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锋
摘要:高师《钢琴基础教程》是教育部组织专家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以下简称高师音教专业)学生编写的钢琴教材,在音乐院校中有较大的影响和普及性。2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套优秀的教材,已经被社会广泛地接受。《钢琴基础教程》不仅适用于钢琴教学,也是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的重要参考书,对于音乐理论教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结合高师音乐教学实际,对教程中部分作品所包含的复调思维现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钢琴基础教程;复调因素
中图分类号:J6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9)02-0088-07
高师《钢琴基础教程》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与选修课试用教材,由当时上海师范学院的韩林申、李晓平,北京师范学院的徐斐,安徽师范大学的周荷君共同编写,上海音乐出版社于1985年首次出版发行。这套教材除了选用一些经典的练习曲、乐曲、复调作品以外,还选用了一些反映时代风貌、有实用性和较高艺术价值的国内作曲家、钢琴教育家创作的钢琴作品,自发行以来就受到了众多钢琴师生的喜爱,20多年来,已经成为了许多院校高师音教专业或其它专业副科钢琴的指定使用教材,这套教材在音乐院校中有较大的影响和普及性。
高师《钢琴基础教程》共4册,选用作品280余首,包括练习曲、奏鸣曲、变奏曲、托卡塔、创意曲、赋格曲,根据歌曲和民歌改编而成的钢琴小品,以及国内外作曲家、钢琴教育家创作的其它经典名曲,汇集了不同时代作曲家创作的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既包含西方音乐文化精髓,又融入中国民族音乐元素,既是一套经典的钢琴基础教材,又是作品分析的重要参考书。本文结合高师音乐教学实际,对教程中部分作品所包含的复调思维现象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高师音乐教学工作做出一点有限的参考。
一、主调音乐作品中的复调因素
多声部音乐分为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两种,主调音乐是建立在纵向思维的基础之上的音乐形式,旋律作为内容的主要表现手段,运用和声的力度、色彩以及和弦形式的变化,构成各种形式的织体以达到音乐表现的作用。复调音乐是与主调音乐相对应的音乐思维体系,建立在横向思维的基础上,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声部相结合,并以和声为基础构成的音乐形式。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多声部音乐,都基于和声关系。主调音乐作品中可以纳入复调技术手法,复调音乐作品中也可以较多地使用主调手法;复调音乐还可作为主调的一部分。
(一)对位化和声
主调音乐是由旋律与起衬托作用的和声构成的音乐形式,织体类型分为和弦式、和弦衬托式、伴奏音型式、点缀式、综合式等几种。当复调音乐中突出重拍、强音、强调节奏上的效果时,就倾向于和声化的关系对位;当主调音乐中主旋律与音型之间有一定对比,避开同起同落,强调独立性,就属于对位化和声。下例作品既是主调化写作方式,也包含复调化因素,既有主调性和声性织体,亦有对位化声部处理。旋律声部与低声部构成二声部对位,在旋律进行的方向、节奏、自然音与变化音的运用等方面形成对比,中间声部为和声层。
《甜梦》(第二册) 柴可夫斯基
下例中,低音为主持续音,高声部与中声部、次中声部之间既保持着清晰的和声关系,又作了对位化处理。
《致野玫瑰》(第二册)麦克道威尔曲
(二)支声复调的应用
支声复调是复调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在同一时间内,同一旋律的原形和变体相结合,各声部在音程关系上,时而合并成同度(或八度),时而又分开,在节奏关系上,时而一致,时而作装饰变奏。支声复调多见于民间多声部音乐中,这种复调音乐现象也出现在主调音乐写作中。
下例为莫扎特《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中的连接部分,高声部是低声部的装饰变奏,两个声部为支声复调关系。
《奏鸣曲》(第三册) 莫扎特曲
二、综合应用主调写作技术与复调写作技术
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都是属于多声部音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结合起来,以达到音乐表现的要求,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有的作品分别采用两种技术手法构成对比性的段落,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思想。
