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明
摘要文章从梳理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国家重点学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笔者对于此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重点学科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国家重点学科的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按其建设思路与发展状况进行划分,大体经历了启动、摸索、发展三个阶段。
启动阶段:1986—1992年。以1986年原国家教委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而开展的调研预测工作为起点,以1992年4月开展国家重点学科检查工作启动前为终点。这一阶段启动了第一次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探索了我国国家重点学科评选的基本程序及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形成了我国国家重点学科基本的学科框架与布局,开启了对部分学科实行重点建设的新思路与新局面。
摸索阶段: 1992—2001年。是对启动阶段工作的一次系统梳理与总结。这一阶段总结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经验,探索了国家重点学科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与“211工程”的衔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了第二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通过这次评选,使国家重点学科总量增加到964个,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和布局得到调整和优化,基本适应了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通过这次评选,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和覆盖面又有所增加,共设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86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94个,体现了国家重点学科服务国家建设的需要。这一阶段总体来说,一是国家重点学科总体数量得到了发展,结构和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二是加强了对国家重点学科的管理和制度化建设,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奠定了基本的框架与格局,为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2 我国国家重点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国重点学科经过20多年建设,办学条件和科研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但不可否认,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我国国家重点学科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国家重点学科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通过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我国有一批优势和特色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已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但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学科主要集中在少数学科,无论从学科的覆盖面,还是从国际一流学科的数量上来看,我国国家重点学科与世界发达国家国家学科的整体实力与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2.2培养和造就学术大师和优秀创新团队和任务依然重大
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一流的学术大师和优秀的创新队伍是国家重点学科的核心所在,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根本保证。我国国家重点学科从整体上之所以在国际上还缺乏较大的影响,关键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大师的缺乏,因此,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学术大师的任务依然严峻。
2.3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
科技创新平台是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尤其对理工学科而言,高水平、系统、齐备的科技创新平台更是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必备条件。我国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单位相比,在科研条件和环境上,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国家重点学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3 对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考
3.1国家重点学科既要有基础,也要不断创新
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仅有继承是不够的。国家重点学科存在和发展的根源是服务于国家需求,国家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创新的原因在于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国家重点学科要瞄准学科国际发展前沿,把握国家的重大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究方向,这是国家对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使命所在。
3.2充分利用国家和高校的人才政策,强化学术队伍建设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重心是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回国。要借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国内科研条件和待遇改善之势,利用好我国引进国外优秀人才的相关政策,加强与出国留学人员的联系,为其提供良好科研条件与待遇,做好国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二是要利用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一储备人才库的作用,通过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三是要建立起良好的相关制度。通过完善人事制度和科研制度,建立起引导所在单位的人员开展科研、勇于创新的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引导本单位人员积极开展科研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