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桦
摘要本文利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提出建设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几点策略,希望对我国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心理教育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①提出,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这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我们要以此为指导思想,全面深入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全方位、多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找到适合本校情况的最优解决方案。本文将借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提出解决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建设的几点策略。
1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他认为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叫做保健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而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叫做激励因素。它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我国高职院校在进行心理教育师资建设上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高校管理者应当更加重视激励因素,因为只有它才能为心理教育师资建设带来更好的工作成绩。
2 我国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1)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配置不合理。我国高职院校专职心理教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承担心理教育的老师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心理学正规教育与培训,多数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缺乏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一般习惯于说服教育,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反而促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2)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开展对心理教育教师专门的心理学培训。据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承担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②报告显示,近三年来,高职院校中有78.95%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心理学培训,仅占5.26%的教师平均每年参加过一次。参加培训人数之少,惠及面之窄,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建设不得不令人担忧。
3 利用“双因素理论”建设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几点策略
(1)明确并落实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实行持证上岗。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叫做激励因素。运用到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建设上来,建议用制度规定担任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接受过正规系统心理学教育或者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对人进行精神激励属于激励因素,对人进行物质激励则属于保健因素,而激励因素的作用力要远远大于保健因素。在对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建设上,我们可以采取给予在心理教学上表现突出的教师优先晋升、优先培训的机会,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达到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也是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
(3)适当运用“保健因素”,明确并落实心理教育教师的待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他们面对的是一群思想价值观处于波动期的学生,其次,他们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再者,我国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现处于起步阶段,心理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只有在实际中摸索,摸着石头过河。由此可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要比普通教师工作量更多、心理压力更大,必须给予其较高的待遇来鼓励他们进行工作。但必须注意的是待遇的提高是有限制的,不能盲目增加其工资和福利,以免带来内部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