《牧民歌唱毛主席》(第二册,胡适熙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表现了牧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切感情与衷心爱戴,作品的开始有4小节引子,A乐段共8小节,音乐欢快活泼,是乐曲的呈示部分,高声部是旋律,低声部为伴奏音型,属于典型的主调音乐写法;B乐段共8小节,是对比的中段,如歌的旋律起伏有致,音乐深情优美,属于二声部对比式复调音乐写法。经过1小节连接材料后,进入到再现部分A1乐段。
《牧童短笛》(第四册,贺绿汀曲)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钢琴独奏曲,写于1934年,是作者为了参加俄裔钢琴家、作曲家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钢琴曲”活动而创作的。这首作品也是一首三部性结构乐曲,乐曲的呈示和再现段落采用对比式二声部对位技术写作,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景色: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漫步在绿色的乡间,随着一缕轻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向人们传递着愉快的心情。中段采用主调音乐写成,欢快的旋律和大量装饰音的使用是对竹笛演奏效果的模仿,描绘了牧童嬉戏场面。该作品是一首将中国元素融入西方作曲技术的成功典范,为后来中国钢琴曲的专业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三、复调音乐作品体裁
(一)复调小曲
复调小曲指主题或主旋律内涵较轻,形式简单,结构短小,内部没有经过复杂变化,没有经过充分发展的乐曲。如巴赫的某些创意曲、卡农曲、前奏曲,组曲中的一些舞曲,近现代的一些标题性复调小曲等。小型复调乐曲多半是用单一型主题作各种处理,分节变奏。由于卡农曲、创意曲具有独特的特点与写作手法,这里列举的复调小曲不包括这两种类型。
下例是一首幽默曲,幽默曲是作曲家定下的乐曲名称,是一种活泼而有随想性的器乐。莫扎特创作的《幽默曲》短小精悍,全曲只有13小节,为乐段结构,由a a1 a 三个乐句组成,旋律欢快活泼,材料集中,形式简单,采用对比式二声部对位技术写成,对于钢琴或作曲初学者都是入门的好教材。
《幽默曲》(第一册)莫扎特曲
钢琴曲《盼红军》是根据同名四川民歌改编的一首复调乐曲,曲调抒情优美,表现了老百姓对红军的深情与期盼,全曲27小节,分为两个段落。主要旋律第一次出现在高声部,采用对比式二声部技术写成,共12小节,为上下句乐段,上句为4小节,下句扩展为8小节,整个乐段旋律流畅,风格统一。主要旋律第二次出现时,前6小节在低声部,右手伴以属持续音,等时值的八分音符是“鼓点节奏”的模仿,后6小节在高声部,起到了“再现”的作用。尾声十分简洁,只有3小节,高声部是对主音的肯定,低声部的前两小节分别是主旋律两次出现时对位声部的材料,同时也有补充终止的作用。
《盼红军》(第一册)黎英海曲
(二)卡农曲
由卡农技术构成的完整作品,称为卡农曲。卡农曲的音乐材料高度统一、集中,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卡农曲可以成为独立的作品,也常应用于其它体裁的音乐中。
教程中没有选择独立的卡农曲,但是,在其它体裁的作品中,运用卡农技术写作的段落或片段,多处可以找到。下例是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叙事曲,共七个段落,采用主题变奏写成,每一个段落表达一个故事情节。第二段《山歌》运用卡农技术写作而成,该乐段共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三个声部中两个外声部为模仿关系,中声部属于自由声部,两个外声部的音程距离是八度,时间距离是相隔1拍。
《蓝花花的故事》之2《山歌》(第三册)陕北民歌叶露生编曲
(三)创意曲
创意曲是复调体裁中最灵活、最自由的一种形式,“创意曲”有创造之意,即用一个主题,交替使用各种技巧使之发展,大量使用模仿和各种可动对位技术,如纵向可动对位、横向可动对位、纵横向可动对位、倒影对位、逆行对位、扩大、缩小等复调技术。它不受确定结构、确定技术手段的限制,可以富有创造性地写作。创意曲的结构一般包含呈示、展开、再现3个部分。巴赫创作的《创意曲集》最有代表性,他一共创作了15首二部创意曲和15首三部创意曲,巴赫写作《创意曲》的目的是为他的孩子学习古钢琴,同时,这些作品也成了学习作曲技术的经典教材。
教程中选用了5首巴赫创作的创意曲,其中二部创意曲3首,三部创意曲2首,这里仅对教程第三册96页的bB大调二部创意曲进行分析,这首乐曲为三部性结构,由呈示、展开、再现3个部分组成,作品的整体安排与布局方面,体现了一些赋格思维的特点。
第1—8小节是呈示部分,主题3小节加1/2拍,开始的陈述在bB大调上,主题第二次出现是在属调上模仿,主题的两次出现及调性安排类似于赋格中的主题与答题,这与多数创意曲的安排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创意曲主题第二次出现是在高八度或低八度的位置上模仿初次陈述的主题。
