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林
摘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中小学生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种要素构成的。这四种要素在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根据这一特点、本文认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可以分成四个步骤来进行、从而使学生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意、导之以行的目的。
关键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索
1 联系教材、晓之以理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学要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着手。道理认识是指人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等行为准则及其社会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而道德认识的形成,又包括了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思想品德课道德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有关的道德概念、道德概念的掌握却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概念。在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本中,系统地、地安排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就每篇课文而言,都包含着一个主要思想,如“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教育”等。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来提示这些概念。如“看图明意讨论法”、“故事讨论法”等。这样,学生在心灵中对所接触的具体事实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自己总结概念,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道德概念。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引导和概括要把握住理解在“家”、在“真”,也就是说要联系实际,这样才能让学生领悟。道德评论是运用道德概念对已有的事实或言行从道德意义上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从中小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规律来看、是由近及远、从行到知、从他律到自律的。因此,品德课教师不仅在经常利用教材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出正确的评价,同时还要结合教学活动,有意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和评价能力。
2 巧设情景、激发情感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道德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不当之处珠道德情感呢?我以为:首先必须造就一个美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同学们对学校的热爱之情,良好向上的校风班风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身边美好的事物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陶冶,使之逐渐形成自学的情绪体验,以培养成积极的道德情感。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要巧设教学情景。如生动的故事大赛、活泼的游戏表演等。都可以唤起学生的激情,并与教材中的人物思想产生共鸣,形成情感体验。这样充分把学生带入了角色,很自然地的使学生进行了情感体验和情感锻炼,产生了良好行为的动力,实现了由“知”到“行”的第一步。
3 引入实践、锻炼意志
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道德意志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道德意志是指学生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克服内部障碍和排除外部障碍,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引起的行为决定。对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病根是严格要求学生,凡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就一定要求他们做到。同时,根据中小学生意志力弱的特点,还要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如教师根据不同的意志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要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经常督促检查。使学生在道德意志的养成的实践的基础上,由原来薄弱意志逐步过渡到较强的道德意志。当然,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要寓爱于严、严而有方、要做到循循善诱,只有这样,学生的道德意志才能够被锻炼出来。
4 课外延伸,引导行为
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或单纯的说教能够奏效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来导之以行、要架起这座由知到行的桥梁,光靠每周一节的思想品德课是不行的,它必须通过课外延伸来完成。怎样向延伸呢?我认为道德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同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共青团、少先队活动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阵地,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课的不同课玵的教材特点,通过一系列的班队活动来完成。二是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长期生活生长的环境,对他们的道德行为的养成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品德课教师要联系家庭、社会来进行教学,如家长会上要对学生提出统一的道德要求,学生在校内或社会上的活动可通过共青年团、红领巾监督岗来监督和评分,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想抱负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道德行为品质。因此,教师要利用时事教育,对学生进行下面引导,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