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高中数学的四个环节

2009-07-15 04:42皇甫素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1期
关键词:例题结论公式

皇甫素芳

如何预习新课

在学习新课之前,要先对教材进行预习,预习新课不是走马观花地泛读,要注意几点。1)预习概念,要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进一步思考这些关键字起的作用,若把它去掉有什么后果,力争对概念进行完整的理解。2)预习定理,要找出定理的条件、结论。分析定理的使用环境及证题的类型,尤其注意条件的严密性,若有条件减弱会有什么结果?3)预习公式,要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使用条件,了解公式的求解对象。思考能否对公式进行变形?变形后有什么新的功能?4)预习例题,思考例题考查哪些知识点,例题使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与技巧。5)在预习之后,要列举出本节课有几个值得掌握的知识点,理解了多少,哪些知识点是难点,列举出本节课出现了几种

解题方法与技巧。

如何听数学课

如果课前做了预习,在预习中,有哪些知识点不懂或一知半解,带着这些疑问去听课,将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听课中还要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比较,原来理解了多少要点,教师讲了多少个要点,弄清楚哪些要点没有发现,还有哪些知识点理解不正确,这样印象就比较深,记忆时间也较长。如果课前未做预习,千万不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应该主动地去思考。教师在讲每个知识点时,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紧跟教师的设问去积极考虑,从而主动地发现新的知识点(或定理或公式等)。

听讲例题时,1)一方面按教师的设问去思考,获得解题途径,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见解,能否按自己的想法把题做出来。若能做得出来是极有价值的,就是做不出来,要分析错在哪里,也是有收获的。这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大有益处的,能使思维能力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2)要从教师的分析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要观察教师是如何剖析每个已知条件的,又如何剖析求解的结论,在已知与结论之间是如何沟通的。思考如果再遇到这样同类型的问题,将如何摆布这些已知与结论的关系。3)不仅要通过例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也要学会一些解题的技巧与方法,以后再遇到同类型的问题,就有办法来处理。

听完课后,要善于做好课后总结,这个环节很重要。要罗列出几个方面的信息:1)本节课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有什么要点。哪些是能预习到的,哪些是在预习中未能发现的;2)本节课的重点在哪里,重要在什么地方;3)难点在哪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什么;4)例题中体现了什么样的解题技巧;5)本节课出现了哪些新的题

型,对应的解法是什么。

如何做作业

学习数学离不开做题,但学习数学不是为了做题。做数学题并非越多越好,而贵在做得精彩。教师讲完一节课后都要留适量的作业,其作用有三:一是巩固当天所学相关的知识点,二是考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三是培养学生严谨有序的作风。由于作业有一定的针对性,所以写作业前要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点、题目类型、解题方法与技巧。

做题的关键是分析题,要有一个正确的分析方法。这里介绍“两边夹分析法”,就是从题目的已知与结论两方面分头分析。一方面先从结论分析,看这个题是要求什么?属于哪个题型?要思考做这个类型的题目有多少种方法,每一种方法又需具备什么条件与背景;另一方面是从已知条件分析,要查看共有几个已知条件,每个已知条件能提供什么信息,分析各条件间的联系,判断各条件能创造什么样的解题背景。接下来思考已知条件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就是求解所需要的信息,如果是,解题的思路就打通了。如果不是,要看已知与结论还有多大的差别,是否另有隐情,能否通过各已知条件推导出所隐含的条件,这样已知信息与所需信息就沟通了。

“两边夹分析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由结论想方法,由已知想性质”。要熟练使用“两边夹分析法”,平时在学习中,一方面要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还要针对某一题型积累它的各种解题方法。这样在分析问题时犹如探囊取物,游刃有余。

如果一道题做好了,思考不应该停止,还要让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可以做几点尝试。1)此题用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做,能否用其他章节的知识(或工具)来处理。这样不仅能一题多解,也使不同章节的知识得到联系。2)此题的已知条件能否减少,能否改变,这样结论将有何变化,解题方法将有何变化?3)此题的结论能否改变问法,解题方法将有何变化?4)能否把已知与结论交换位置,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构造一个新题目,这题能否可解,解法如何?若能做上述思考,那么对训练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最后,做题步骤要完整,推理要严密,作图要准确。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才可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多的“步骤分”。

如何做测试题

当学习新课告一段落后,为巩固这部分知识,教师会布置一些单元测试题或模拟考试题。测试题都是有一定的针对性,或考查一单元的知识点,或考查一学期的内容。怎样才能应用好测试题呢?要把它当成一次考试而不是练习,做题时要有时间观念,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处于高速运转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思维敏捷,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对更多的题,还能锻炼解题速度。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例题结论公式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