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兴趣之水,浇习作之花

2009-07-08 02:57周淑君
科教导刊 2009年26期
关键词:因势利导实例新知

周淑君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这对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素质是有意义的。在习作教学中,应该精选实例,领悟新知;组织活动,适时点拨;因势利导,强化兴趣。

关键词兴趣材料生活因势利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在学习中对某门功课产生较高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强,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学习的创造思维就活跃。反之,学习被动,效果就非常差。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事实上,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它是智慧的触发器、才能的生长点、求知的原动力。兴趣是可以激发的。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 精选实例,领悟新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需要以经验来做概念的支柱。而作文知识往往比较枯燥、抽象,教师不宜采取直接灌输的方法,而应设置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以生动形象有趣的实例为先导,引入新知的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把生动具体的实例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趣味材料中的认知因素,就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它往往能使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进而点燃学生求知与求学的欲望。

需要注意的是,提供趣味性的实例,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因而不宜停留在材料所反映内容的趣味性这一层面上。如果仅仅满足于课堂上一时的有趣、热闹,而不使趣味与新知结合起来,学生的新奇感就不能持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精选材料,挖掘有趣的材料之中的新知识,并揭示出材料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为了让学生掌握“巧设伏笔,前后照应”的写作知识,笔者特地从刚刚出版的《故事大王》上挑选了一则趣味性很强的故事《母猪获奖》印发给学生。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就忍俊不禁,产生了阅读的冲动。故事内容更引人入胜:一条经过训练的母猪在关键时刻居然冲进湖中救出了一位落水少年,并由此获得了美国人道协会授予的“史提曼”奖。这是该协会专门给见义勇为的英雄颁发的。读完之后,学生个个兴奋不已。不过学生手上的文章有关母猪会游泳的伏笔被事先抽去了。待学生复述故事时就会发现,这篇文章似乎在前面少了点什么,这是教师要求他们试着补出缺少的内容。师生共同完成之后,再要求他们细读故事,体会巧设伏笔之重要,并掌握其一般的程序与方法。

这种安排不仅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迅速将有关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种把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的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2 组织活动,适时点拨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生活充实,作文才不会感到无话可写。有人以为小学生接触面窄,生活单调,缺乏体验,缺少素材。其实,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接触面也是较广的。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传递手段日益先进,传播速度的迅速,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学生每天接触的知识不仅仅只限于课堂上、书本上的,有许多是从家庭、社会、和他人的交往以及广播电视中得来的。他们接受的、脑子里存储的各方面的信息是相当丰富广泛的。学生不缺少生活、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大胆创新。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学会表达。在作文时自觉扫描自己的“材料仓库”,选取感受最深刻的题材写出新颖独到的文章来。

为了给学生做出示范,有时在作文课上就可以围绕训练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以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同时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学生有了素材,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佳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人云亦云了。实践表明,每学期安排2-3次活动,在活动后进行作文,效果颇佳。如在讲完场面描写的有关知识后,组织学生搞一次传话比赛。首先传的过程非常激动人心,各组都不甘示弱;其次传的结果令人捧腹大笑。当各组最后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传话的内容,却与原话大相径庭时,全班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由于活动本身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引进了竞争机制,满足了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特点,搞得非常成功。在精彩的表演之后,我趁热打铁,布置大家写《有趣的传话比赛》,要求大家结合刚学的有关写作知识,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从台上台下精选几个有趣的镜头表现集体活动的愉悦。这时,学生们的胸中都涌动一股写作激情,感到不吐不快,连一向视作文为畏途的学生也感到有话可写。这种活动由于是当堂遇到,记忆清晰,因而学生兴致勃勃,加之教师的点拨恰到好处,这次作文佳作迭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如能运用恰当,不仅能使学生感到饶有趣味,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的兴趣,学会具体的表达方法,促进情意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 因势利导,强化兴趣

作文教学既需要按部就班地进行,同时也需要进行因势利导。所谓“势”,就是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客观形势和学生的认知状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从看似平常的事物外表,寻找出蕴含的教育教学因素,将其纳入自己的教育教学轨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样才能避免刻板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因势利导实例新知
浅谈课堂应变技巧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怎样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过招”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新知
新知速递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