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2009-07-13 09:41邱松良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邱松良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常用的一种互相交流方式,无论是现代还是过去的教学中都被广泛应用,而且是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问是实现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课堂提问 策略研究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检查和巩固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问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回答,学生回答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大脑对已学知识进行检索、思维加工、再现的过程。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针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点,通过提问检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开始或转换教学内容时进行提问,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可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朝教师指导的方向前进,实现注意的转移,使教与学同步发展。比如,在教学韦达定理一节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提问:“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来个比赛,看谁能更快的求出x1+x2,x1·x2的值。已知x2+4x-5=0,则x1+x2,x1·x2的值分别是多少?”话音刚落,我和少数学生基本同时报出答案。再问“若方程改为x2+4x+2=0呢?”当学生还在求方程的解时,我又报出了答案。“因为老师掌握了一个法宝,不需求解方程就能知道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同学们你们也想获得这个法宝吗?”学生的“胃口”马上被吊了起来。这样的提问无疑会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主动的经历探索新知的过程。

3.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和谐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提问与学生进行交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活跃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思路始终随着教学的进程深入和发展。教师对于每位学生的回答都应给予良好的感情支持,因而提问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学生的思维从问题开始,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学生只有在“问题”中,才可能积极地调动思维,充分发挥出创造才能。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提问,引起学生思维的矛盾冲突,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笔者听过这样一道题的教学,“如图,四边形ABCD和EFGC是两个边长分别为a、b的正方形,试用a、b表示△AGE的面积。”课堂上师生共同给出了五种不同的解法,确实体现出学生具有较好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但我认为对这一问题的整体处理还可进一步完善,在学生给出多种解法后,可继续设问:(1)本题有没有更加简单的解法?(希望有学生发现:连结AC,得到了∠ACB=∠CEG=45°,就有AC//EG,有了平行线,就有了三角形等积关系,即通过△ACE与△ACG同底等高,故S△AEC=

S△AGC,又S△AGE=S四边形AEGC-S△ACG,S△CGE=S四边形AEGC-S△ACE,可得S△AGE=S△CGE=。)

(2)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吗?都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都是运用转化思想,将不规则的图形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来求解。)

(3)变式:若将题目条件改为B、C、G三点共线(如图),四边形ABCD和EFGC是两个边长分别为4、2的正方形,那么△AGE的面积是多少?这里设计的提问(1)及时引导学生探究新方法,偶尔也会发现学生意想不到的想法,并提出最优化的解法;提问(2)能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再一次得到升华;提问(3)是对本题的解题方法和结论作延伸、拓广和应用。通过这样内涵丰富的提问,无疑增大了例题的跨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5.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能够使教师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的情感、态度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师也会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质疑、回答问题也要给予恰当的反馈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对强化学习产生作用。

6.消除盲目自信,提醒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

对于一些中等及以下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概念、记住公式就算懂了,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新知识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应用性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在设计课堂提问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作精心的设计,力求提问方法的多样化,并依据教学实际选择最佳角度,问在学生“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似懂非懂”之处,问在学生“无疑有疑”之间。有这样一道题:已知m、n、p都是正数,并且n<m,求证:。此题证明若用常规的分析法,学生兴趣不浓。如果巧选角度设问:有糖n克,放在水中得m克糖水,则糖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又问:若在糖水中再加糖p克,此时糖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糖变甜了还是变淡了?(变甜了)从而得到。这样,学生轻松愉快地证明了这个不等式。这样的课堂提问,角度巧妙,问题转化自然形象,学生容易理解,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课堂提问的类别

1.回忆提问

一是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需进行深刻的思考,只需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即可。二是要求对概念、定理或公式进行完整表述的提问,这类提问是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数学事实、概念、定理、性质的掌握情况。

2.理解提问

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思维加工的过程,教学内容不同要求学生理解层次不同,思维加工的程度也不同。课堂教学中针对以下几种教学内容把问题设计成理解提问比较合理。一是转化或翻译,是让学生从知识的一种存在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说明学生对其是否理解。二是解释说明。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描述的内容是根据自己的认识,语言需要自己进行组织,以此了解学生对问题是否真正理解。三是用自己的话讲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四是对事实、事件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对比、区分只是提炼出已学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虽然含有分析的成分,但主要心理活动仍然属于理解的范畴。

3.运用提问

运用提问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运用是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运用,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提问

分析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或把各种要素组成一个整体的基本原理。所以学生仅靠阅读课本或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回答的。这就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解释或鉴别,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

5.综合提问

这类问题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综合提问的回答,学生需要在头脑中迅速地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崭新的结论,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6.评价提问

在分析提问或者综合提问后,无论答案怎样出色,都应要求学生分析其理由是否充分,结论是否正确,表达是否准确,对答案进行分析,估计其价值。因此,对评价提问的回答也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在进行这种提问前,必须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思想观念或者给出判断评价的原则,以作为他们评价的依据。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

1、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教师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的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在任何一个班集体中,由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及性格特点等不同,造成接受知识的能力上存在着或强或弱的差异。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的问题,并对提问进行适当地分配,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2、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所提的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易适度。问题过易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问题过难,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不能解答,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起不到提问的促进作用。

3、明确性

明确性是指问题的内容要集中,问题的表述应要措辞得当,清晰连贯,简明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4、适时性

适时性是指要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思考的进程把握提问的时机。最好在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时进行,这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最佳时机。此时,学生思维活跃,跃跃欲试,教师把握好这个时机提问,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解决。

5、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启发性,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问“怎么样”、“为什么”性质的问题,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得到启迪。

6、鼓励性

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提问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标志着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程度,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在无疑处找疑,在有疑处解疑。教师还要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要用强制回答的语气和态度。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热情、耐心地解答。

7、优先性

即先提问后点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学生后教师;先激励后更正。

总之,成功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有助于师生共同成长。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不断的进行教学研究、实践、总结、反思。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成为教学中的智者,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学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