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珍
摘要:目前,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走向了边缘化,面对这一现状,本文通过分析对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就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正确定位,高职大学语文教材的建设,以及探寻有效的大学语文教学手段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语文;高职教育;现状;对策
大学语文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在目前一再强调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却面临着非常尴尬的地位。针对这种现状,本人就大学语文课的地位、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的语文水平等方面对广西某高职院校2008级会计电算化和工商企业管理两个专业的两百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本人结合该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对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大学语文教改对策的初步探索。
一、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
如今,汉语言文学在国际上魅力四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钻研这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可是目前在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却不断受到其它课程的挤压,成了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本次所调查的会计、工商两个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一学期,周课时两节。对于这门课程的开设,许多高职院校都有共同的感触:当今社会的市场环境、就业状况,对学生的培养、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学校一般注重专业课的培养,对于大学语文课程,即便开设了,其处境也是很尴尬。据调查,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大三的学生基本都在校外实习,因此学校就不得不压缩课时,对一些公共课程则能减就减,这也成了大学语文课受到挤压的原因之一。此外,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6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够重视对大学语文的学习。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大量专业课程和英语考级的压力,即使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学生们花在外语上的精力和热情也是远远超过了母语。
但是,与此同时,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却摆在了我们面前。在调查中,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较差。许多高职毕业生与人沟通交流词不达意,写份简历都抓耳挠腮,即使有个人的观点也苦于无法表达。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应正视问题、积极探寻解决的对策。
二、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正确定位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总结出,大学语文面临尴尬地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一味强调技能、技艺,从而使得各类培训考证成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教育导向中就产生了功利的思想,对人文教育的认识也就有了偏差。其次是大学语文教育自身存在问题。由于受到其它课程的挤压,教学课时少,导致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少、无法走进文化内核,学生学到的内容少、无法接触文化精髓的局面,致使原本精彩纷呈的大学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因此,正确认识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首先,在面对高职教育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相比基础较好的本科生来说,高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低,学习自觉性差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一点很容易形成学生不良的性格因素,他们比起进入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来说,心灵更加脆弱,更加容易产生自卑、自闭、消极悲观、不思进取、贪玩、自私、易怒、好斗等一些让我们看起来很不理解的行为。我们知道,从事任何一种专业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他所发挥的作用都以其整体的人格表现出来,而没有良好的人格素质,则难以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如果不建立在对高职生的良好心理、人格、人文素养的教育上,那么,所谓的职业教育也只是一句空话。要使高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们必须适应现代企业用人标准的需要,强化对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而要做到这一点,仅仅靠一些丰富的课外活动,蜻蜓点水式的讲座是远远不够的。而思想政治课的说教式教育早已使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大学语文能够以其独特的人性化、感性化、情理化的特点内化学生的心理,达到宁静其心智,净化其心灵,从而在较短的大学生活中使其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因此,人文素质课的大学语文应当成为各级各类高职专业的必修课。
其次,大学语文课是学好其它专业课的基础课,是实现学生良好人格教育的基石。华东交通大学布嗣会先生早在十多年前就指出:“语文是开发智力的工具,语文水平越高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就越高”。优质的大学语文课对学生们的表达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他们以后的工作与生活境界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帮助。未来社会不仅需要电脑作为工具、需要数字与符号来表达意思,还需要用语言、文字和社会交流。语文课以其综合性、文学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育是情感教育,是爱的教育。它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在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健康人格,为大学生开阔眼界的基础课程。因此,大学语文以其课程自身的优势,应当成为各级各类高职专业的必修课。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高职教育本身发展的要求,及教育人的发展观来看,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应该处于素质教育课的地位。
三、进行大学语文教材建设
通过调查发现,在所调查学生中有83%的学生认为需要更换目前所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现在高职高专学校大学语文教材很不统一,但是绝大多数教材的编写体例却是大同小异,无一例外是“范文选读”,选编一些文学名篇,或按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或按诗词、散文等体裁,或按古今文学史年代发展等作为脉络而编写。课前提供阅读提示,课后附带思考练习。体例与中小学雷同,不能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语文本应有的给人感性体验、给人审美感受的功效。
大学语文主要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特别是把以往可能在应试教育中丧失了的这种兴趣重新激发起来,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当学生有了这方面兴趣后,在他们以后的一生中,便会不断地积累学习,受用无穷。从长远角度来考虑,也就等于提高了学生素质。因此,高职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必须注重三点原则:一是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二是高职高专学生培养的实际需要;三是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特点。这样可保证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指导并帮助其提高个人的时代感、使命感、责任感,并强化其心理与个性品质。因此除了一些传统篇目的选编外,还可以选编一些目前在国内外非常畅销的励志性书籍以及能够体现现代人的生活特点、情感因素的现代优秀作品来作为教学内容。之所以多年以来大学语文不为高职教育教学所接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语文时代感的丧失。所以说在我们的教材中将选择主要针对高职生特点和时代精神的文章,通过励志、人文精神、价值观念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通过塑造职业精神再次来影响其形成健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四、探寻有效的大学语文教学手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8%的学生认为对目前的大学语文课不满意,最主要是因为教学方法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语文之所以在职业院校中不受欢迎,与大学语文本身多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而死板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说是关系到大学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归纳所调查学生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出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所期望的大学语文课应该是有活跃的氛围以及畅所欲言的环境,而不仅仅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模式;二是教学方法应该更加灵活,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语文与影视、音乐、美术等结合起来;三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进演讲、辩论等更多丰富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
针对学生们所提出建议,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在知识的广度、深度、时代性、鲜活性、前瞻性上更加突出,实现与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达到心灵的沟通与共鸣,并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与其个性权利。大学语文教学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使课堂在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生动性、深刻性等方面良好结合。要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各学科的知识来认识问题,在故事性、通俗性、趣味性的讲解中让语文学科知识与我国传统的道德、伦理、文学艺术融会贯通。同时,大学语文必须推行多样式教学,比如可以通过讲座、征文、论坛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语文素养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收益和乐趣,这样大学语文才能实现提高学生文化与审美内涵的目的。
因此,要真正摆脱大学语文目前在高职教育中的尴尬地位,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使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同时,还需建设真正能够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大学语文》教材,更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教改对策的探索将是一个永久的话题,随着社会和学校的发展,将会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俞克新主编.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探索与教改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潘美明.《大学语文》与高职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3).
[4] 沈潜.高职高专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