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本香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入故事和适时地结合时政内容,既能吸引学生,又会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思想感染。
一、引入故事,激活课堂
几乎每个人都爱听故事,小时侯可能是每天晚上听着大人讲故事入睡,白天在听老师讲故事中学习知识,学生们伴随故事的音符从儿童向成年过渡,跨入青春期的大门。作为老师,更愿意用美妙的故事开启学生人生最美丽的春天。思想品德课要想生动吸引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所蕴涵的能力、情感价值目标有更深的领悟,达到思想品德课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故事辅助教学,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难报三春晖》时,为了让学生感悟父母的恩情,笔者把三个故事制成电脑课件放入了教学过程中。
故事一:《羚羊飞渡》: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朝年轻羚羊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向悬崖对面跳过去,紧跟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试跳成功!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落了山涧。紧接着,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的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同学们,老羚羊坠落下山涧会有什么后果呢?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读了这则故事我们有什么感想?(生答略)
故事二:《骆驼跳深潭》:在烈日炎炎下,一群饥渴的骆驼正在沙漠里行走,如果再喝不到水,它们将马上面临失掉生命悲剧。这时候眼前出现了一潭水,骆驼们狂奔到潭边,但是潭水既深又浑浊,小骆驼怎么也喝不到水,这时一只老骆驼纵身跃入潭中,潭水顿时升了上来,小骆驼们马上喝到了水,而老骆驼却再也没能回到地面上。为什么老骆驼要跳入深潭中?
故事三:毕加索小时候不爱学习,贪玩,学习成绩并不好,还经常逃课,教师经常把家长叫到学校进行批评,一段时间后,父亲非常气愤,说:“你太让我失望了。”但毕加索的母亲却不这样看,她说:“孩子,你对学习没兴趣,你可以发掘你别的方面的长处,你一样可以很优秀。”在母亲的鼓励下,毕加索对自己没有丧失信心,发现自己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刻苦练习绘画,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画家。当成名后,他在每一幅作品上都署名“毕加索”,而“毕加索”并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母亲的名字。
以上三个故事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父母的爱的伟大,父母对我们的无私奉献,从而感悟父母恩情,增强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意识。
二、引入时政,激活思品课堂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笔者很明白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发挥最显著的德育功能,是笔者多年来努力探究、不懈追求的动力。
比如“坚强”这一话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不管是从课本上,还是从生活中;不管是过去历史上,还是现在每天身边所发生的人和事,有许多体现坚强的事例,学生已经耳熟能详,它们无一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激励着他们。遇到“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一内容时,当时正是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为了使学生关心灾区、关爱亲人,培养爱心,增强学生对坚强的领悟,笔者仔细从网上搜寻下几幅图片制成电脑课件,适时地引入了课堂。首先,笔者用谈话法引入:“同学们,几天前我们国家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灾难降临,财产损失,死伤人数已达几万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关注灾区,其中有这样几幅画面在感动着我(播放画面)。”
画面一:这是从废墟中努力向外挣扎着的一只小手,这只小手中紧紧地攥着一只笔,不知他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地震发生时不知他正在写些什么,在被废墟掩埋时做过怎样的挣扎。
画面二:这是一位幼儿园教师,今年刚刚二十六岁,拥有花一般灿烂的笑容。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她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她没有选择逃跑,而是一次又一次从教室中救出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奔回教室时,楼房坍塌了,她被永远的留在了废墟中。
画面三:这是一位十三岁的小男孩,身体的大部分被压在了楼板下,只露出了头部,在救援人员到达时,他还与救援的叔叔们谈笑,他的乐观坚强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但他还是没等到人们将他救出,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画面四:这是一位中年男人,他把妻子绑在了自己身上,他的妻子几天前就已经停止了呼吸,他不舍得妻子走,他要自己用摩托车把妻子送到火葬厂,亲自送妻子最后一程。
笔者引导学生:“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这些画面,看到他们的事例时,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学生们争着回答。
随着学生回答,笔者接着引入新课:“看着这些画面,听着他们的事迹,从他们身上无不体现出坚强,我们被他们的坚强所感动,让我们选择坚强(板书)!”
在本课结束时,笔者继续结合地震鼓励学生:“老师相信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会像今天的汶川人一样坚强,有坚强的信念,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学会坚强,当泪水滑过脸庞,我依然可以看到你美丽的笑容。”
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命健康的重要性,珍爱自己的生命,笔者引入了以下消息:《人民日报》2004年曾披露过这样一组数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我国4岁以下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每年因意外伤害丧生的孩子有四五十万人之多,占该年龄段总死亡人数的31.3%,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因为传统教育中长期缺乏生命教育的必要成分,未成年人很少受到诸如避险技能、自救知识的培养和传授。再加上电影、电视剧情节等设置的各种“死亡游戏”的误导,致使许多幼小的生命成为不堪风雨的花朵,甚至遭受些许挫折便想到轻生。
这里结合时政教学,使学生对“坚强”有了更深的领悟,愿培养一颗颗坚强的心,在生活的浪潮中不断努力向前,战胜困难,做一个能够迎接挑战、能够直面挫折的强者,不断发展,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未来。■