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泽敏,许惠君
摘要:大学生是党的重要群众基础,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职责。以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为核心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培养党的后备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党的助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大学生;群众基础;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4—0225—02
一、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核心
(一)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能不能广泛吸收并以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化社会各阶层精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能否永葆青春活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知识分子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之一,越来越成为社会各阶层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群体和青年的有机统一,能否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其成为党最坚实的群众基础是高校各级党政组织必须始终关注的问题。只有不断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把大学生培养成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才能不断地提高党的群体素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而使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才能使党永葆青春活力。
(二)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坚持社会主义一百年不动摇,关键在于青年。青年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现在和未来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能否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后备军。青年大学生毕业后,都将奋战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能否将他们培养成爱岗敬业、富民强国的能手,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
(三)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坚定不移地跟党走,自觉成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只有始终把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和自己的成长成才需要相结合,才能有真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找到自己成长成才的动力。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用党的先进性吸引凝聚大学生,用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鼓舞大学生,使当代中国一切有志青年都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真正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二、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的内涵
(一)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就是要着眼于培养党的后备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党的后备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首先要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只有与祖国命运与人民愿望紧密结合的理想才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远大理想,只有融入了体现时代进步和民主精神的爱国主义信念才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崇高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就需要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民族的振兴结合上下功夫,就要在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结合上下功夫,就要在大学生的青春和时代精神上下功夫。其次,要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教育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党对大学生的凝聚力、感召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限憧憬。
(二)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就是要着眼于培养党的助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首先要在帮助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下功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成为党的助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就成了一句空话。其次要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下功夫。青年大学生富于理想,拥有知识,不易受陈旧陋习的约束,保守思想最少,最具有创新的潜能,最具备创业的闯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要营造创新环境营造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创新活动,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既要与时俱进,也要循序渐进;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三、以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为核心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个根本目的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这些原则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直接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也就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出合格的“四有”新人。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
能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觉悟的社会主义新人,既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在我国现阶段,就是要使大学生接受我们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并且充分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个人自身利益的一致性,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成为他们的共同理想。所以,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看党的政治主张、政治信仰和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否为广大青年学生所认同。在教育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的目标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应摆在第一位。只有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才能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的道德和纪律来约束自己,才能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强大动力。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具有对内动员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它既是一项政治原则,又是一个道德规范,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就是要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地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形成维护国家民族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感,使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高校要针对大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倡导者和实践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人才基础。
(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高校德育的现实要求
改革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主题,改革强调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创新强调开拓创造,以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发明深化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在解决和回答一系列新问题中创造出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时俱进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坐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社会交往更加广泛,但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不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重大的人生课题面前,往往陷入迷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就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需要。“八荣八耻”,将“耻”字重新置于人人应当关注的突出位置,是要使人们在重视荣誉感的同时,也要确立正确的羞耻观,不但犯罪的事不能做,错误的事不能做,连同蒙羞的事也不能做,更不能以耻为荣,荣耻不分。这就为大学生理想人格建设从正反两个方面设定了不可动摇的新坐标,从而使学生明荣辱之分,知荣而勇为之,知耻而力避之,形成推动奋发向上、文明正义的强大内在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夯实党的大学生群众基础为核心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参考文献:
[1]孟俭红.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新论[J].社会主义研究,2004(3):82-83.
[2]赵勇.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J].求是,2006,(2):23-24.
[3]阚和庆.社会阶层变化对党的群众基础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理论探索,2008,(1):55-58.
[4]吴迪.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J].高校教育管理,2007,(6):81-83.
[5]李惠康,吴怀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2):207-208.
(责任编辑/石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