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诵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2009-07-15 04:42邓爱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意境诗词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虽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深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

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古人说的好,“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要使自己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必须加强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能够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正音范读,读通语句

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鲁迅回忆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听先生大声朗读,“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扬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投入而忘我的范读往往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鸣,自然也就有了诵读的兴趣和激情,然后尝试自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气势。新课标明确地提出诵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诵读,增强语感,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

古典诗词的韵律感特强,读出节奏尤为重要。《毛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不如手舞之足蹈之也。”摇头晃脑击打拍子,手舞足蹈,心驰神往,乐不可支。“风骚”的韵味大抵因此生发。

二、配乐赏读,读懂内容

把握诗歌内容是解读诗词的一个重点,配乐朗读在此环节特别有效。音乐其实就是某种情绪,情调一致的乐曲可营造良好的氛围,渲染诗歌的内容,创设美的意境,感染学生,帮助入情入境。选择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作为背景,反复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在音乐的感召下,学生根据文本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展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感受独领风骚的历史人物。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创造出生动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这样读者与作者的感情就会产生共鸣,饱含感情朗诵课文,学生一下子被带入到千古兴亡的历史背景中,接下来的文本分析就容易了许多。

三、揣摩品读,读出情愫

有感情地品读是更高的要求,在深刻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时空环境,抓住诗词中跳动的主旋律。还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如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和节奏,思想感情的调配等。读时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脑海里浮现画面,做到感情自然地流露。这样朗读才会与诗情的表达,意境的烘托相得益彰。

宋词主要分豪放和婉约两大风格流派,代表词人苏轼与柳永各领风骚。人说读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读柳永的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由男女学生分角色对比朗读《赤壁怀古》和《雨霖铃》,词情尽现,境界全出。

曾国藩认为,对于“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气,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四、想象美读,读出新意

美读,是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朗读。要美读,就要字正腔圆,节奏舒缓,音调悠扬,感情起伏。这样,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才能让人感受到诗的音乐美、情感美、形式美、图画美。古诗词不但讲究押韵,而且讲究平仄、章法、句式。读诗词就要把握好诗词的节奏、停顿和重音,或铿锵有力,或浅吟低唱,能给人一种音乐美。二是品味情感美。诗歌凝聚着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的理想和追求、痛苦与欢乐、爱恨与情仇。他们或写友情酬赠、留恋惜别,或写伤时悯乱、爱国忧民,或写感遇咏怀、羁旅行役。诗的情感显露于诗的字里行间,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情感准确地表现出来。三是品味形式美。古诗大都对仗工整,表现出整齐美。词和曲则长短句交错,表现出参差美。适当的节奏和准确的停顿,能更清晰地让人感受到诗词的形式美。四是品味图画美。诗中有画,有的气象恢宏,有的色彩缤纷,有的银妆素裹,有的清幽沉静。美读时,要指导学生读出诗情画意。

反复美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文字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美读古诗词,对于深刻地理解作品,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都显得至关重要。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雄奇变幻、迷离恍惚、和穆富丽的环境气氛,作者大胆奇特的想象,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慢慢感悟。《登高》中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铿锵和谐的声韵之美,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品读咀嚼,掩卷深思,叹惋无穷。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又比如《锦瑟》一诗中,首联迷离朦胧的意境,颔联凄婉悲怨的情感,颈联清新明丽的画面,尾联的丰富内蕴,缺少了想象的参与,是很难感悟得全面而深刻的。

五、激趣赛读,自然成诵

读过关了,“背”也就迎刃而解了。学生把握诗的音乐美、意境美、情愫美的同时,让他们分角色、分篇目、分风格赛读,分男女生赛读,分小组赛读,抢背、精背以至默记在心。唱读,学生喜欢歌唱,尤其喜欢唱流行歌曲,而且学生的学习潜力又是巨大的。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古诗文诵读教学过程中,挑选邓丽君演绎的一些诗词篇目,让学生在唱唱、读读的过程中自然成诵,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一定要背诵,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并且要争取当堂背诵。

古诗文鉴赏虽然重在本身,但不囿于一篇,推及其他,联类比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温故而知新,可扩大阅读和拓宽视野,可映衬对比,加深认识,对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当然,古诗文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鉴赏古诗文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始终是我们古诗文教学的目标,诵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古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学生背诵、理解的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那声情并茂的诵读,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

(邓爱华 武汉二中430000)

猜你喜欢
古诗文意境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诗词之页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