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小娟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提出了“多认少写”的新理念。在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样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认字,以便及早进入阅读阶段。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这么多的识字量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如果还是照老办法让学生机械的识记,重复的抄写,那结果就只能是事半功倍,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那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让学生认得快而不忘记呢?笔者在几年的识字教学实践中有了几点心得。
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有了识字的愿望,识字将会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效率自然就会很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办法,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1.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会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表扬鼓励。有一位特级教师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笔者都给予肯定、表扬,就是说得不好的,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笔者常挂嘴边的是“你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你真了不起!”“你真勇敢!”“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有时,学生说得好,还会和学生一起鼓掌,于是学生识字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教给学生方法,促其自主识字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
1.运用字理识字。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教学“稻谷、禾苗、庄稼”和“杨柳”、“桌椅”、“松柏”时,引导学生观察两组词的偏旁与意义的联系,学生很快了解到“木字旁”的字一般与树木有关,“禾字旁”的字一般与庄稼粮食有关,在以后遇到类似的形声字,就知道通过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来认字了。
在会意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字的部件的组合来猜测字的意义,如在教学“歪、看、笔、尾”这几个字时,引导学生了解“不正就是‘歪”,学生恍然大悟,很快知道“把手放在眼睛上就是‘看”,古人用的“笔”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毛。这样,学生很快学会了这种识字方法,并能举一反三。
2.以旧带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认为学习者的“前理解”、“前结构”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只有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信息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理解。在学习了一部分基础的常用字后,在学习新字时就鼓励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生字来记忆。如在记忆“白”时,有的同学说:“我用学过的‘口来记,在‘口的上面加‘丿,里面加横,就是‘白。”有的同学说:“我用学过的‘日来记,‘日上加‘丿就是‘白。”
三、调动多种感官,强化第一印象
俗话说“先入为主”,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一定要给学生以强的刺激,使学生的第一印象强烈、持久。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的注意大部分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可以利用声音、图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以加深对生字的第一印象。
1.擦亮眼睛,看一看。在板书时,笔者总是有意识地将一些字的部件分别用上不同的颜色,把易看错的笔画也写成鲜艳的颜色,让学生一目了然。尤其是教学关于色彩的词,“白”就用白色写,“绿”就用绿色写,孩子对颜色很敏感,识字的效果也很好。
象形字的教学可以利用图片先导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再逐步出现现在的简化字,通过图文对比,寻找前后的联系,加深印象。
2.解放身体,动一动。低年级的学生是最富有想象的,他们的思维既形象又活跃。在生字字形教学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身体动起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如教学“人、从、众”时,笔者就让孩子们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字形。人:一个学生单独张开腿站;从:两个学生并排张开腿站;在他们后边一个孩子站在凳子上,他们三个合在一块就变成了“众”字。在学生自己的想象中,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很快就熟记了这三个字。又如在教学“抱、跑”等一系列表动作的字时,先让学生分析字形、偏旁,实记生字,然后再出示单个生字,让学生根据生字的意思,做出相应的动作来,避免了机械记忆的单一枯燥,让学生在身体动起来的同时,大脑也有机地动起来,在这样的“动”中,强化了记忆,避免了使用时的混淆。
3.开动脑筋,想一想。在遇到比较难记的字时,笔者总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记忆,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在记“听”字时,笔者就问学生们:“听”,明明是用耳朵听,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学生们都陷入沉思,突然一个学生说:“我想是这样的,是一个人用耳朵在听嘴说话,‘口就表示嘴在说话,旁边的‘斤就像一个耳朵。”大家都觉得说得有道理,顿时,教室里掌声一片,“听”已经深深印在了他们的心里。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让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选择巧妙的识字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