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满东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农村基层学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建设,要求教育工作者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合中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也就是说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育当中,不仅改变传统教学中单调的教学模式,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科内容,同时也丰富、拓宽学科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可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使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让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是素质教育和实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和,怎样达到最好的效果,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要更新教师观念
现在学校的整合课虽然已经开展起来了,但仍有部分教师为了整合而整合,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混合在一起,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巨大意义和作用。所以,首先应更新教师的观念,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的质量,不是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摆样子。例如,利用PowerPoint或FrontPage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的演示文稿或课件,形象地传授知识,而且信息即时传递和反馈,这样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工具,实现以往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另外,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者做不好的事。这样的“整合”才能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
要提高师生素质
首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将现有的课程结合信息技术的使用,以便能出色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具有更高的素质。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其次,在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大前提下,可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等等。从学生这方面来说,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不要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每一学科有她自身的魅力,就在于探索学习者未知的知识领域。因此信息技术利用的好,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吸引学生,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既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又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而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合理使用教学课件
课件的使用和选择原则应以突破教学难点为根本目的,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课件在课堂的切入点应以不影响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且符合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和连贯性为原则,不能随意切入。
课件要有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整个课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是否符合学科的规律,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既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大局,又要切实可行,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既要学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深刻认识学科教学的精髓与内涵。只有这样,使信息技术教育带动了传统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教与学的各方面改革,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有效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同时也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等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能够真正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全方面发展的合格人材。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彭店子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