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央与地方关系怎样等

2009-07-14 05:20
人民论坛 2009年13期
关键词:县城县域区域

国外中央与地方关系怎样

李小云:在经济发展史上,中国是干预式发展,国外是自主变迁。不同的道路决定了不同的模式。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北美模式,中央政府不涉及太多的发展事务。美国的州政府有很大权力,具体的发展事务也是由州政府来做。州以下的乡镇层面,也就是我们说的县,也有自己的税收、议会、基层预算等。而中国的县域收入主要来自转移支付等非税收入,很多县域本身的财政收入匮乏。从这个角度来看,西方的县域和中国是不同的。

县域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关系问题。中国大多数的县域经济,从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中央财政。当然,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县,如江苏、浙江、珠三角等地区的县并不如此。他们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个体经济活跃,私营企业的税收是地税,可以归到地方政府的手里,县级财政就比较充裕。此外,县域经济还有一个资源分配的问题。在中国,资源的开采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讨价还价的过程,没有法律的界定。而在国外由于产权很清晰,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其实,县域经济的核心就是两个:一个是财政税收的集权与分权,另一个是资源配置的集权和分权。

国外点击

美国政府改革的三个导向

地方政府组织形式上的多样化导向。美国地方政府为满足公众分散的多样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专门性的、地区性的特殊问题,建立了大量次级的、小规模的地方政府机构。同时,力求突破行政区划或原有地方政府体制的制约,谋求成立跨县、跨市或跨市县的特别目的区政府。合并和分立这两种趋势并存于美国地方政府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其结果是进一步扩大了地方政府数量,增进了地方政府的多样性和地方治理的分散化,大小地方政府同时并存的地方治理体系得以形成和巩固。

政府间关系的合作化导向。美国各级政府间的合作不仅有横向的,即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也包括纵向的,即地方政府与州政府、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合作;既可能是正式的合作,也可能是非正式的合作。

纵向权力关系上的分权导向。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分权措施,将相当一部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事权下放到地方政府,强化地方政府的自主性管理责任,也使其承担更多的管理与服务成本。特别是尽量把权力下放或分散到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和直接提供服务的基层机构及主管人员手中,使基层机构、主管人员以及普通公务员能及时决策并较快处理问题。另外,还把有关社区事务的管理授权给社区组织,让社区居民普遍参与社区管理。(人民论坛记者孙墨笛整理)

国外的区域发展平衡吗

肖金成:区域发展不平衡是许多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二战后,法国东西部之间存在巨大经济差距,为了改变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问题纳入国家计划,并建立一整套相应机制;实施国土整治政策,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在政府的推动下对国土进行平衡整治;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城市发展、农村改革、山区开发和保护以及对老工业区结构改造的政策;实施有利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财政和税收制度;实施地方分权政策,调动地方积极性等。法国中央权力很集中,限制了地方积极性,造成地区之间条块分割,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进一步下放权力,实行自治管理体制,扩大地方自主权,各地区可按本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制定发展规划,从而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

虽然西方发达国家没有面临“县域发展”的问题,但依然为我国解决县域发展和矛盾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对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有两个手段。第一个手段是资金,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要有资金的支持。资金来自两个渠道,一是财政的转移支付,这就需要中央政府提供一些大的财力支持。二是对口支持。东部地区、发达地区要做出贡献,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出发,从先富帮后富的角度,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第二个手段是政策。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一定要有政策,一是开放的政策,二是税收的政策,即多予少取。在政策方面,一定要考虑政策的效用,尽量采取特惠政策。最应采取的措施是扶贫到户,先解决饭都吃不饱的人口的问题。其次是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在公共福利方面,东中西部的差距不能过大。公共福利应该均等化,即全国老百姓享受的福利应该差不多。此外,在公共支出方面,东西部的差距也应缩小。目前我国区域协调的重点应该包括土地短缺地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粮食主产区。对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约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

蔡永飞: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骤也在进一步加快。要快速发展县域经济,也迫切需要加快县城的建设。在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过程中,有许多由于县市建设不合理而出现隐患的案例。当然,也有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在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汽车时代的时候,城乡居民混居在农村地区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即相当数量的“农村居民”并不在农村地区工作,而是在城市工作的“城里人”。这是一种和中国农民工制度十分相像的“日本特色”的“农民工”制度。这一制度的重点是,不仅仅允许城里人到农村区域购房居住,而且这一行为受到了鼓励、引导和规范。

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改革农民工制度良机的话,那么,我国的刺激经济方案,正可以用来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向农村流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地区公共事业的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在许多县城,特别是在那些离大城市一小时车程、中等城市半小时车程的县城,开发城乡居民混居区域:

第一,引导农民工进入这些区域居住,为他们继续留在城市就业创造条件。

第二,引导一部分大城市的居民到这些县城居住。远低于大城市中心区的房价对许多城市居民具有吸引力,他们完全有可能成为县城房地产市场上和农民工群体同等重要的消费者群体。事实上,尽管许多地方加快推进城市化基本上就是加剧城乡社会的差距,但在许多大城市郊区也已经出现了城乡居民混居的区域,所谓“小产权房”现象就证明了这一点。一部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在附近的大城市就业、生活在县城,将需要一个服务业为之配套。

第三,县级政府应当把县城建设作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以此机会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借鉴一些地方以宅基地换住房的经验,把许多“空壳村”、半“空壳村”的农民集中到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居住,并努力使他们成为发展县城传统服务业的主要依靠力量。至于农村人口集中到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腾出大量土地之后,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农业发展将会形成新的机遇。

如果国家着力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县城建设的话,像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四川等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都有可能实施城乡居民混居区域的规划建设,城乡二元结构将有望在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地区率先消失。

猜你喜欢
县城县域区域
“回流县城”是这代年轻人的时代机遇
县城的“饭碗”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城买房:未完成的城市化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