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教育移民“移”出孩子的未来

2009-07-13 01:49
出国 2009年6期

策划统筹

周畅

执行本刊编辑部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从古至今一脉相承,无人能出其右。几千年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是为人父母最执着的信念,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和付出向来是最不吝啬的,

据调查,海外移民中,约八成的移民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子女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那么,在什么阶段、以什么方式送出去最恰当?海外有哪些特色教育更适合于自己的孩子?如何教育子女在语言不通、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下生活得更好?成为移民家庭里一个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闲妇:

我们家移民主要是为了孩子教育和今后养老。我和老公都非常欣赏国外的教育和体制,觉得国外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维生素:

国内的孩子肯定要有一段海外教育经历,这是迟早的。因为在这个时代,具备了多元文化背景和全球视野,无疑意味着更多机会。

Partrick:

没错!我们做父母的吃再多苦也都是为了子女能在国外有出息,期望孩子可以进入名校,品学兼优,最终获取高学位和高薪职业,成龙成凤,出人头地,并帮助家庭发财致富,光宗耀祖,为家争光。

一洗芳菲:

国内现在的教育方法就是死记硬背,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做了改善,但在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上还比较差。

澜静:

这么着急想移民,是怕去晚了孩子语言跟不上,影响自信心;另外还想生二胎,生晚了怕孩子们年龄差距大,难伺候。在国内不敢生啊,我们这里罚款很重的,按夫妻年收入2—3倍罚款!

潇湘客栈:

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对于生在中国,长在美国的孩子究竟算是哪里人?美国人,中国人,美籍华人?美国大众又会觉得我们的孩子是什么人?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

风中百合香:

我担心的是中国人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美国这种特别强调独立和自由的社会中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在这样的双重文化背景下,该以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既坚持独立自主又能保留中国人的忠孝礼仪?

董虞春:

我觉得吧,选择移民,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缘由。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明确的,移民不同于留学或旅游,移民意味着选择别人的生活模式及成长土壤,意味着需要适应和改变。

望穿秋水:

对于我们大多数华人父母来说,尤其是第一代移民,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很多我们父辈的育儿经验在海外是行不通的。加上很多父母双方都是有工作的,在养育子女上会面临很多挑战。很多情况下,真不知道怎么教好我们的ABC孩子。

黄金利:

刚刚移居到海外的孩子,由于语言的关系,使他们不能和其他孩子融在一起,那么家长可以联合到学校为孩子争取受双语教育的权利。

念萦:

我倒是不担心孩子的语言问题。因为我们家很早就移民加拿大,我的小孩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香蕉孩儿”,完全西化的思想和语言,平常在家跟我们也是半英半中的混杂着对话,让他写中文简直像如临大敌。有时想想,从他这一代起就要把中国的根给断了,心里就隐隐作痛……

漂泊之年:

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疏导了。比如多给孩子看一些国产电影,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或是偶尔带孩子回国看看。

Jacky:

孩子的路得他们自己去走。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康、开朗、心态上的明智比什么出人头地的欲望都重要!

海外教育案例档案

案例一:

姓名:胡雪(化名)

性别:女年龄:16岁

移民国:美国

就读学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某私立高中

案例关键词:拓展兴趣、开发创新意识、开放型教育、看重综合能力

和大多数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胡先生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更宽松更合适的学习环境,三年前,全家移民到了美国,在加利福利亚州旧金山落地安家。四年后的今天,胡先生略带自豪地说:“女儿已经申请进入了旧金山一所公立大学,也适应那边的学习环境。”

2006年,胡先生的女儿在国内念高一,由于不想让孩子承受高考压力,胡先生通过办理技术移民到了美国,让女儿在美国接受全新的教育。女儿在国内读书时为应付考试,课业繁重,而且还要背自着沉重的升学压力。美国的教育是开放型的,注重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那边上大学无需考试,而是通过平常的各项考评来最后打分。因为他们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学生平时学习不是只为了成绩,而是有更多的时间拓展自己的兴趣。

在美国,学校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只有公立和私立之别,各个学校都是平等的。胡先生的女儿英语基础很好,个性又开朗,很快便适应了那边的环境。业余时间她会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也会做做义工,帮助新来的移民解决一些困难。

案例二:

姓名:周凯越(化名)性别:男年龄:10岁

移民国:澳大利亚

就读学校:澳大利亚墨尔本某私立小学

案例关键词:小班教学、不排名、寓教于乐、关注性格特征

王女士,绍兴某企业主,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因生意忙,与儿子较少沟通,孩子常一个人呆在家里玩,慢慢地养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国内的学校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往往是活泼外向的孩子出风头,能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内向寡言的孩子却常常得不到关注和重视。后来因个人生意扩展到海外,同时看中澳洲的教育质量,王女士全家办理了澳洲商业移民。

