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理想课堂从关注学生开始

2009-07-06 05:19王金梅于春宝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心灵情感思维

王金梅 于春宝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的一门学科。有人说:“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语文也好似一位美人,她的闭月羞花令人陶醉,她的举手投足令人崇敬,她丰厚的底蕴令人叹服。”然而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却全是高考模拟训练场,优美的散文、激情飞扬的诗歌,都变成了习题训练,本来是最有活力、最具灵性、最有趣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学科,变得枯燥无味,不仅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反而让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讨厌这门学科。因此,语文学科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如何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接近理想、更具魅力,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于漪老师也常讲:“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优美的心灵,培养他们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要塑造学生优美的心灵,作为教师,就应该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爱好兴趣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崇尚民主、平等,不愿受条条框框的约束,他们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烈,他们善于质疑、对社会人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与看法。同时他们身上也有明显的缺点,比如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情感脆弱、意志品质不强、不善于吃苦耐劳。作为语文教师,对当代中学生施教时不仅要深入了解他们的这些共性,而且要练就一双慧眼,把握它们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陶行知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有可能轻松愉快的投入学习,才会有更多灵感的火花、新奇的见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为学生创造一个情感世界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学生的情感尤其容易在情境中产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使学生身历其境,受到熏陶。要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去,让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与作者的喜怒哀乐发生共鸣,才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于漪老师是最讲究声情并茂、熏陶感染的。在讲《春》时,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春风荡漾、草长莺飞、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升级、无穷的力量。”讲课一开始,于老师便把学生带进了美妙的春色之中,学生也被这样的意境所感染,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情景。《庄子·渔夫》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倾心于语文,受到课文中优美的事物、崇高的思想、机智的语言所感染,然后以自己丰富的情感、热烈的激情和有魅力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激荡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心有所感,智有所启,情有所思。

三、为学生创造一个兴趣世界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都说明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教师要根据中学生好奇、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充分利用语文科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如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动脑动手动口动耳动眼,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

科技的发展也丰富了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以直观便利、省时高效等优势越来越多的被一线教师所使用,不仅能拓展课堂容量,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视听,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学生诵读了课文之后观看相应的电视剧片段,比较异同,通过比较,加深理解,升华认识。学习《再别康桥》时,通过展示康桥的优美图片,将学生引入旖旎迷人的康桥,借助录音录像等手段,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氛围,以帮助学生体味诗人对康桥的眷恋之情。

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是语文之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仅凭一堂课、一本教材是不够的。拓展语文课堂,将语文与生活相融,语文天地会更广阔,学生思维会越活跃。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投入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在大雪的早晨,让学生玩味“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果;在肃杀的秋天,让学生体味“但寒烟衰草凝绿”的萧索;在夜晚静坐窗前,遥对星空,思接千里,神游八极,写下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此外,一个富有情趣的店名,一次精彩的演讲,一句绝妙的春联,……都会让语文学习妙趣横生。刘国正先生也说过:“课内和课外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只打开一翼,自然飞行无力,只有双翼并举,才能自由飞翔。”

四、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世界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决定着学生的语文能力,因而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需要在思维方面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于漪老师曾说:“一堂课教学效率高不高,要看学生在课堂内是否活跃,当然这不是形式主义的、按电钮式的活跃,而是思维处于积极状态的真正活跃。”她还说:“教师不是把整理好的预先包装好的一批批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充分参加探索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千万不能因赶进度而丧失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自学时能从词句表面深入到篇章,由点及面,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尤其在一些看似寻常实则关键处设疑,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有一句“东京也无非如此”,大部分学生都会一带而过,然而于漪老师巧妙设疑:“为什么此处用‘也?”学生思考分析后就会读出其中鲁迅的满腔悲愤。

此外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为学生设置适宜的条件,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对于学生的问题,尤其是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浅显的,但决不能漠视,因为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不跨出第一步,就难以有百步后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如逆向思维的方法,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发散思维的训练,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自己的魅力:可以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相信只要我们多关注学生,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用真情与智慧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语文课堂就会“激情飞扬”!■

猜你喜欢
心灵情感思维
情感
台上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心灵小语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