1—3小节是主题的初次陈述及其对句,用二声部八度纵向对位指标写作。
4—5小节是第一间插段,材料来自主题动机,采用卡农式模进与倒影技术相结合写作而成,属于变形模仿,模进的步伐是向下二度,模仿的音程距离是向上六度,模仿的时间距离是相隔一拍,倒影的轴是a音。
6—8小节为主题第2次出现,是主题初次陈述的八度纵向可动对位,调性上转为F大调。
9—16小节是乐曲的展开部分,结构安排与调性布局方面,采用赋格思维,可以分成主题在主调的平行调上展开、主题在答题的平行调上展开、间插段三部分。9—12小节是主题在主调的平行调上展开,共3小节加1/2拍,只保留了主题的第1小节的材料。展开部分开始于g小调,第10小节是第9小节不精确的八度纵向可动对位,第11小节是第9小节不精确的下方四度移位,调性也转向c小调。
12—13小节使用主题开始的动机材料进行展开,与第一间插段一样,采用卡农式模进写成,与第一间插段不同的是不是采用倒影模仿,属于严格模仿。模进的步伐是向上四度,模仿的音程距离是向上八度,模仿的时间距离是相隔一拍。
14—16小节是第二间插段,调性上从c小调向bB大调过度,材料来自于主题动机,采用一系列模进手法写成。
从16小节第三拍开始再现,调性回到bB大调,主题自行模仿,属于赋格写作技术的紧接手法,后面因为终止的需要有所扩展。
(四)赋格曲
赋格是复调音乐中独立的、最重要的音乐形式,它建立在模仿与对比复调音乐之中,通常用一个主题(也有用二、三个主题者)作重复发展,完成音乐的表达,赋格是一种结构严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复调音乐形式,因此在音乐作品中常常被看作是智慧、科学和文明的象征。
赋格曲中,三部性结构较多,二部结构较少,如果间插段具有一定的规模,有较大结构的几个间插段,也有规模较大的多主题赋格具有回旋性结构,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三部性的结构,即呈示部、中间部和再现部3个部分。赋格曲具有情趣的多样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可以表现咏唱、庄严、史诗、歌唱性、赞美诗等内容,也可表现具有舞蹈性、活泼、诙谐的情趣,还可以表现对自然景色的感受、表现愉快的心情。
(五)小赋格曲
小赋格曲通常结构较小,主题没有经过充分发展。小赋格曲和赋格曲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在实际运用中,有的作品分量重、规模大也叫小赋格曲,有的作品分量轻、规模小也叫赋格曲。
一般来说,小赋格曲有以下特点:声部数目较少,绝大部分是二声部,三、四声部很少;篇幅短小,结构发展不平衡,有时没有发展部,像一个省略后的赋格曲;调性布局方面,基本围绕主属运动,不一定出现平行调。少数作品的调性也有相当程度的变化;复调手法运用比较简单,较少运用紧接、扩大、缩小、倒影等手法;音乐的性质较轻小,不宜表现那些凝重、严肃、论辩的主题。
教程中仅选择了一首小赋格曲,即第三册82页的《短小的二部赋格曲》(巴赫曲),下面是对这首乐曲简单的分析与介绍。
作品遵循了赋格曲传统的写法,与一般的赋格曲相比较,展开部分略显简约。其结构包含了呈示段、中间段和再现段3个部分,主题的长度为3.5小节,由abc三种材料组成,旋律连贯流畅充满活力。主题开始于c小调,在g小调上答题,对题材料是a的变体,完整主题出现4次,一次单独呈示,两次伴以固定对题,一次伴以自由对题。不完整的主题(只有1小节)出现5次,每次伴随的对题有所变化。
在主题之间有3个间插段,第一间插段(Ep.1)4小节,由一系列的模进组成,材料方面,主要来自于对题材料和主题材料c,调性方面,g小调—c小调—bE大调。第二间插段(Ep.2)2小节,材料取自于主题材料a,调性为f小调,用模进手法写成。第三间插段(Ep.3)1.5小节,调性上,逐渐向c小调过度,也是用模进手法写成。下面是结构示意图:
注:表中的“C”表示固定对题, “C”表示自由对题,“(C)”表示表示不完整对题,(T)表示不完整主题,“Ep.1—4”表示第一间插段,长度为4小节。
(六)帕萨卡里亚
帕萨卡里亚是一种西班牙民间舞曲,属于固定低音变奏,由一个段落的固定低音组成,由主题及在它上面的旋律的多次反复组成的乐曲。结构上通常是8个小节,中间可有句逗,但句逗一般用一些方法掩饰,一般采用三拍子,现在也有采用二、四拍子的,音符时值较大,常常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和全音符,速度中庸或较慢。主题一般单声部引入,主题本身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可参与音型变化或做简单变奏,也可拆开在两个声部中运行。
教程中选用了一首帕萨卡里亚作品,即第三册60页亨德尔创作的《帕萨卡里亚》,由于该曲主要采用主调技术写作,故本文不作研究。
四、对比式复调应用
对比式复调是常见的一种复调音乐形态,由两个相对独立的旋律相结合,从结合方式上可以分为单对位和复对位。如果几个声部只可能按照一种方式结合,称为单对位;如果几个声部除了一种结合方式外,还有新的结合方式,称为复对位。
(一)构成对比的因素
