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忠诚
摘要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中,更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拓展物理教学思维
1 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引发学生探究反思。例如,在物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遵循什么规律,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例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而铁块沉入水底?(学生通常会回答因为铁块重)再进一步问:用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为什么浮在水面上?这个实例使学生对因“铁重而下沉的”结论产生了怀疑。思维中出现了疑问,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 引“趣”
富有趣味的东西,能引起学生思维。例如,在讲流速和压强关系时,取一只漏斗和一只乒乓球,问:漏斗广口朝下,用力向漏斗细管吹气,漏斗广口下的乒乓球会如何运动?学生普遍认为乒乓球将向下加速运动。实验演示,奇怪,乒乓球并不向下落,而是向上飘动。学生认为这一定有什么奥秘,因而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在此基础上,请每个同学拿出一张薄纸,要求不对纸直接作用使纸上卷。另外在讲热传导时,在做好的纸盒内装水,用酒精灯对纸盒底部加热,当盒内的水已沸腾了,下部纸盒却安然无恙。像这类“纸锅烧开水”、“喷泉”、“煮金鱼”等生动有趣的实验,会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盎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从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置悬念,引入新课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教学灵活多变,物理知识广,涉及领域多,学生不易牢记,但也可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勤学多问,从而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利用物理实验、物理直观情景,物理学家传略和历史故事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出学生浓厚的兴趣,达到理想的效果。
3 善“议”
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讨论,讨论中引发学生思维.例如,在讲“密度”一节时,为引导学生建立密度的概念,问;如去商店打酱油,打一斤售货员用提桶提一次,打两斤则提两次,为什么酱油的质量数可以用容积来量度?学生讨论后会得出:体积相同酱油的质量相同,酱油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进一步引思其他液体,如醋、水等是否也有如此的性质?再进一步问固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质?由以上问题的讨论得出:一切均匀的物质都具有其质量与体积之比m/v=定值(设为p)的性质。教师再提问不同物质对应的P是否相同?经过讨论,可以概括:不同物质对应的P值不同,P反映物质的性质,由此,很自然地引入密度的概念。可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议论,可以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概括性,进而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 功“难”
无难,用不着开动思维机器;畏难有碍于思维发展;功难,使学生在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例如电学中,电压一节很抽象,将电压比作水压,将电源比作水泵,将电流比作水流。再如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如果将导体比作街道,将电子的运动比作汽车在街道上行驶,那么,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小就很好理解了。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达到对抽象内容的理解。
5 争“辩”
辩者必须旁征博引,据理力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运动和力时,日常生活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点“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教师讲多少遍,学生还是很难接受,一遇见问题就会出错,如果在学生阅读完课本的基础上,采用辫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提出错误观点“桌子不推不动,树无风不摇,说明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滑冰不用力蹬冰,就会停下来,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问学生:“我的观点对吗?”开始,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错,不同观点的学生争论得面红耳赤,他们列举大量的事实,像百米跑运动员、空中飞着的足球等事例反驳教师的观点。辩论的结果,赞成教师观点的学生越来越少,教师最后“缴械”宣布自己观点是错误的。然后做书上的实验,小车在三个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滑行,实验通过滑行距离不同引导学全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把容易混淆的知识抛出,适时组织课堂争论,这对引发学生思维大有好处。
总之,上述介绍的几种引发学生思维的方法,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掌握,互相穿插渗透,有机结合地运用,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点拨为主导,狠抓双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独立型、探索型、创造型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才能达到引发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