作者却写诸葛亮对他严加惩处,其中一些神态的描写极其形象,如“变色”,就是变了脸色。以前,诸葛亮把马谡当成兄弟一样,现在却是“大义灭亲”,“叱左右推出斩之”。“叱”,大声地喝道,执法严明,说“斩”就“斩”,绝不手下留情。蒋琬劝说诸葛亮不要杀了“智谋之臣”,诸葛亮虽也知道现在自己人才难找,杀了可惜,但他还是抬出孙武,议论一番,流着泪将马谡给杀了,可说是秉公办事,为正军法。小说中,作者对奖惩都详细叙述,无非是为了表现诸葛亮赏罚分明的性格特点。

《失街亭》短短的一篇小说,运用对比就这样的明显,这样的精到,恰当地展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将他们塑造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作者真乃“大家风范”也。

(罗晓艺 贵州省赤水一中564700)

猜你喜欢
街亭马谡赵云
我是“诸葛亮”
军中无戏言
A NOTE ON MEASURE-THEORETICEQUICONTINUITY AND RIGIDITY*
《无风的夏日》
Jokes Today
马谡失街亭与诸葛亮有关?
马谡失街亭
《失街亭》教学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