对比关系是复调音乐的基础,常见的对比因素有:节奏对比、旋律对比、自然音与变化音的对比、音区对比、音色对比、强弱对比、调式调性对比、声部进行方向对比等等。
下例是节奏对比,是两个具有不同的节奏类型旋律的结合。乐曲采用了上简下繁的节奏,上方声部采用了节奏简约的大时值音符,下方声部采用节奏相对复杂的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
《阿拉伯风格曲》(第一册)布格缪勒曲
对位声部在旋律上的对比主要表现为旋律线的对比,如上下、平直、波浪、跳进、级进、高点位置不同等。下例在旋律结构长度上构成对比。
《欢乐的牧童》(第三册)黄虎威曲
下例是声部进行方向对比,两个声部构成反向关系,对比效果强烈。
《浏阳河》(第一册)湖南民歌 陈静荠编曲
(二)织体类别
在二声部对位中,有时两个声部都具有主题意义,即将两个不同性格的旋律结合在一起,每条旋律都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且有一定的形象意义;有时一个声部具有主题意义,另一个声部起陪衬作用,共同完成乐思的表达。
下例的低声部为主要旋律声部,高声部为伴衬声部,采用等时值的音符,节奏具有较强律动性,旋律流畅,线条清晰,对主要旋律起着陪衬和烘托的作用。
《欢乐的牧童》(第三册)黄虎威曲
(三)纵向可动对位
在变形结合中,两个旋律的音高关系或声部位置有所改变。如原形中上声部的旋律变成了下方声部,或者两个声部在音高上有所改变,或者既交换声部,又改变音高。
下例是巴赫《二部创意曲》的片段,原形为该曲的2—4小节,变形为该曲的11—13小节,在变形结合中两个旋律的音高关系和声部位置都有所改变,为纵向八度可动对位。
《二部创意曲》(第三册)巴赫曲
(四)横向可动对位
在变形结合中,两个旋律的声部位置不变,音高也不变,但在时间关系上有所改变,这种对位方式称为横向可动对位,也称为“蟹行对位”。
下例的原形是三声部对位,是作品的1—3小节,高声部和中声部是模仿关系,低声部是自由声部。时间关系上,高声部比中声部晚1小节出现,变形是作品的第7—8小节,这时,高声部却早3拍出现,两个旋律的声部位置没有变化,音高也没变(原形中*出的f2变成了变形中的g2,这是守调答题的需要)。
《三部创意曲》第八首(第四册)巴赫
(五)倒影
将原形中旋律音进行的方向加以变动,原为向上进行的,变为向下进行;原为向下进行的,变为向上进行,音程关系不变,结果就象水中的倒影一样,所以称为倒影进行。
下例选自黄虎威创作的《欢乐的牧童》,这里只是将倒影技术用于旋律发展。原形和变形都采用主调写法,伴以活跃的伴奏音型,使旋律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原形是g羽调,变形为a羽调,在旋律声部,原形与变形的关系是以d为轴的倒影关系。
《欢乐的牧童》(第三册)黄虎威曲
五、模仿式复调应用
模仿式复调也是一种常见的复调音乐形式,是与对比式复调相并列的另一种复调音乐织体,其特点是:主要旋律(或主题)在一个声部出现后,紧接着又依次在其它声部出现。模仿的要素有:方向、时间、音程。模仿的主要特点是可以保持音乐材料的高度统一,保持音乐不间断地运动,有追逐的效果,各声部在不同时间是模仿关系,在相同时间是对比关系。
(一)严格模仿
严格模仿又叫定格模仿,指模仿声部对开始声部的音乐材料,在旋律进行方向、音程关系、节奏形式等方面不加任何变化而进行的模仿。严格模仿可分为简单模仿和卡农式模仿。简单模仿也叫局部模仿,只模仿开始的片段,然后自由发展。下例采用简单模仿写作,对开始声部模仿了一次,重复了一次,然后转入对比式复调写作。
《子弟兵和老百姓》(第二册)陈铭志编曲
下例是卡农式模仿,属于连续不断地模仿,模仿声部不仅模仿开始的部分,接下去的部分也依次模仿。
《二部创意曲》(第三册)巴赫曲
(二)变化模仿
又叫变格模仿,指模仿声部对开始声部进行模仿时,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其加以改变,使模仿结构中两个声部的旋律形态出现了差异。常见的变化模仿有倒影模仿有扩大模仿、紧缩模仿、逆行模仿、自由模仿、节奏模仿等。
下例采用倒影模仿,第1小节中的高声部为开始声部,第2小节的低声部为模仿声部,模仿声部以d音为“轴”,采用倒影的形式对开始声部进行模仿,两条旋律的音程、节奏关系不变,旋律运动方向相反。
《二部创意曲》第1首(第三册)巴赫曲
(三)模仿式复对位
与对比式二声部一样,模仿式二声部也可以采用可动对位技术来写作,模仿复调的两个声部,在横的方面是模仿关系,在纵的方面是对比关系。下例是按照二声部八度纵向可动对位技术来写作的卡农,原形为F大调,是一个低八度,相隔1小节的模仿复调,变形转入C大调,将两个声部交换了位置,其音程关系按照八度纵向可动对位指标处理。
《二部创意曲》第八首(第三册)巴赫
(四)卡农式模进
卡农式模进是模仿与模进相结合的复调技术,由模仿与模进两部分构成,是一种展开乐思的有效方法,能够保持音乐材料的高度集中,具有追逐效果和紧凑感,在赋格曲写作中,常常使用卡农式模进来写作间插段,在主调音乐中常常用于展开部和连接部,也有用卡农式模进写成的独立的卡农曲。
下例模仿的音程距离是向下十二度模仿,时间距离是相隔2拍,步伐是向下二度。
《二部创意曲》第13首(第四册)巴赫曲
卡农式模进也可以采用变形模仿,如下例,模仿方面的条件为是相差1拍,以a为轴的向上的倒影模仿,模进步伐是向下二度。
