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政治课堂五法

2009-07-06 05:19张爱娟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评价

张爱娟

1.灵活使用教材。新课程理念的创新推动了教材改革,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建构的基础。新教材不再以学科知识为系统,而是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矛盾,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新教材内容呈现方法更加新颖、活泼,主要采用问题(基于生活)、情境(基于案例)、体验(基于活动)等形式。可以说,新教材中处处有活动,时时有活动,这些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景,学生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真正体现了“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面对教学资源不知如何选择利用。其实并不是教材所有情境内容都适合学生,有时教师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提高解读、分析、整合、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活动要精选巧用,灵活处理,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联系和融合,以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之目的。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特别是对于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要结合教材灵活地加以处理,为课堂教学服务,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其可读性、趣味性强,学生喜欢读。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呈现方式体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学生能够读通、读懂。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指导学生粗读、精读、跳读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感受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由“教材”向“学材”的转变。在学生自读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和指导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问题。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有“人”的观念,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把问的权利赋予学生。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提问,用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提问,并且帮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这样做,一是会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二是唤起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三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思维。

一般来说,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借助于《思想品德》课本中的材料和插图,经过思考都会产生不同层次的问题,只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提出或不敢提出问题。这种学习的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不仅需要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导问”。

“导问”,即教师指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源于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表明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而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于学生外部。因此,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要优越于教师。把教师引导的重点放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上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展开,问题得以显露,学生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也无形中得到提升。

3.灵活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上,为使学生对新课程、新内容发生兴趣,教师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多媒体中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且极易受到干扰,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在教学结束之前,也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升华,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通过多媒体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小栏目,如“个案分析”、“生活场景”、“今日说法”、“中国在线”、“忆往昔”、“焦点评述”等,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

在多媒体材料展示形式的选择上,要灵活掌握。比如可适当制作一些漫画、动画,下载一些图片,剪辑一些影片资料,整理一些新闻报道等等,但不管怎样选择,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出教学效果最大化,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学,在兴趣中用,以增强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

4.指导小组合作实现课堂互动。小组合作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如在教学“交友要讲原则”时,老师出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六个小组。每一个同学只要积极参与本组讨论、发言,就会为本组争得一份胜利品,得胜利品最多的组就是比赛冠军。先让每位同学看课文思考三分钟,再让各小组讨论五分钟,然后汇总到大组长处,最后进行比赛。按先组长后同学的顺序进行,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当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让每位学生得到发展的目标。

5.多种方式评价学生。新课程下评价的主体是多方面的,传统考试评价方法的主体是学校教师,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标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新课程下课堂评价必须提倡多种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因此,要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如学生对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观念、效果、习惯、动力手能力和自律能力(包括自己的优点或长处,弱点或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为了培养学生宽于待人、关注他人的情感,让学生来评价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材评价
教材精读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