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探析

2009-07-14 09:54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目标小学生

安 然

目前,绝大多数小学校都已从低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可见全社会对“信息技术从娃娃就要抓起”的重视。但是通过对本市十所小学的调研分析发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这样几种问题:不以学生兴趣为主导,课堂氛围松散;教学内容简单、枯燥、死板、重复,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信息技术课程是副课”的思想普遍存在,教师没有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方法的探究。

小学生认知特点及有效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其中小学生所处的正是第三个时期——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因此,对于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儿童来说,不是环境塑造了他们,而是他们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寻求小学生同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关注小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型的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获得进步和发展。

有效教学是一套策略。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对电脑、网络非常感兴趣,而实际上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游戏。小学生有着明显的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并且有强烈的参与意识。那么,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在课堂中进行角色的扮演和互换,让小学生的“参与”成为他们学习的一种动力。角色扮演最初出现在游戏中,角色根据不同的游戏情节和统计数据(例如力量、灵敏度、智力、魔法等)具有不同的能力,而这些属性会根据游戏规则在游戏情节中改变。

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角色扮演进行有效教学

1.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具有导向、调控、激励等作用。只有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并使所有的教学环节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所有的教学策略都为教学目标服务,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决定本节课是否适合使用“角色扮演”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注意分析教材,确定哪部分内容由哪些学生来扮演,什么时候进行角色互换,在进行互动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对于偏离目标的互动,教师应及时进行调整。

例如在教学《认识计算机》一课时,便可将计算机不同的部分分给不同的同学来扮演。如图1,选定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计算机中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目的是通过自身的体会来了解计算机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工作的关系。教师先操作示范一遍,告诉学生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然后将演示过程转化为学生的表演。当操作者按动主机开关按钮时,学生D举手示意或者摇动手中的红旗意味着本部分开始工作,同时学生B、C、E也一起示意,表示本部分灯亮,进入工作状态。过一会儿,学生A示意,表示开机的声音已通过音箱传出,开机过程结束。操作鼠标,相应内容在显示器中显示出,学生B、E配合表演;操作键盘打字,学生B、C配合表演;播放音乐,学生A表演。自始至终,学生D,也就是主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直至关机结束。

通过这种形式,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活泼的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2.区别对待,强化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兴趣更加重要的学习方式了。但是有的学生内向、腼腆,对于这种参与性极强的角色扮演活动不能够适应。那么,就需要教师区别对待这些学生,循序渐进,慢慢地培养他们的集体参与感。先设置情景导入,让学生置身其中,对所学课程不感到排斥,然后可以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角色扮演,师生共同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依赖和安全感。例如,在《复制、剪切与粘贴》一课的教学中,选定A、B、C三名同学,假设A是一段文档,当教师操作“复制”时,B也变成了A,此时就有两个A,然后拿出其中一个A“粘贴”到C处,于是,C也变成了A,原来的A是不变的。当教师操作“剪切”时,原来的A便没有了,“粘贴”到C处,C变成了A(如表1)。这就是三名同学之间的角色互换,由教师带领来完成这个转变,学生可以清晰明了地掌握所学内容,培养了内向同学的参与意识,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体会成功,成就激励,保持兴趣

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小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对学习兴趣的保持是十分重要的。当其在课堂中角色扮演得出色时,教师就应当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激励以推动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对课堂上扮演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布置任务下节课学习哪些内容,需要扮演什么角色。那么,学生体会到刚才成功的感觉,就会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事先有所了解,并以此来准备下次角色的扮演。学生不断地从中获得这种成功的喜悦感,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形成良性循环。对于角色扮演较生疏的同学,也同样给予鼓励,使他们渐渐融入到集体中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现场参与感的增强对于掌握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可以在同学之间或班级之间进行交流评比,不同班级的学生针对同一堂课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互相分享、学习、借鉴,这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进一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总之,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线教师,要时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变换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教学手段,关心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为教学绝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睿.为学与玩架设兴趣之桥.教学月刊小学版,2008,(4):34

[2]任杰.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2):36

[3]曹本华.小学信息技术可的有效教学.广东教育教研.2008(8):137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目标小学生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
我是小学生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