《二部创意曲》第14首(第三册)巴赫曲
六、结语
高师音教专业是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根据培养方案,每所学校都开设了相应的必修课程,其中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成为该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许多理论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往往沿袭作曲系的教学模式,在教材选择、谱例准备方面出现随意性,比较凌乱、不系统等情况时有发生,没有体现师范的特点,势必造成教学效果的差异,这与科学的教学规律背道而驰。
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高师复调音乐教学内容必修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针对性,既要满足音乐教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也要满足将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更要充分体现新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钢琴基础教程》不仅是一套优秀的钢琴教材,也是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的重要参考书。书中收集了古今中外不同时代,不同风格、各种体裁的各类优秀而有实用价值的作品,涵盖了从初级到中高级程度的教学内容,出版20多年来,已经被社会广泛地接受。选用对这套教材作为音乐理论教学的分析谱例对于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音乐理论教学需要提供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学生熟悉的谱例,通过对这些谱例的分析也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特点与表现、织体类别、组织形式、结构规律,让学生尽快地把握作品的音乐思想与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音乐教育专业其它必修课程的教学,使之发挥更大的综合效应。 因此,这套教材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何更加充分与合理地利用这套教材所提供的作品资料辅助教学,将是音教专业理论课教师应当给予重视的课题。
责任编辑:马林
参考文献:
[1] 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86.
[2] 段平泰.复调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79.
[3] 赵德义 ,刘永平.复调音乐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7.
[4] 朱世瑞.中国音乐中复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92.
An Analysis on the Polyphonic Element in Rudimentary Lectures on Piano
Wen Feng
Abstract:
Rudimentary lectures on Piano, a piano material written by experts for music-education major, which has relatively good influence on students in music colleges. More than 20 years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is lecture, as a set of excellent material, has been accepted by society .It is not only apply to piano-education, but also an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book of composing techniques, and it even has supplementary effect on music theory .For those reason above,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n analysis on the polyphonic elements in this book.
Key words:
Rudimentary Lectures on Piano; polyphonic 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