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军事交往特征探析

2009-07-09 06:15周玉明,朱颖琦
学理论·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中美

周玉明,朱颖琦

摘要:中美军事交往以1989年美国政府以北京“6·4”政治风波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制裁”为分水岭,至今大约经历了20年不平凡、不平坦的历程。本文以中美军事关系中断、恢复的循环反复为线索,归纳总结出几个重要特征试作探析,即:中美军事交往时断时续、跌宕起伏;美方应对中美军事交往受阻负主要责任;高层接触往往对中美军事交往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中美;军事交往;高层互访;台湾问题

中图分类号:E0-05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4—0018—02

新中国成立后大约30年间,即到1979年中美建交以前,两国军事关系基本上处于敌对状态,中美军事交往无从谈起。1979年中美建交以后的10年间,随着两国、两军高层互访的逐步展开,中美军事交往异常繁荣,整体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1989年成为中美军事交往的分水岭。从1989年至今,中美军事交往走过了不平凡、不平坦的20年历程,以这20年为一个考察区间,本文归纳出几个重要特征:

一、中美军事交往时断时续、跌宕起伏

中美军事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学者在描绘中美关系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坏不到哪去。”从某种程度上讲,用这句话来形容两国的军事关系似乎也不为过,但近20年来的中美军事交往又并非平淡无奇、不愠不火,而是时断时续、跌宕起伏。其间,1989年、1996年、1999年、2001年和2008年,中美军事交往曾五次中断,每次都令人印象深刻,影响都十分消极。

1989年的“对华制裁”。20世纪80年代可谓“欣欣向荣”的中美军事交往因美国政府以北京“6·4”政治风波为借口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制裁”,致使两国关系全面倒退,两军交往也戛然而止。直到199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惠滋访美,随后,美国国防部长佩里于10月访华,中断了5年的两军正式交往才得以恢复。

1996年的“李登辉访美”。两国军事交往还未来得及重新步入正轨,1995年5月,克林顿政府就悍然打破将近17年不准台湾当局最高层领导访美的“禁令”,高调宣布同意李登辉访美,随后,中国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导弹发射演习,震动美国朝野。中美关系回到了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也直接导致正在恢复的两军交往告停。

1999年的“炸馆事件”。1996年以后,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曾显露出由“阴”转“晴”的势头,两军交流和互访也逐渐增多。然而,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再次开了中美关系的“倒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随即宣布推迟中美两军高层交往。

2001年的“撞机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1年4月1日,美国驻西太平洋的EP3预警侦察机闯入中国海南岛附近上空,与中国歼击机相撞,中美关系降到“冰点”,两军军事交流和互访活动全面叫停。

突如其来的“9·11”事件给僵持的中美关系创造了“破冰”良机,迅速将两军交流重新拉回正轨。其后,双方不仅建立了副部长级的定期磋商机制,并确立了多层级的军事人员互换留学和访问的制度,而且还建立了一些在紧急状态下规避直接冲突的制度。2003年,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访美,标志着两军交流全面恢复。

2008年的“对台军售”。从“9·11”事件后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算起,两军关系度过了整整7年的“美好时光”,军事交流获得全面发展。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10月3日,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执意向台湾当局出售价值64.63亿美元的先进武器,对中国的核心利益构成了直接威胁,致使中美军事关系再次“脱轨”。

自此,中美两军一些原定的互访和其它交流活动被陆续取消,两国国防部年度工作会晤被暂时冻结,两军关系受到重大影响。直至新近上任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华才出现转机。然而,今年3月“无瑕”号事件的发生让本不平静的中美关系再次经历了一次重要考验。

综上不难看出,近20年来的中美军事交往可谓历经风雨,既有高潮,又有低谷,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并不少,中美军事交往的阻力依然没有消除。

二、美方应对中美军事交往受阻负主要责任

中美军事交往20年来所走过的道路为何时断时续、跌宕起伏?两国军事关系5次中断的原因在哪里?答案显而易见,即美国不断挑起争端阻碍了中美军事交往的正常发展,究其根本是美国始终未放弃对华遏制的战略及心理的影响。每次两国军事交往走入低谷甚至是中断,大都是由美国视中国的核心利益于不顾或是蓄意向中国挑衅所导致。

