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2009-07-13 09:41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原电池新课程情境

张 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多数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传受已有知识为主,学生未摆脱被动学习的局面,因而难以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一堂课的创新需要设计。设计是基于设想的规划及创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就必须为学生铺垫好适当的“台阶”,让学生沿着台阶往上走,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取新知的学习情境。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要做学习内容分析,旨在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

(2)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课程内容来确定,一节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点问题。第二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第三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重点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允许学生有形形色色的猜想,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不要胡乱猜想。这过程不但可以巩固新知识、扩展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获得成功体验

评价与交流探究结果是进一步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过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通过评价与交流,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获得成功的体验。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人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很难产生出强烈的认知需要。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这其中,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句真诚的鼓励话语,可能带出一批好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可能使这位学生终身铭记。

以上几个环节相互联系,其过程可表示如下:

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实验(推理)探究→体验、创新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分析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认为,新课程教学设计至少应包含下列步骤:

(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

(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

(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

(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

(6)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

a、知识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掌握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b、能力目标:3.能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原电池原理进行探究;

4.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

c、情感目标: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探究态度和科学创新精神。

(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问题

原电池的化学原理由于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

基于学生刚接受电化学知识,所以让学生首先感受。展示:向学生展示美丽的音乐生日贺卡,然后去掉电池,与铜—锌原电池相连,从而说明钮扣电池与铜—锌原电池原理相同,那么,原电池是怎样构成的,它的工作原理又如何呢?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自然过渡到原电池的构成及原理的学习中。

(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

[学生活动设计(分组讨论)]1.教师演示分别用电流计测量下列七个装置是否有电流产生,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教师提问哪些装置有电流产生?即哪些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对比分析、互相讨论从而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

适时地布置练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讲评并指出“相连接”可以是用导线连接,也可以直接相接触。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原电池构成条件的理解。紧接着由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目的———证明西红柿、柑桔等果汁中含有电解质。提供的实验用品——导线、灵敏电流计、小刀。(两块不同的金属材料由学生在自己所带的钥匙中选择,教师备有混在一起的铜质、铝质钥匙供没有带钥匙的学生选用。),通过此实验不仅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到这里,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已基本形成,即:学生主观感受──猜想与假设──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这一条探究之路很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重点:原电池原理。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今天,教学设计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可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原电池新课程情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例析原电池解题策略
2017年7月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产量同比增长2.53%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电学知识在原电池工作原理讲解中的巧妙运用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