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洪雷 于文明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规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初步拥有亲近、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意识,培养对大自然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认识自然、科学探索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自然的过程、与自然对话的过程,更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物理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爱美本性,把追随真、善、美作为生活理想,鼓励学生扬起生命的风帆,去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通过物理学所负载的自然和技术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逐步净化学生的心灵。
美的感受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欣赏般地领略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讲光学知识一章里,可以了解到:人们由于对光明的追求,竟可以用三基色组合出各种颜色,表达出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光的折射原理可以让人们用凸透镜将整个世界缩于手中,用照相机可以将瞬间变成永恒。感谢科学家的智慧,更应感谢大自然的恩泽与馈赠;声现象中,可以感受到规则的振动发出的优美旋律,认识自然界声现象中的简单和有序;热现象中三种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水蒸气凝华产生的极其规则的雪花、美丽洁白的冰花与朦胧晶莹雾淞,体现生活中的对称美,让人们不由得去感叹大自然的造化。
在物理学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特点:自然状态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处于平衡状态。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这一距离,斥力便起主要作用,分子间相互排斥;当大于这一距离时,引力便起主要作用,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微观世界分子间的这份不离不弃、和谐相处,竟与人们之间的微妙相处有着惊人的相似,如同叔本华所说的人们之间若即若离的“刺猬原理”,彼此之间太近了,便会滋生事端发生分歧,太远了又会心生思念、牵肠挂肚。
物体间力的相互性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如同生活中人与人间的相互尊重,你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由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只有保持对自然虔诚的尊重与爱护,才能得到它的恩宠与庇护;而如果对它肆无忌惮般地掠夺和践踏,换来的必然是惩罚——无情肆虐的台风,排山倒海的海啸,那便是它对不敬的回应!
简单机械,大大增强人们改造大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能力。力拔山兮气盖世,已不再是项羽的专利;愚公移山的矢志不移,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书中的寓言故事。现代的机械装备,完成移山填海的壮举,也实现人们多少年来的夙愿追求;杠杆的原理:F1L1=F2L2简单而美的公式,体现人生亘古不变的哲理:省力杠杆的代价是费距离;省距离的代价是费力;而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这体现的不正是人们的付出与收获的哲理关系吗?索取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不劳定无获,付出总会有回报。这个人们探索讨论的上千年的话题,在这里竟给了人们如此明了的阐释。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人们生存的哲理。
科学规律的认识过程也给人以美的感受。例如在声现象一章中涉及到的回声现象。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皇帝每年都要到这里来祈祷上天,在圜丘的天心石上祷告:“苍天保佑,五谷丰登。”当他听到远比自己平时说话大得多的声音时,认为那是老天爷显灵,觉得自己的虔诚感动上天,其实不过是回声造成的;而生活中所见到的海市蜃楼,也不是海外天山,只不过是光的折射;是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曾经被人们神话过的许许多多的疑问。固然,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能现在还解释不了,可是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这些疑问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物理知识告诉人们:超自然的能力是不存在的,那些非科学的迷信活动,只不过是心术不正或别有用心的人图谋不轨的手段。
美的感受在启迪人们学会欣赏美的同时,也引导人们去创造美。美是自然规律的内涵,也是人们追求的境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麦克斯韦的电磁波理论,折射出自然规律的简单与和谐。人们在发现美,同时也在创造着美。是物理知识引导着人们用欣赏的眼光来感受它的广袤与奥妙,美妙与和谐;从内心深处亲近、热爱大自然,追求真、善、美。正是由于对美的追求,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磁场的启迪下,通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现电磁感应,进一步揭示电和磁的相互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师的精心备课和授课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物理科学美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作者单位:1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中学;2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