美国屡次拿所谓的“台湾问题”做文章,这也成为阻碍中美军事交往的最大症结。30年前,中美建交公报就“台湾问题”讲的是非常清楚的,其中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原则就是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事实上美国并未一直恪守一个中国的政策,有时只是“光说不做”。以美国“对台军售”为例,在“八一七公报”中美国承诺对台军售应在质与量上逐渐递减,达到最终的解决。这一点美国很明显没有做到,而且恰恰相反,正如上文指出的那样,导致最近一次中美军事交往中断的直接原因就是美国执意向台湾出售价值64.63亿美元的军火。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在美国“国家政策中心”(CNP)发表演讲后回答记者询问时,直言批评美国对台军售“严重违反了美国对中国的庄严承诺”,已对美中两国、两军关系造成巨大负面冲击。

而且,即便是在美国“积极”表示愿意恢复中美军事交往并在不同场合多次透露想与中国接触的信息情况下,美国高层依然未在涉台问题上改正其错误做法和理念。身肩恢复中美军事交往“重任”的希拉里在飞往日本访问的途中,竟然还向媒体表示,美国将依据《与台湾关系法》继续协助台湾防卫,出售防卫性物资给台湾。因此,尽管中美军事关系总体走向积极,但中国对美国推动中美军事交往的主观动机并不能抱有过于乐观的态度。只要美国不改变其既想接触又想遏制中国的矛盾心理和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的错误做法,那么就不能排除今后中美军交往类似“时断时续”的境况还会发生。

因而,中美军事交往能否恢复常态并保持积极的势头,关键是要看美国对自身问题的认识是否到位以及对华政策将如何调整。

三、高层接触往往对中美军事交往起主导作用

中美军事关系是两国战略利益体现得最为直接、最为敏感的前沿地带,是集中反映两国关系本质属性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两国政治关系趋于正常化时,军事领域的正常化也随之向好,但相对滞后于其他领域;两国政治关系恶化时,军事关系却往往首当其冲。可见,政治关系不改善,中美军事关系也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善。

回顾20年来中美军事交往的历程,高层接触成为两军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往往起着巨大推动甚至主导作用。在这20年中,中美军事交往的第一次中断时隔5年后通过中美两国军方高层互访才得以恢复,2001年“撞机事件”导致的两军交往中断又是在“911”事件后两国最高领导人通话接触基础上重新走上正轨的,而反之美国克林顿政府接受李登辉访美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对核心利益的关切于不顾,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中美军事交往的中断。由此,中美政治、军事高层的接触对中美军事交往的影响可见一斑。

为什么竞选时将中国称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布什政府执政的8年中,中美军事交往反倒度过了7年的“蜜月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两国高层成功进行了接触并取得了相互的理解和尊重。两国领导人经过适时、有效的政治会晤,在较短时间内布什政府给美中关系做出了定位,即中国是美国的“利益攸关方”,两国需要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这无疑为两国、两军交往保持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布什在其总统任期内4次访问中国,其中,上台仅一年内就两次来华,而且先后相隔时间只有4个月,在其执政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先后接待中国国家副主席和国家主席的来访,这种高层次、高规格、高频率的互访在中美关系发展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国军事交往成果丰硕,并在一些诸如建立中美军事热线等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将两国军事关系连续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四、结语

历史无数次地证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军事交往需要在中美两国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不断向前迈进,关键在于两国、两军能否在一些重大战略问题上准确权衡和正确把握。中国希望与美国友好,无意与美国为敌,中国的发展模式和文化传统也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军队奉行的是积极防御的基本战略,中美友好有利双方、惠及世界,对此美方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目前,中美两国、两军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和矛盾应属双边交往的常态。但如果美国总是抱着“冷战思维”看世界,不时散布“中国军事威胁论”,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心存疑虑,对中国合理的军力发展说三道四,对中国的国防费开支妄加指责,对中国的核心利益蓄意挑衅,那么必将影响到两国、两军关系的正常发展。

今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会晤期间就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达成了共识,为推动中美军事交往理性发展定下了基调。中美两国、两军应以这一关系框架为遵循,切实增强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沟通和协调,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使中美军事交往不断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中美
美国商人与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谈判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中美人人贷(P2P)不同运作模式下的差异及原因解析
中美初任警察岗前培训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差异分析
中美体态语具体差异研究
中美投资和贸易谈判研究成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