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2009-07-15 04:42宁群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人文素质教育

在高校扩招的大旗之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冰火两重天。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很尴尬地发展着,无论是高职还是中职,生源几乎就是那些考不上高中或考不上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相对来说令人担忧,而正是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当前,各种各样的职业教育理论不断更新,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过分地强调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强调动手能力,而忽视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尤其是轻视文化素质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这种重技能性决定了高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高职语文教学处在一个进退维谷的十字路口。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有:

1.高职语文学科的地位边缘化。语文历来被定位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被引入高等职业教育,再加上教育的产业化、市场化,学生的产品化、商品化,职业教育面临着大洗牌。作为普通高校必修课的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各专业中,不但课时分配明显减少,而且这门课程的设置随意性也很大,有不少高职院校干脆就不开设语文课,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大多认为语文学与不学对其专业技术学习和将来的就业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学习太容易了,进了大学就用不着学了。最终导致教师不愿教,上课没有激情,因为学生没有几个人听课,教学效率低下,课堂上片面追求课堂气氛,而忽视教学内容。

2.高职语文教学的模式陈旧僵化。根据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和目标,高职语文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有别于中学语文教学,这是所有人的共识。所以,跳出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模式,探索适应高职需要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成为高职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以课文为基本教学单元的,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解读,达到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丰富文化素养,陶冶道德情操等目的。这种以课文教学为“纲”的模式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这是由中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国学制的特点,中小学教育目标等共同决定的。对于属于高等教育形式之一的高职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受到学制时间的限制以及专业课程的挤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以课文为主要教学单元的模式肯定已不适应了。

3.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落后。粉笔、教材与教案几乎就是高职语文教师上课时的全部家当,这种沿袭了不知多少代人的教学手段依然是不老的风景。教师永远是在慷慨激昂地讲,学生永远是在毕恭毕敬地听。高职语文教学还是过分依赖教材,局限于教材的那种传统的“名著名篇”“讲深讲透”的教学理念;遵循着“划分段落、归纳大意、中心思想与写作特点”的那种程式化步骤;一如既往地遵循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书”为目的那种课堂组织形式……这些方法一般都是沿用中小学应试教育的那些教法,主要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组织教学,它虽然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和工具性,但这种教学方式有较大弊端,在启发思维、完善人格、培养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等诸多方面均不符合高职教育目标的实施以及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以上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高职语文教育功能的发挥,降低了高职语文的教学效率,是高职语文教育改革的绊脚石,也是直接导致高职语文教学走到今天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有效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高职语文教学的观念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许多人认为,要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所谓“大语文”观,就是重视把语文教学放入整个社会语言环境中去,重视和社会语言实践结合起来。与此同时,盛行于高职院校的所谓“泛语文”观,目前也同样引起了教育界的反思。一些老师上语文课时,为了所谓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而津津乐道于故事内容,讲逸闻趣事,完全置语文课本身的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于不顾,从而失去了语文课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不能机械,也不能教条,既要认识到它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工具性,又要把它和高职学生、高职教育这样特殊的主体和特殊的对象结合起来,“大语文”观过分强调语文素质,即它的工具性的一面,而忽视人的主体因素,即它的思想性和人文性。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但相对于高职教育这种两到三年的学制来说,“大语文”的观念实在难以落到实处。一般的高职院校都只开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每周2-3节课,区区30个课时实在是杯水车薪。当然,所谓的“泛语文”观更是彻头彻尾地误人子弟。所以,基于语文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高职语文教学应该确定以人文素质教育为重点,或者是在语文教育中突出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做人”与“做事”的辩证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职业人才的培养,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二、改进高职语文教学的模式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高校设置大学语文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这对高职语文同样实用,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而非“制器”。高职院校应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使之不仅要落实到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上,而且也要反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反映在教学大纲的编写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当然也要反映在教材的选择和修订上。改革高职语文的教学方法,是高职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当前高职语文的授课方法一般沿用高中应试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一些教法,主要以课堂、书本和教案为中心组织教学,没有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高职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职业要求等灵活机动地去实施课堂教学。

三、完善高职语文课程的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突破传统而又单一的语文课的形式,逐步加强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里面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高职语文课程的设置应该灵活机动,可以采用“一拖三”的方法,“一”是指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教材可以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专业的特点及专业要求选用相关教材,也可以自编教材。“三”是指口语表达、应用写作和作品赏析三大语文能力板块,其中人文素质教育作必修课,其他三者可以作选修课,口语表达可以开设“演讲与口才”,应用写作可以开设“实用应用文写作”,重点突出专业应用文的写作,作品赏析可以开设“文学欣赏”“中西文学比较”。以人文素质教育带动语文能力的提高,必修课与选修课双管齐下,既能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又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所需要加强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培养,这应该是当前比较切实可行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肖敏.大学语文之于中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异同[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0).

[2]于源溟.营构与创造——语文教学策略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

[3]文辅相.我对人文教育的理解[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宁群华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411102)

猜你喜欢
语文课人文素质教育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人文绍兴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