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的几种学习方式

2009-07-13 09:41刘洪明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研究性创造性素质教育

刘洪明

【摘要】学习方式的优劣,决定着一个人学习效益的大小,而学习效益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所学成就的大小。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转变传统的继承性学习方式,开始进行创造性学习——问题学习、批判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72年所做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如果我们不实施创造性教育,就会窒息人的创造性精神。传统教育方式下的学习,属于继承性学习,继承已有的知识、文化。单纯的继承,必然窒息创造精神。而创造性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的聪明才智深化到培养每个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上来,如果教师所讲的话善于激励学生投入创造性的能力竞赛,那么,学校里将不会有一个平庸的学生,理所当然地,生活中也将不会有一个不幸的人。”在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需要大量综合型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若能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中让学生变传统的继承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就会在创造性的培养上大见攻效。

一、问题学习

(一)“提出问题”是前提

我国的传统教育不重视“提出问题”的教育。从小到大,学生只有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东西,却没有鼓励养成好问的习惯,培养提问的能力,爱提问的学生反而会遭到老师的反感和讨厌。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学科的钥匙都毫无异义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问,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生物学内容实践性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根据教材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其产生各种疑问,逐步训练学生学会提问。由于学生的思维已被导向深入,因而能在原本无疑之处发现新问题,逐步变学生“不问”为“敢问”,变“敢问”为“善问”,问得精,问得深,问得有价值,有水平。

(二)“解决问题”是关键

问题学习不仅能提出问题,还包括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要有层次性,做到层层递进,解决问题能够最好地锻炼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杜威说:“如果给学生一种问题,这种问题的解决使他立刻得着一种成功的意思和好奇心的满足,他就会把所有的能力都倾注到学习上去。”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阶梯问题情境,以疑激趣,以疑促思,让学生在不断解决新的问题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培养信心。

二、批判学习

现代素质观认为:人的素质是人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积淀、个体内化的有机结合,是人的潜在力量的重要标志。我国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承,学生在学校要无条件听从老师的教导,更不用说在学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对老师质疑。即使在“素质教育”呼声四起的今天,仍是把学生的成绩看得高于一切。认为只要传授了学科知识,讲清了原理就等于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了科学精神,孰不知,“科学永远是一首未完成的交响曲”。在生物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说明科学现有的局限性,要让学生知识现有科学知识也有其不完善的一面。要让其知道科学研究的无限止性,更要勇于让学生知道老师也会受到自身知识的限制,老师并不是真理的化身,从而促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正如达尔文就是在对“神创论”的质疑中,通过自己的思维和长期的实践探索而写出了《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我国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从对“水稻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的质疑开始,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在不断的失败中坚持攻关,最后终于用

杂交方式培养出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

三、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开发了智力潜能,培养了创新意识,最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

生物学科实践性强,学习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尤其是初中生物学,较多内容是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得出书本上的知识结论。这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亦能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只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这一方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

四、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不断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素质教育在个人能力开发上的最重要目标。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学习的主人。众所周知,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特点就是要实现认识上的转化。即在教师引导下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知识体系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财富和能力。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对外界信息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也就是说:一切新知必须建立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才能实现转化。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满怀兴趣地进行认知活动时,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就能顺应这些新知,同时也就提高和发展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而如果学生是消极被动地进行学习,这些新知就不能与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联系,最终只能成为学生机械记忆的内容。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没有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没有充分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对学习的坚持往往就依赖外在的力量。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指在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被动接受学习的客体转变为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主体。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对五类科技人员进行创造性心理因素在科技创造中作用大小的研究表明:在影响创造力的25项因素中,占第一位的都是自主学习能力。足见自主学习与人的创造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自主学习是一种很能锻炼、提高人的创造力的创造性学习。因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多重视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善于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我们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放开手脚,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就会突发猛进地提高!

猜你喜欢
研究性创造性素质教育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