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都是以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观为理论指导,实践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受到高度重视,这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尤显突出。学生虽然掌握大量语言知识,但其运用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却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非常有限,其有效运用英语的能力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4—0206—02
一、引言
传统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这种模式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单调、呆板,教学过程程式化、填鸭式教学严重;2)以教师为中心;3)学习成绩与考试与四、六级考试挂钩,侧重阅读,忽视口语;4)将语言拆分成零散的语法、词汇、惯用语等语言点进行分析、对比;5)忽视课外学习内容和活动的安排;6)教师与学生交流少。[1]由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各种模式已滞后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大学英语教学界对教学模式转轨达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共识: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从知识型教学转向技能型,由知识为本转向技能为本;2)确立新型英语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以考察交际能力为目的;3)改革教学方法,从重“教”转向重“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4)教学手段多样化,由“书本+黑板”型转向多媒体教学;5)扩大教学视野,由“语言技能”提升至“跨文化交际”。
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1.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的模式
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用英语组织教学是实践性的具体表现,它的特殊性在于英语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手段,它有利于将教师的教直接转化为学生的练。[2]外语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向学生介绍有关外语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和驾驭语言的能力。迈克尔·韦斯特(Michael West)指出:“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叶斯帕森(O.Jespersen)说:“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外语和使用外语。”的确,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是精讲多炼、学以致用的最佳途径,经常性地输入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输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经常性的复现,是克服遗忘现象最有效的办法。同时,用英语组织教学是英语学习良好精神风貌和成就感的保障。再者,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思维结果都必然要在语言中反映出来。[3]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重视教法,忽视学法,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相反,它主张挖掘学生自身的已掌握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深切地感知,学生的需要成为一切教学活动的源泉。[3]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充分吸收语言输入,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关键。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要担当起输入信息的主要任务,从而保证所学内容的关联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求他们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从原来的传授者变为身兼多重角色:教师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教师应积极、真诚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贡献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或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给出一些良好的建议;教师是学习策略的培训者,为学生找到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教师是帮助者和资源,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成果的检测者,为学生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反馈,尤其是在语法和测试等活动中,教师的这种作用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的合理引导,而不是保姆式的全程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一目了然的:学生的潜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和学生能够不断地进行需求分析;课程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在有效的实践中逐步培养英语的交际能力;学生之间互教互纠、交流学习经验成为可能;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学风、良好的精神风貌将英语学习导入良性循环。
3.任务型教学模式
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要尽量采用“任务形”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追求的是语言习得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即大量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语言的真实使用,学习者的内在动机。任务型语言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任务型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然后学习者进行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回忆在进行主要活动时所需要的单词和短语,也可以学习一些对进行该任务很重要的新单词和短语。任务中,学习者一对一或分小组进行活动(通常是阅读或听力练习或是解决问题的练习),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是如何完成任务的,他们的结论是什么,最后他们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把发现介绍给全班同学。任务后,把重点放在语言上。强调任务中的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并进行练习,并就学习者在上一个阶段的表现给予反馈。成功的任务设计应达到: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能使学生在课堂内演练生活真实交际时所需要的语言技能;能激活学生心理和心理语言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持积极的态度,明白犯错误是正常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采用各种各样的任务,可以使学生有机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在交流中学会交际。这种交流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表达的意义上,以运用语言和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这个阶段的语言活动通常可以在小组或结对练习中完成。应体现以下特点:贴近生活的语言使用环境;交际的双方之间有信息差;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或创造性。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有利于发挥大学教师和学生创造能力的新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可帮助学生培养在真实环境中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用看得见的方式体会自己的进步”。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是为了交际而运用语言,不是为了学习语言用法而运用语言,学生的注意力在语言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
4.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
我国的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对社会文化因素却视而不见。由于忽视了语言使用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大部分学生尽管语法知识掌握得很好,词汇量也很大,但严重缺乏得体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往往把本民族文化内容盲目地套用到外语交际中去,以至出笑话,这种语用失误的例子可以说是俯拾皆是。Byram提出:“语言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摆脱自己固有的文化而轻而易举地获得另一种文化。”语言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的,语言背景、情景、内容都离不开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对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了解。[4]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传递了各方面的知识。因而,外语教学一方面是在语言中教文化,另一方面又是在文化中教语言。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培养语用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在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下,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同时并举、相得益彰,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文艺、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土民情、社会传统、民族习俗等方方面面,对于存在文化差异之处有意选择语用难点进行讨论,让学生有机会观察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逐渐培养学生对其差异的敏感性。
5.多媒体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的传授,教学手段单调,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过程中兴趣索然。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创造优化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教学情景,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得以生动形象地将历史事件、人物、地点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画面动感,易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习内容易记难忘,不容易产生乏味感。听、说、读、写、译等各种技能的训练有机协调于同一时间段,真实的材料、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场景、可反复使用、资源共享等特点保证了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和效率。相关调查表明多媒体教学模式方便了学生课内课外语言输入,有利于强化语言学习过程,如果将多媒体教学与交际法教学结合起来,效果更佳。在有的学校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包括问题导入、进入课文、演练、讨论总结和结束五个部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展开活动,尽力营造有利于交际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教师在教学的五个步骤中保证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以突破课文的难点,突出重点,渗透素质教育内容。问题导入体现真实性原则,联系学生熟知的物、事展开话题。进入课文部分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化背景,使用多媒体软件的课文讲解部分,做到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其中穿插学生朗读、师生问答、同学之间问答,用问题引发课堂讨论。然后是处理难句和篇章的分析和翻译、重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演练部分主要是通过表演运用所学词语及短语的表达方式以达到消化、巩固的目的。
三、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各种模式之间是有机协调统一的,为了取得改革的理想效果,我们需要对教师、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加以通盘考虑,在具体的实施中对参与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整合。这其中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提高无疑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决非是一个蓝图,而是一段旅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润清,戴曼纯编著.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胡春洞著.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孙玉梅编著.现代英语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束定芳,庄智象编著.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张正东著.外语教育学[M].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