美丽干净的墨尔本在10岁的儿子眼里就像是个童话王国,他感觉一切都很新鲜,这里的小学不逼迫孩子学习,如果孩子愿学习,老师会提供更多的指导,而如果孩子不学习,学校不会给孩子任何压力,也不会给家长指引说孩子哪方面不足,更加不会排名。

澳洲都是小班教学,老师能掌握并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征,给予更多的关怀。上课模式也不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采纳一种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小凯越原本是个不爱与人交流的孩子,但是这里上课是多么有趣啊,有时戴着头饰唱歌跳舞,有时则把自己绘画的作品张贴到墙壁上与其他人分享,在和老师、小朋友们互动的环节中,逐渐开发了内心情感的那片沼泽地,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了,也更自信了。

案例三:

姓名:吴欣童(化名)性别:女年龄:22岁

移民国:新加坡

就读学校:新加坡某公立大学

案例关键词:公开透明、学以致用、就业率高

新加坡虽然只有三所公立大学,但是教育水平相当高,其中有两所都挤进泰晤士报调查的世界大学前百大,因此颇受想出国留学的国人青睐。

吴欣童原本是武汉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成绩很不错,是个好胜心很强的女孩,北大和清华曾是她的梦想学府。但现在国内竞争压力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高考发挥不出色很有可能落马。因为有好友在新加坡,欣童便动了去新加坡留学的念头,但据说留学的花费很大,而且一些专业对留学生还有限制。后来父母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办理新加坡移民。

欣童在高考中的骄人成绩同时获得新加坡三所公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三所大学都通过电邮和短信等不

同方式,邀请她出席讲座、茶叙、座谈会和展览会,让她更了解各学府的长处及其所能提供的大学体验,经过充分调研、了解之后,她做出了最佳选择,并且还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法律专业。

新加坡注重在大学领域内营造创业环境以及大学和工商业的联系,力争学生一毕业就能自食其力开创一番事业或为企业雇主创造效益,学生也因较强的实践能力往往在实习期间被企业主预定。和国内大学生严峻的就业状况相比,其高就业率实在喜人。吴欣童还未毕业就被新加坡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聘为律师助理,为她今后的事业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四:

姓名:陈瑞祥(化名)性别:男年龄:11岁

移民国:加拿大

就读学校:加拿大北约克某公立小学特殊班

案例关键词:悉心周到、专人看护、服务一流

陈女士有一个智障的儿子,伴有严重的癫痫和行为问题。在国内,医疗费和学费花去不少,加上小朋友总欺负他,作为一个弱者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只有哭。夫妇俩想,等到自己老了和死了,有谁来保护这个孩子?政府对这个群体提供的福利政策和保障措施并不完善。最后他们选择了远走他国,移民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和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心和帮助是世界一流的,也帮这个家庭度过了难关。儿子刚来时在正常班上课,他静不下来影响课堂教学,教育局和学校为儿子专门安排了一位助教一对一陪伴儿子上课下课。一年后儿子进了特殊班学习,有专门的校车免费接送。

政府对这类孩子的家庭有经济援助,一是根据家庭收入补助一定的钱为小孩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二是不看家庭收入政府直接补助请人照顾小孩以便父母工作;还可以将小孩送到专门机构,有专人负责照看孩子。

后来,儿子因病在北约克总医院的青少年精神健康中心接受治疗,那里的条件和服务都是一流的。每个孩子一问病房,还有教室,运动室和专职老师给病孩上课。每个小孩有3个专业人员照顾,一个特别护士,一个心理辅导员和一个老师,他们对孩子从医疗到生活照顾十分周到。齐女士说,他们是从内心感激加拿大完善的医疗和福利制度,对全家来说加拿大就是天堂。

由西方开放式教育活动想到的……

周末收到一封澳洲朋友的电邮,邮件里说他的女儿参加学校组织的野外生活训练回来后,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只是皮肤晒黑7许多,也更独立、懂事了!

朋友言辞之间透露出的那份欣慰与自豪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回首当初朋友来澳德华办理澳洲投资移民,他的女儿是死活不肯出国的。如今仅仅时隔两年时间,美丽斑斓的澳洲新世界不仅俘获了这颗幼小的心灵,新颖独特的教育方式也让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敢担当的“小大人”了。

这让我不禁想起曾经听到的一句评语:“国外的基础教育不扎实,不布置作业,孩子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其实,国人只是单凭看到一些表面的报道,走入了一个认知误区。西方教育在初级阶段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像中国的那些传统的书面作业不是没有,只是所占的比重不大,他们更愿意让学生在开放式的作业里实践锻炼,从中获得学习的方法,而非直接“喂”给他们学习的结果。

诚然,我并不是说西方教育就是百分之百好,中国教育方式就无可取之处。接受中国教育下的孩子在知识储备上要略胜一筹,所以我认为对于计划要移民海外的家庭来说,当孩子在国内读完小学之后办理移民是最佳时期。因为在这个阶段出国,孩子既具备了扎实的中文基础,又能迅速融入到西方文化中去。对于有抵触情绪的孩子,家长在工作之余再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悉心开导,不用强硬的态度,孩子就可以很快度过“非常”期。

