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续文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作文教学倍受瞩目和青睐。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摸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作文指导——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封闭型的作文指导,都是一读范文,二命题(或给材料),三讲解,四提要求。无数反馈信息表明,如此指导,学生写出的作文从立意到构思,甚至遣词造句,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如果改为开放型,情况大不一样。所谓开放型,就是将作文指导分两次进行:作文前,结合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精要简明地介绍一点写作基础理论知识,侧重文体知识;作文中,再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具体提出修改加工意见。或许有人摇头,说如此无异于纸上谈兵。然而,作文确如古人所说:“定体则无,大体则有。”各类文体的文章,还是有其“规”可循,有其“方”可行的。所以,作文指导就要简要地讲讲有关“规”和 “方”的知识,这是必要的,可行的。比如,写议论文,就简要地说说议论文的思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至于应当提出什么论点,应当选择哪些论据,应当从哪些方面论证等,大可不必统一“指导”。
在作文指导中,如何鼓励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呢?
1.在作文拟题中,让学生独出心裁,展现个性。“题好一半文”,引导学生拟出新颖脱俗、富有个性的题目至关重要。作文拟题,不是一手包办,而是要让学生根据所学单元的要点,依据教材的“例子”自己设计题目。这就在出题选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教给学生拟题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巧用修辞,学生在以“生活”为话题的拟题训练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拟出了富有个性的题目:《生活是本无字的书》、《生活是五味瓶》、《生活是良师益友》。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求异思维拟题。例如,以“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为话题拟题,学生从反面立意,拟出了《愚公移山不如搬家》。针对“孟母三迁”,学生拟题为《污浊的环境更能造就人》。还可以引导学生巧用联想和想象拟题,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展现个性,如以“爱心”为话题,学生拟出了《奉献爱心》、《爱心传递》、《爱心连锁店》、《爱心行动》、《爱心永恒》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巧设悬念拟题,结果学生拟出了《美丽的谎言》、《爱的醒悟》、《日子在发霉》、《外酷等于内酷吗?》等个性十足的题目。另外,还可引导学生利用歌词、诗词名句等拟题。总之,学生在拟题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张扬了个性,展现了自我。
2.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张扬个性,展现自我。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那么,如何让中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呢?
首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拓展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扩写、续写、插叙、补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拓宽他们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心游万仞,思接千载”。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一些篇目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为之加上一个结尾。在教刘禹锡的《秋词》时,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的基础上,把它改写成一篇赞美秋天的优美散文。又如在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因本诗比较含蓄,要求学生对天上的人、街市、物品等展开具体的想象,学生想象出了:房子是面包做的,街道是金子铺的,晚上星星来点灯……对于物品间的交换,学生想象为“你给我一个美好,我给你一个快乐。你给我一个和平,我给你一个幸福。你给我一个微笑,我给你一个健康……”学生想象神奇、大胆、丰富,各有特色。
3.启开学生心扉,放开学生手脚,引导他们放言高论,勇于展现自我,进行创造性写作。中学生是一群生龙活虎、感情丰富的人,他们观察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而世上万物都有其多面性,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放开胆量,学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努力解除学生的心理束缚,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鼓励他们写自己的真实生活,摆脱作文俗套的老框框,启发学生在构思上敢于标新立异,在写作形式上做到多样化,在写作手法上不拘一格,真正达到立意新、选材新、写法新、语言新。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无处不在,作文无处不在。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口头作文比赛、读书活动、学生当评委评课文、当主持人、才艺亮点展示等活动,不仅可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能让学生敞开了心扉,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展示自我、敢于标新立异。如一次口头作文题目《说酷》,学生是这样说的:“我认为酷可分为外酷和内酷。外酷是指穿着时髦,风流倜傥,酷味十足。而内酷则是指心地善良、纯洁,乐于助人,品质高尚……我希望同学们不要装酷、扮酷,而是做到真正的酷。”在《老师,我想对你说》这个题目中,学生是这样说的:“老师,您的一丝不苟、您的严谨治学令我们敬佩,您的无微不至、您的细心周到使我们感激。可您有没有想到过分的爱也是一种伤害,由于您的关爱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吹雨打,由于您的疼爱我们就像折了翅膀的小鸟,无法自由自在的飞翔于蔚蓝的天空。假如没有您,我们就如迷路的羔羊,找不到回家的路,假如没有您,我们就无法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您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亲爱的老师,我想对你说,我们再也无法承受您沉甸甸的爱了,请您打开温室的门。”学生放开心扉,敢于展现自我,敢于标新立异。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鼓励他们勇于展示自我,张扬个性,这样才会写出富有创造性的文章。
二、作文批改——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一大沉重负担,白天改不完晚上改,在校改不完带回家改。教师花的精力和时间很多,学生所得却很少。教学论告诉我们,作文批改应当是师生共同的思维活动,应当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传统批改的明显弊端在于局限于教师一方。
如果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立即会出现崭新局面,立即会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指导学生自改,二是组织学生互改,三是组织学生集体改,四是教师批改。同一篇作文,一般需用几种批改方法。因为同一方法用长了,难免模式化、程式化,乃至僵化。
三、作文评讲——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传统的作文评讲是“一言堂”,教师一个人唱独脚戏,朗读优秀作文、剖析典型病例、指导修改等。学生长期处于接受者或被审批者的地位,这实际上是“满堂灌”、“填鸭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反映。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无论是优秀习作,还是典型病例,都可以变教师一个人评说为师生共同议论,各抒己见;师生相互切磋,各显其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方式能使师生高度协调,产生同步共振的高效果。自然,有时会出现分歧,但是真理越辩越明,经过讨论,评价会逐步趋于一致,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