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彬
一、加强指导,掌握方法
1.加强学法指导
让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合作学习只是前提,如果不能让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很难保证。为此,笔者经常开展学法指导活动,如“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在合作学习中如何交流”“合作学习中如何处理好角色任务和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与个人自学的关系”“历史课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2.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
小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小组长的能力素质与小组学习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笔者每月召开小组长会议,或专门培训小组长的组织能力,或调查各小组的合作情况,或共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是知识上的),使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得到保障。
3.注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一个班9个小组(每个组6~7人),各小组的整体学习能力必然有一定的差异,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非常注意鼓励各小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一旦发现某小组在组织形式、学习设计、问题探究中有值得肯定的表现便会及时指出。此外,笔者还从网上下载一些优秀的学习案例组织学生学习,切实培养各小组的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开始开展合作学习中最忌以下两点:一是方法指导不足,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美其名曰“合作学习”其实是“放任自由”;二是教师操之过急,要求过高,影响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不到合作学习的作用。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为了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采取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具体问题合作学习阶段。这是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合作学习主要解决历史学习中教师或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这种合作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各小组针对问题各抒己见,互动交流,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及明确各角色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第二步,学习目标合作学习阶段。教师只对一节历史课提出学习目标,各小组讨论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及学习过程,然后分工合作,共同解决。这种合作学习必须是建立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基础之上。
第三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阶段。这种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合作技巧,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之上。这种合作学习主要有两类:一是课内自主合作学习,二是课外合作探究学习。
课内自主合作学习,完全由各小组自行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及学习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变成了真正的参与者、促进者、顾问、咨询者。课外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只提出学习的主题,或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知识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或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主题探究学习。如学习了“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后教师提出“百家争鸣与班级管理”,让学生自行准备开展辩论会;学习造纸术后,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手工造纸坊参观实践,掌握造纸的原理与流程,然后写出小论文。
三、合理评价,保证效果
合作学习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评价重心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评价关注的不仅是结果,更主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进步。合理的评价不仅能满足学生个体表现的需要,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最终实现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评价、探究活动成果评价、日常作业评价中都把小组成员的合作、参与情况作为重要项目,并且建立了“历史学习留言板”和“小组成长记录袋”两个主要评价机制。“历史学习留言板”用于公开展示各小组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优秀成果等;“小组成长记录袋”主要放各小组的“课堂学习记录表”(每节课教师都给各小组发放一张)“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调查表”及“各小组阶段小结、计划”。
四、持之以恒,形式多样
哪些教学内容适合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时间如何把握等问题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笔者依据历史课文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合作学习,时间一般控制在15~30分钟,课文难度较大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要少些,集中讲授时间稍多些,课文难度较小的合作学习时间相对多些,但无论哪一课,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
此外,一味地用合作学习解决“历史问题”(小组讨论历史问题),久而久之必须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各小组开展辩论赛、故事会、知识接龙赛、编演相声小品或课本剧、知识擂台、历史解说、历史情境再现等活动,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协调发展。
(责编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