爱“玩”的孩子也能培养成冠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看中了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西方教育,有意愿也有条件把孩子送去海外读书。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记得我在网上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有个聪明却调皮的男生,电脑游戏可以玩到很高级别,但是常常逃课不写作业。你想想,“制度严明”的国内学校怎么可能容得下这样一个“异类”?为此,伤透脑筋的父亲打算把他送出国读书。入学面试时,这个学生以出色的分析思辨能力和动手能力赢得了西方大学考官们的一致青睐,被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录取。到了美国,他的网瘾非但没有戒掉,还大有发展,因为美国学校并不认为爱玩电脑游戏是缺点,反而认为优点,非但没有批评他,还鼓励他参加学校组织的网络游戏设计和玩乐比赛。几年之后,这个被国内老师认为没有出息的孩子居然过关斩将获得全美网络游戏设计大赛的冠军。

这个案例让我对东西方教育文化差异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东方教育着力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西方教育的核心则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只要是其擅长的方面,都毫不吝惜地给予莫大的认可和鼓励,在维护了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最后,我给所有想送孩子出国的家长们一点建议:不要盲目跟风,21世纪是理性出国的时代。出国前在语言、知识、文化、心态和生活能力等方面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并和孩子一起做好周密的人生规划。祝愿每一位出国求学的莘莘学子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海外特色教育缩影

澳大利亚:在教会学校找到归属感

澳大利亚是一个宗教自由的国家,各种宗教信仰在这个国家并存。澳大利亚三分之二的私立中小学是由天主教教会开办,一些富有的家庭喜欢把子女送往这种教会学校。澳洲教会学校秉承了英国传统教会学校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传授基督教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基督教信仰以及耶稣的教导,通过祈祷和宗教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精神心灵的提升与净化。

学校会组织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开设一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在体育、艺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才能和兴趣。除了对学生学业方面进行教育外,还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教训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包括祈祷和宗教课等,为学生提供德育教育和行为教育的机会,教导学生真善美和助人为乐。

通常,这些教会学校的学习辅导员、年级指导教师、宿舍管理员都将是学生们的“心灵牧师”,倾听学生们的心声,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完善的社区服务,积极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对学生们的学业、生活以及心灵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和照顾,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重视并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英国:培养孩子独立吃苦的性格

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儿童没有理由的娇宠。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得到纠正甚至惩罚,以使他们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约束,不可以为所欲为。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父母应悉心照料他们,但不应娇宠、溺爱。所以,英国的年轻父母很少将孩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们随

便爬,随意玩。父母应该是孩子的道德教师,而不是孩子的保护神。所以当孩子不慎摔倒在地时,父母绝不会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去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使他们明白,他们每一个人都不能依靠父母去生活,而完全是靠自己。所以,在英国的家庭里,孩子永远不是中心。在英国不论是富人家庭还是普通家庭,不论条件如何,都不会对小孩娇宠,人们会有意识地“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让孩子遭受些人为的艰难,以磨练他们的意志,练就实际生活的本领。

新加坡:课堂内容一半是课外活动

在新加坡,四年级后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项以上的课外活动,五年级后必须参加露营活动,有学生露营的专门基地,能满足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各种需求。

新加坡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将学生是否参与课外活动作为升学会考的必备条件,在新加坡学生是上午上课,下午参加各类兴趣活动,真正体现了该学习就学习,该活动就活动的思想。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涵盖了体育、艺术、社会等各个领域。课外活动的辅导老师层次、水平较高,活动设施也非常到位。比如南洋女中的体操馆、网球场等基本达到专业水准,如此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健了新加坡学生的体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为拥有不同兴趣爱好和才能的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并实现自身潜能。从小学教育一直到研究生教育,学生们可以在不同的教育道路中做出最适合自我发展的选择。

加拿大:以学生为中心发挥个性特长

加拿大实行小班教学,每班有的十几人,有的二十几人。座位排列方法各异:低年级一般都是圆桌和方桌,高年级一般是小课桌,即便如此,讲课时学生一般都席地而坐,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开展小组活动。整个课堂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加拿大,学生一般无作业,无考试,无压力,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教育功利性不强,基本上无厌学和辍学现象。学生表现好可以得小红花或小五星等,集够若干个可以从老师处得到一份奖品。对此,老师不会公开,而是下面悄悄地发给学生。学生的试卷批改后的分数,一般不写在第一页上,而是写在最后一页或倒数第二页上,以便发卷子时成绩低被别人看到,从而保护学生的隐私,维护学生的尊严。学生的成绩是保密的,所以学习差点的学生不易有自卑感,每一个学生都是最好的。培养学生相信自己、建立自信心是其教育的重要原则。

因此,在教学中,加拿大的教师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长处,对学生予以赞赏、表扬,尊重个性发挥和个性特长。对于加拿大的孩子们来说,学校是个充满快乐的地方,没有多大压力,绝为多数孩子都很乐意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